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楊仲華
為期七天的陜西全運會田徑比賽在一場秋雨中落下大幕。本屆全運會,我們見證了蘇炳添第10次跑進10秒大關的強大與穩定,看到了鞏立姣豪取四連冠后目標劍指巴黎的底氣,目睹了“三冠王”葛曼棋在短跑項目上的突破,也記住了湯星強在200米決賽的最后時刻頂住壓力上演“絕殺”的沖線瞬間……走下全運賽場,面向奧運競爭,每四年一屆的全運會向來都代表著新一輪奧運周期的開始,而相比以往,巴黎奧運會的備戰周期被縮短至三年,挑戰也會更加嚴峻。
從奧運會迅速轉換到全運會,連續高強度比賽和不是很充分的備戰時間對運動員的體力和心理都是考驗,但從結果來看,中國田徑的整體實力和狀態比拼仍處于穩步上升的階段——蘇炳添持續穩定,職業生涯10次“破十”有5次都是在今年取得,基本已經具備了穩定在9秒9區間的實力;鞏立姣依舊強勢,盡管未能在全運賽場再擲出20米以上成績,但如今的鞏立姣確實在女子鉛球的賽場上難覓對手。
在連日雨水和驟降氣溫的影響下,劉詩穎、葛曼棋、王春雨等在奧運賽場實現突破的選手同樣保持亮眼的表現。在獲得奧運冠軍后,劉詩穎在全運賽場再度奪冠,用穩健扎實的實力和平靜如常的心態讓我們看到了女子標槍在新周期的底氣;葛曼棋摘得本次全運會女子100米、200米和4×100米三冠,更是在本賽季拿下女子100米國內前六個最好成績,已然成為中國女子短跑的領軍人物;王春雨繼東京奧運會以1分57秒奪得800米第五名并創造歷史后,在全運中長跑賽場繼續“封后”,包攬女子800米、1500米雙金。
此外,也有很多運動員擺脫了奧運失利陰影,讓我們有理由去期望他們下一場比賽的勝利。李玲越過接近亞洲紀錄4.72米的成績,以4.70米的個人賽季最好成績奪得女子撐竿跳冠軍;狀態明顯回升的王嘉男四跳躍過8米大關,以8.26米的好成績奪得金牌;中國競走則繼續鞏固集團優勢,女子20公里競走冠亞季軍均取得1小時28分以內的成績。
當然,從實戰角度出發,全運會的舞臺給選手們提供了鍛煉和展示的舞臺,但同時也敲響了警鐘。對比男子跳遠以及女子競走等項目在奧運會和全運會中的表現,如何做好應對“大場面”的心理準備,在大賽強大的對抗下將真正的水平發揮出來,是兩次比賽所暴露出的問題。舉例來說,去年男子跳遠軍團的狀態就非常不錯,王嘉男和黃常州在全國錦標賽上均跳出8.30米以上的成績就是最好的證明,全運會8.26米的奪冠成績也能達到東京奧運銅牌水平。但從奧運會的成績來看,在比賽環境的適應和心理準備上,中國跳遠軍團仍有很大上升空間。
和男子跳遠一樣,中國女子競走的幾位名將在沖金道路上的“最大對手”也是自己。尤其是老將劉虹告別賽場后,楊家玉也將接過女子競走的旗幟,撐起新生代力量。對于他們來說,將自己的訓練和比賽狀態調整到最好,剩下的就是在奧運會、亞運會以及世錦賽的賽場上發揮出水平,戰勝自己。
作為四年一度國內水平最高的比賽,全運會鍛煉隊伍培養新人的作用也是應有之義,本屆全運會也給中國田徑帶來了不少后生可畏的驚喜——24歲的小將宋佳媛發揮出色,在女子鉛球決賽中投出19.76米的成績,刷新個人最佳;1999年出生的江西選手李江燕在女子鏈球決賽中擲出74.47米的個人最佳成績,僅僅比東京奧運會銀牌得主王崢少了18厘米;21歲的林雨薇在女子100米欄一騎絕塵,以12秒88奪下冠軍;男子200米決賽,湯星強在最后時刻逆轉謝震業,跑出20秒39追平個人最佳奪冠;將滿23歲的鄭妮娜力在七項全能中折桂。
未來三年,中國田徑將先后經歷亞運會、尤金世錦賽和巴黎奧運會洗禮,相信屆時中國頂尖選手對于實力的信心,以及新生代力量沖擊前輩所展露出的這股沖勁,都將繼續積累和壯大中國田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