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柴夫
J.J.雷迪克退役了,他的生涯三分命中數排名NBA歷史第5,41.5%的三分命中率在至少出手2000次的球員里排歷史第6,在至少出手4500次的球員里排第3。提到他,人們腦子里第一個蹦出的詞就是神射手。
但如果我們僅僅把雷迪克定義成一名射手,把他想象成一個站在空位等待隊友輸送彈藥的炮臺,那就太狹隘了。這名后衛的比賽內容遠不止于此,他能在NBA立足15個賽季也不僅僅是靠一手遠投而已。
在大學賽場上,雷迪克是更加叱咤風云的得分手,大四學年他在杜克場均得到26.8分,命中率47.0%,三分命中率42.1%。要知道他當時統治比賽靠的可不僅僅是外線接球跳投,憑借著極強的遠投威脅,雷迪克常常能持球殺到內線得分。那一年他的兩分球命中率達到52%,每36分鐘可以站上罰球線6.9次。
受限于運動能力,剛登陸NBA賽場的雷迪克無法把這份技術平移到更高級別的舞臺,這也是為什么他在生涯前三年里并沒有給人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在前三個賽季里,雷迪克一共出場2009分鐘,只比他第四年單賽季的出場時間(1808分鐘)多點有限。那也是他真正完成蛻變的一年,他在魔術打滿了82場常規賽,找到了除投射之外發揮作用的方法,成功地扮演了第二進攻發起點的角色。
雷迪克那個賽季的成功得益于身體和技術的提升,也得益于更好的機會,同時還得益于他找準了自己的定位。除了做好接球跳投工作,他意識到自己能在卡特、劉易斯、賈米爾·尼爾森撕開對方防線后完成補刀。那個賽季雷迪克的兩分命中率從前三年的43.6%提升到47.3%,罰球率增長了22個百分點,助攻率從10%來到了13.9%。
那時候的高階數據還沒有那么的完善,但到了雷迪克生涯后半段,在20152019賽季期間(在快艇的最后兩年加上在76人的兩年),人們能清楚地看到這名后衛的進化,他成為了很好的第二進攻發動機。那段時間他場均持球打擋拆1.5次,每次得到1.00分。這個效率放在過去這個賽季的話會超越聯盟82%的球員,和公牛的全明星扎克·拉文相近。另外在那段時間里,雷迪克每36分鐘完成2.9次突破,突破出手命中率45%,送出57次助攻,失誤40次。
當然了,這樣的表現遠不及那些持球發動進攻的外線大神,但雷迪克讓自己成為了更好的角色球員,跳出了純射手的范疇。這些微小的變化讓雷迪克在進攻端吸引了更多的注意力,從而也為球隊提供了更大的幫助。而且作為一名運動能力不算出色的球員,雷迪克的防守一直達到合格的標準,不會成為被對方針對的弱點,這同樣非常難得。
一提到雷迪克,人們很容易因為三分球把他和邁克·米勒、凱爾·科沃爾這些純射手相提并論。但如果我們通過能更全面反應一名球員水準的高階數據DPM來看,雷迪克的生涯可以被拿去和邁克·畢比、理查德·漢密爾頓、扎克·蘭多夫、特科格魯這樣的球員相比。
雷迪克是精英級別的射手,但他又不只是一個射手,突破、防守甚至持球都讓雷迪克擁有了一段更加輝煌的NBA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