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軍自述:2020-2021,我這兩年的高峰和低谷

小美10-15 12:30 體壇+原創

體壇周報全媒體發布

疫情。“超級賽季”。從新人到老鳥。過去的這兩年,張新軍在美巡賽場上浮浮沉沉,體會過接近冠軍的喜悅,也屢嘗不晉級的苦澀。結束了2021賽季的全部比賽后,張新軍回到國內,代表陜西隊參加全運會,獲得了團體冠軍。10月底,他將重新回到美國,開始新賽季的光輝國際巡回賽備戰工作。

10月13日,新賽季啟程前夕,張新軍坐進了美巡賽直播間,在直播鏡頭前和上萬名球迷一起,分享了自己這兩年的高峰和低谷,分享了身為頂尖職業球員,自己在場內場外對高爾夫的投入,也分享了一些業余球員練球的“秘訣”。

微信圖片_20211015122710.jpg

自信與懷疑

我通過美巡中國賽,到了光輝國際巡回賽,最后打進美巡賽的。其實當時沒想到那么順利,想著能在二級巡回賽打幾年,最終能上到美巡賽,就很不容易了。第一年就完成這個目標,和小竇一起打上去了,覺得很幸運。

2019年,我從光輝國際巡回賽打回美巡賽之后,一開始延續了好的狀態,2020賽季前半部分的比賽打得非常不錯。一度有那么一兩場比賽,跟冠軍還很接近——當然最后也沒能拿到冠軍。但是像休斯頓公開賽,像納帕的西夫韋公開賽,我都是很有機會的。

2020年的下半年,疫情開始影響比賽,中間有差不多三個月沒有比賽可打。再出來打比賽的時候,我的狀態就不是很好了,一直在找,找不回來。我開始懷疑自己的揮桿有問題,自己心態在比賽當中也不是那么自信,一直是很低迷。并不是說我的球打得很不好,很多場比賽我都有機會去晉級決賽——今年其實好些比賽都是差一桿沒能入圍。我覺得可能自己的心態還是發生了很多的變化,在場上沒有自信,越打越沒自信,導致今年的狀態一直不好。

有一段時間,在比賽中打不出自己想要的球,我曾覺得是動作上面的問題,然后改了比較多動作。越打得不好,就越是懷疑自己。今年一整年,其實一直都是在懷疑當中。去每一場比賽的時候——“我這場比賽能不能晉級?會不會又是差一桿?”結果打到最后,真的又是差一桿。今年其實有很多次都是這樣。

是我打的不好嗎?也不是。差一桿,不一定是你的狀態問題,可能就是在某一個環節處理上的問題。再就是心態,如果心態能好一點,可能就會省下這么一桿。

在美巡賽上,差一桿,可能就會差很多名次,所以每一桿都得認真仔細地去思考、去處理。回想今年的比賽,可能我還是打得著急了一點,越著急,打到最后就越緊張。還是應該把自己的比賽的節奏調整好。

微信圖片_202110151227101.jpg

我的美巡賽體驗

和別的巡回賽比起來,美巡賽的陣容會更強,頂尖球員會更多。美巡賽的賽程非常密集。它的賽季從每年的9月下旬開始,到第二年的9月份結束,幾乎每周都有比賽,只有圣誕節的時候會休息一段時間,全年加起來有將近50場比賽。

有很多場美巡賽,是很有特點的。比如每年2月份舉辦的鳳凰城公開賽,我印象很深刻,因為那場比賽觀眾特別多,整個比賽的氛圍,就像開一個大的派對一樣。尤其是第16洞,四周都是看臺,光那一洞的看臺大概就可以容納5萬觀眾。站在那一洞的發球臺上,你會感到特別瘋狂,就像是置身演唱會現場似的。你要是打不好,球要打不上果嶺,他們就會噓你;你要是打了一個非常好的球,就會迎來很多掌聲。

