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駐意大利特約記者 沈天浩
米蘭本賽季的歐冠征程,和想象的有些不一樣。作為此前公認的“歐冠DNA”,米蘭在聯賽11輪豪取31分,創下隊史意甲最佳開局,然而在歐冠賽場上,球隊主場面對“巨龍”,錯過了取得首勝的最佳機會。如今,四輪小組賽已過,米蘭仍然未嘗勝績——這是球隊征戰歐冠歷史上的頭一次。紅黑軍團仍存在理論上的晉級可能,但基于前四輪小組賽踢出的場面內容,球隊本賽季的歐冠征程,命運實際上已經注定。
怎么回事?意大利著名記者保羅·孔多認為,米蘭在聯賽中勢如破竹,一切都能按照想要的方向發展,而在歐冠賽場上,事情似乎完全相反,對手的實力自不必說,但紅黑軍團自身也是百般不順。
歐冠裁判,究竟該不該噓?
主場1比1戰平波爾圖,路易斯·迪亞斯進球前,格魯伊奇對本納塞爾的疑似犯規,又一次成了媒體和球迷們討論的焦點。算起來,歐冠四場小組賽,米蘭全部遭遇爭議判罰,其中兩次慘遭對手逆轉。本場比賽的進球,和此前雙方在巨龍球場的首回合交鋒如出一轍:身材吃虧的本納塞爾在進球前的肉搏戰中被放倒,隨后路易斯·迪亞斯在混戰中一擊致命。
兩粒進球橫向對比,上輪比賽中塔雷米對本納塞爾的犯規相對明顯,但由于米蘭當場比賽的發揮實在欠奉,因此球隊上下和球迷們并未過多抱怨判罰問題。相比之下,此役格魯伊奇對本納賽爾的推搡,按照歐冠的吹罰尺度標準,本身未必存在太大爭議。
米蘭在判罰中真正明顯吃虧的一場,是小組賽第二輪1比2憾負馬競。土耳其金哨恰基爾當場表現大失水準,讓西蒙尼的球隊幸運地從圣西羅拿到三分。除此之外,意大利本土米蘭球迷們對判罰的諸多不滿,基本上來源于意甲和歐戰判罰尺度的差異。意大利人過于熱愛談論裁判,對比賽判罰過于較真,過于苛刻,直接導致意甲裁判在比賽中吹毛求疵。
一個數據可以很好地說明問題:本賽季意甲至今110場比賽,已經吹罰了51個點球,這意味著幾乎每兩場意甲比賽就會出現一個點球,而英超的場均點球數僅有0.21個。被國內裁判們“慣壞”的意甲球隊,在歐戰對手的激烈拼搶面前,時常表現得水土不服,而本土球迷們的抱怨聲也經常貫穿比賽始終,但抱怨無法解決問題。
青春風暴,為何刮不起來?
判罰并不是問題的全部。米蘭在歐冠的表現讓人們心生問號:皮奧利的球隊當初抽中下簽,如今是在死亡之組原形畢露了?但如果球隊實力當真如此欠奉,為何還能在意甲橫行無阻?根本原因,在于意甲和歐冠巨大的節奏差異。
在意大利,“歐冠節奏”早已是老生常談。每當看到上賽季曼城對巴黎,或是本賽季英超雙紅會這樣的精彩比賽,意大利媒體人總會回過頭來感嘆自家聯賽的節奏差距。意大利前國腳阿達尼如今已經轉行成為名嘴,他在前幾天表示:“曼聯和利物浦的比賽,在半小時內完成了25腳射門,其中利物浦完成15次攻勢——再看看現在的尤文,要完成15次射門,可能需要半個月!”阿達尼是著名的反阿萊格里主義者,他說的話自然有夸張的意圖,但AC米蘭在雙線的不同表現,卻生動地為意大利人展示出了本國足球的節奏差距。