在美巡賽這幾年,我印象最深刻的比賽,是球員錦標賽。這場美巡賽的旗艦比賽,我一直很向往,之前我在TPC鋸齒草球場練過球,再往前推,2009年,隨著國家隊在TPC鋸齒草集訓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對球場有很深的印象。

那一周,所有第一次打球員錦標賽的球員,會聚集在一個采訪區域,然后美巡賽的莫納漢主席過來,為各位逐一送一個小禮物,跟大家說幾句話。這張照片就是我和莫納漢主席的合影,那時候疫情剛開始,他是戴著口罩的。

新賽季的規劃

我10月底去美國,11月會打一些美巡賽的周一資格賽,12月開始冬訓。冬訓期間,會把自己今年在美巡賽上數據總結出來,仔細分析哪一些是短板,加強訓練一下,備戰1月份開始的光輝國際巡回賽。

重回光輝國際巡回賽,讓我想起自己的第一次二級巡回賽經歷。那是2017年在巴哈馬的大埃克蘇馬精英賽。從美國飛去巴哈馬的時候,我的球包里只有9顆球。巡回賽球員習慣了每一場比賽都有球具商代表在場,給大家帶去球、手套和備用的球桿。但巴哈馬太遠了,球具商代表在賽前給大家發郵件,通知大家自己準備好球和手套——但我沒查郵件。

到了賽場,我才發現自己沒有足夠的球,而在專賣店買的球感覺也不大對路。第一天比賽,我的第一輪光輝國際巡回賽。風很大,比賽球場在海邊,幾乎洞洞都有水。剛上去前幾個洞,我就丟了好幾個球,全天一共丟了5個球,打完第一輪,包里只剩下了4個。第一輪打得也特別差,84桿。

第二天,我真擔心自己的球不夠,就從練習場拿了幾個練習球。開賽前,我把自己的情況講給裁判聽,問可不可以用練習球。他的回答很明確:要么全用自己的球,要么全用練習球,不能在中途替換。還好,那天打完全場,71桿,剛好順利晉級,我也一個球也沒丟。在那之后,每次去美國之外的地方參加比賽,我都會確保自己事先查一下郵件。

光輝國際巡回賽,我覺得是中國年輕運動員的一個很好的目標。趁著年輕,要多接觸美國的一些小比賽,把經驗累積足,才能一步步向上走。光輝國際巡回賽的競爭是非常殘酷的,你需要有很好的基礎,基本功要很扎實。因為每年只有25個人能打進美巡賽,所以大家來到這里,都想發揮出自己100%的狀態,每一場就都希望自己能打到更前,賺更多的積分,能進到美巡賽。你看很多光輝巡回賽的晉級線都是在-4、-5、-6左右,競爭非常殘酷。

每一位職業球手,都是把美巡賽當做最終的目標,所以他們在光輝國際巡回賽上都是卯足了勁兒,想去爭取美巡賽的名額。

今年我的數據比較亂,開球不好,推桿也不是很好。在打得好的那一兩年,2019、2020年,這兩年狀態特別好的時候,會覺得自己哪怕開球開歪了,都有信心能把這個球救回來。但今年狀態不好,發球臺上開歪了,自己就很擔心,覺得打不出自己想要的球,就會有點著急。我覺得再回到二級巡回賽也不是一件壞事,能把自己不足的地方多磨練一下。

明年,我和小袁(袁也淳)、小竇(竇澤成)都會一起作戰,很多比賽的酒店、租車,我們都會一起處理。小白(白政愷)也爭取明年加入我們的行列,我們中國球員的陣容就會更強大了。大家一起努力吧。

回國的隔離生活

在開始隔離之前,我就準備了一些打擊墊、軟的塑料球,還有推桿的一些儀器,可以在房間里練練推桿。還有一些揮桿棒之類的輔助器械,都可以讓我在房間里做一些練習,來保持自己的身體狀態。

隔離最開始的前幾天,我在倒時差,白天在睡覺,晚上基本上睡不著,看看電視劇,訓練就沒那么系統。時差倒過來之后,每天都是很規律的練習,為全運會的比賽做準備。

微信圖片_202110151227102.jpg

關于全運會團體金牌

前兩輪我們(陜西隊)落后了很多,當時大家都特別緊張,領導給我們開了個會,讓大家放松去打,沒有施加更多的壓力。回到住處,我們自己開小會,研究后兩輪怎么打。我比其他隊員的參賽經驗多一些,我認為后兩天我們的優勢還是蠻大的,因為我們在球場備戰了很多天,備戰的時候一直在下雨,而比賽后兩天的天氣預報也顯示有雨。我們落后很多,只要我們能打好,追上去的機會可能會更大。

結果,后兩天,大家把最好的水平發揮出來了。第三天打完就追上去了,最后一天大家打得都很有耐心。一度有傳聞說決賽輪因為下雨要取消,當時我們排第三名,大家一直都在祈禱,不要取消比賽。到了最后的關頭,比賽是很膠著的,到了最后一洞才分出勝負。當時我記得,到最后一洞的時候,看計分板上,我們領先一桿。但其實,那時候是并列領先。我不知道(并列領先的情況),我只知道這桿特別關鍵,只要推進去,我們就能贏得比賽。

最后我推進了小鳥球,我們隊一桿險勝。我覺得非常的驕傲和自豪。備戰了四年,大家、整個團隊都付出了很多。在那個關鍵時刻,領隊、教練,甚至都不敢在現場看比賽了,別人給他們發信息、打電話,他們才知道贏了冠軍。

在全運會奪冠,和在光輝巡回賽奪冠,我覺得都挺自豪。團體賽是團隊的榮譽,代表自己的省市,大家都很想為這個團隊做出自己的奉獻,這次又是在自己的家鄉陜西舉辦全運會,就更想有好的表現。對我來說,前兩天沒打好,自己就挺自責的,因為狀態沒發揮出來,把整體的成績都給拖了后腿。在光輝國際巡回賽上,你是在為自己奮斗。打得不好,都是個人的原因,可能沒有那么多自責。

在國外打比賽,比如光輝國際巡回賽,代表的不僅僅是個人,也是中國高爾夫的實力和水平。能在光輝國際巡回賽上拿冠軍,也是展示了我們國家的高爾夫實力。

關于訓練和熱身

沒比賽的時候,我會專注練習自己的短板。比如最近我的短桿不好,可能我就會著重去練我的推桿、切桿。開球不好的時候,我就會著重去練習我的開球。

比賽當中的訓練,就有我自己的個人規律。我現在是每輪比賽前大概訓練一個半小時。一般是提前兩個小時到球場,在更衣室里做拉伸,準備半個小時。在練習場上,我一開始練20分鐘的桿,我再去切15分鐘的切球,然后去練習場練習40分鐘的揮桿,最后再回過頭來練習10分鐘的推桿。

很多球友都是提前5分鐘到球場,一上發球臺就開始打球,這個習慣其實不是很好。哪怕你留出20分鐘的時間去熱身,把身體拉開了再下場,還是很能保護自己的身體。建議大家還是多去熱身,哪怕你不是在練習場熱身,只是在開球前多拉伸,把各個關節拉開了再擊球,對你的發揮也有好處,對你的身體也能有很好的保護。

球友們還會關心,為什么練習場上和球場上的表現會截然不同?大家都是這樣,包括我們也是。在練習場熱身的時候,可能會發揮得非常好,擊球扎實、一號木很直。下場的時候,會偏、會發揮不好。因為在練習場,我們是完全放松的,可能動作很舒展,然后每一個動作都做得很完整。下場了,再加上有觀眾,站在發球臺上的視覺感受跟練習場不一樣,可能左邊有水,右邊有沙坑,就會心虛,當然打不出來跟練習場一樣的感覺。