皮奧利在接手米蘭后取得巨大成功,靠的究竟是什么?首先是勇氣。勇氣帶來快節奏,快節奏帶來盤帶和突破,進而堆積出大量的進球機會。皮奧利上任前,米蘭長期陷入“433陷阱”,攻擊手們一字排開,在對方三十米區域進行橫向倒腳,卻連最基本的盤帶突破都很難完成。來到皮奧利時代,米蘭在上賽季意甲完成430次成功盤帶,數據高居聯賽榜首。本賽季,紅黑軍團進一步在這項數據上擴大優勢:球隊至今已經完成120次成功盤帶,其余所有球隊都沒有超過100次。
個體球員層面,此前一度迷失的萊昂,本賽季在意甲盤帶榜上高居第二,僅次于費利佩·安德森,排名榜單前十的還有薩勒馬克斯,而位列榜單第19位的本納塞爾,則有著100%的盤帶成功率(13/13)!兩位“99一代”才俊,在紅黑中前場一左一右,本賽季一齊迎來蛻變,而本納賽爾在擺脫傷病之后,也在最近連續拿出了頂級中場的表現。
AC米蘭在意甲吹起的青春風暴,背后是球隊每場比賽巨大的節奏優勢——可這一特質在歐冠賽場上徹底消弭。本賽季歐冠小組賽32支球隊,米蘭的盤帶成功次數(23)居然僅排在倒數第六位,還不到榜單前四名巴薩、切爾西、巴黎和本菲卡的一半。順便提一句,榜單上的倒數第二位,正是米蘭城的另一支球隊——為什么國米在面對礦工和警長的鐵桶陣時,一度為破門愁白了頭?
此前在意甲風馳電掣的萊昂,本場比賽被祖國球隊完全限制,他似乎回到了前兩個賽季,那個時常在場上迷失的自己。米蘭兩戰波爾圖,本納塞爾兩度成為失球中不幸的“第一環”,其實也并不是偶然,米蘭后腰的體格在歐冠級別對抗中相當吃力,而他在意甲總能靠旋轉騰挪護住皮球的看家本領,在歐冠對手的強烈逼搶面前也無從施展。
歐冠初哥,皮奧利也得交學費
最后一個問題來自球隊主帥。皮奧利此前從未帶領球隊征戰歐冠正賽,最接近的一次是在拉齊奧,但他率領的“藍鷹”在資格賽被勒沃庫森逆轉。安菲爾德的逆轉,意味著重返歐冠的紅黑軍團不得不以逆勢開局,而米蘭主帥在比賽中的戰術調整,未能像聯賽中的不少場次一樣奏效。
孔塞桑在圣西羅賽后表示,兩回合比賽中,波爾圖是踢得更好的那一方——場上的180分鐘,是葡萄牙教頭自夸的論據。意甲老熟人孔塞桑在球員時代效力拉齊奧、帕爾馬和國際米蘭,而在巨龍球場拾起教鞭之后,他成功地阻截了兩個意甲死敵的腳步。
孔塞桑的成功密碼,在于塑造出了一支配合極為默契、場上結構極其緊湊的球隊,但他在每場比賽中的具體布置又有不同。上賽季歐冠對陣尤文,孔塞桑讓球隊扎緊了籬笆,通過一套近乎于阿萊格里式的防守陣型,主動出讓球場的邊路區域,壓縮球隊中場和后衛線之間的距離,最終讓C羅在210分鐘的時間里無所作為。對陣米蘭,孔塞桑則換了個法子:在他的442體系里,中前場的六個人變成了一條移動鎖鏈,在圣西羅的上半場,紅黑軍團一度很難將皮球踢過中線。
相比之下,皮奧利并未在比賽中展現出自己的變招能力。米蘭此役惟有取勝才能延續出線希望,但球隊主帥的4231持續了整場,克魯尼奇換下迪亞斯,更是接受平局的一個信號。皮奧利深知歐冠和意甲賽場上的節奏差,但他并未試著讓自己的球隊在歐冠踢出另一種足球。回溯與馬競一役,紅黑主帥在下半場少打一人的局面下選擇的630死守陣,也要為球隊最后一刻鐘陷入完全被動、最終慘遭逆轉負責。歐冠七冠王的第一次“回家”之旅,注定要黯淡收尾,歐冠初哥皮奧利和這支年輕的球隊一齊交了學費。惟有持續征戰歐冠,才是這支新米蘭破繭的唯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