我們職業球員其實也是會有這種顧慮。比如說球道特別窄,右邊全是水,左邊是樹林長草,你肯定還是傾向于偏到左邊去,你的身體是會往那個方向去做球的。

關于體能訓練

體能訓練,是近些年越來越受到重視的一個話題。就我自己來說,分配在練習上的時間比例,球技方面可能是65%,體能方面則是35%。

其實早在進入國家隊的時候,我們就都很注重體能了,每天在隊里體能訓練的量是很大的。后來到了美國參加比賽,一開始打二級巡回賽,最后打到美巡賽,都能看到自己身邊的在體能上練得非常多,尤其是大牌球員。在比賽周,很多球員每天早上起來的熱身都是在健身房完成的,有人甚至會“擼鐵”。打完比賽,他們也都會回到健身房去健身、拉伸。

我也把自己的體能教練帶到美國,和我一起待了兩年的時間。這兩年,體能訓練對我的幫助挺大的。我也建議,國內的青少年球員,可以更注重體能鍛煉。

高爾夫世界的永恒話題:改動作

其實這一兩年,我改動作還是挺多的。因為疫情那段時間幾個月都沒打比賽,對自己的揮桿也沒有自信,所以一直覺得動作上面有一些問題,一直在調整。

其實在那之前,我的動作改得不多。在巡回賽球員中,改動作、調整,都是很正常的。每一場比賽,球員都帶上自己的教練。在比賽期間,教練不會為球員做大的調整,但可能會有一些細微的該洞,比如上桿的頂點,比如某一個部位的小變化。一段長期沒有比賽的時候,可能改動會大一些,會讓球員有一個緩沖、適應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是因人而異。有的人可能兩三天就能調整過來,有的人甚至兩三個月也調整不過來。

我打得好的時候,不會去調整動作,我覺得不能去隨便去破壞這種感覺。今年改動作比較多一些,是因為一直比賽當中打發揮的不好,打不出自己想要的球。

球場上的狀態調整

我自己在比賽當中,如果遇到狀態不好、情緒也不好的時候,會盡量多深呼吸,然后放慢自己走路的節奏,吃點東西,或者跟同組的人聊聊天,把注意力轉移一下。但如果是技術上的狀態不好,就要接下來去練習場找回狀態。

狀態不好的時候,不要著急。最近對我來說,在比賽中找到好的節奏,也是比較難的。高爾夫困難的一點,就是在于控制自己的情緒,在失誤的時候,能盡快讓自己平復、調整過來。

一場高爾夫,18個洞、4個多小時,好的狀態很難去一直保持。我也有很多次這樣,有時候不能集中精力。每當這個時候,我就回想到自己打得好的時候——比如拿冠軍的幾次,或者是一輪很好的球——我會想到那一場球,我的精神非常集中,專注力都在球上面,甚至忘了同組人打了多少桿,忘了周圍哪些人在看我。我精力不集中的時候,其實都是在關注外界的一些東西。

業余球員該怎么練

業余球員最重要的,是“多練”,以及短桿。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多練。肌肉記憶是最重要的。

短桿方面,我覺得可以從控制距離練起,比如10碼、20碼的固定距離,你的上桿幅度是在哪里。果嶺邊的切桿,如果滾動距離大,我建議拿大一號桿,練習切滾球。要是遇到前方障礙物,你多練高拋球。最重要的還是多練。

職業球員的肌肉記憶,是需要很精準的。有一段時間,我的教練給我準備了一張圖片,我把它當做手機屏幕,每次打開都能看到——用62度挖起桿,我打60碼、70碼、82碼,分別上桿幅度是到哪里。不論對業余球員還是職業球員,只要持續去練,效果是會有的。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相關閱讀

權威源自專業

“體壇+”是體壇傳媒集團旗下《體壇周報》及諸多體育類雜志的唯一新媒體平臺。 平臺匯集權威的一手體育資訊以及國內外頂尖資深體育媒體人的深度觀點, 是一款移動互聯網時代體育垂直領域的精品閱讀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