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與我們揮別的2021年是世界體壇的重啟之年,體壇榜樣評選也在時隔一年之后歸來。歷時半個月,近百位專家媒體票選,結合大眾的網絡投票,最終結果終于出爐。
2021年的中國體壇有一個繞不開的名字,蘇炳添,這位即將年滿33歲的老男孩從8名候選者中脫穎而出,當選體壇榜樣之年度最佳男運動員。這是一份閃閃發光的候選名單,馬龍、呂小軍、汪順,哪個不是滿載榮譽的奧運英雄,周冠宇、趙心童也都是炙手可熱的天之驕子,但在蘇炳添面前,都稍遜風采。
9秒83,創造歷史跑進奧運百米決賽,蘇炳添在2021年封神。但更加難能可貴的是,他也是一個會受傷、會自我懷疑、會想放棄的凡人。
2017年全運會之前,28歲的蘇炳添已經做好了拿下金牌就退役的準備,因為27、28歲是短跑運動員“通常”會選擇退役的年紀。決賽前的意外受傷讓蘇炳添無緣登上最高領獎臺,接下來發生的故事,將他與“通常”的運動員區分開來。
蘇炳添重新燃起斗志,與新的主管教練蘭迪·亨廷頓攜手,從改變技術開始,直到心態也慢慢調整成“奧運百米決賽飛人”模式:
不要給自己設限,極限都是別人講的。我不突破極限,我突破自己。
當我們再次翻開2021年度體壇榜樣的獲獎名單,不難發現,永遠相信突破的可能,不給自己設限,是獲獎者們共同的品質。
鞏立姣當選體壇榜樣之年度最佳女運動員。4次出征,13年奧運長跑,鞏立姣守著一個冷門的鉛球項目,悶頭一擲就是21年。終于在東京奧運會上,她拿到了個人首枚,也是中國女子鉛球的首枚奧運金牌,回到國內又在全運會上實現4連霸的偉業。即便在場外,鞏立姣也不愿將自己的身份僅僅限定為運動員,干洗店、奶茶店、甜品店、海鮮店、健身房,她開了個遍,過足了老板癮。
2021年,疫情從“重兵襲擊”變為“游擊騷擾”,傳統體育賽事虧損的虧損,停辦的停辦,電子競技沒有浪費機會,異軍突起。EDG電子競技俱樂部和英雄聯盟職業聯賽拿下體壇榜樣之年度最佳團隊與年度最佳賽事。當“EDG牛X”響徹光谷,當“中國人不騙中國人”火遍全網,即便再充耳不聞的體育人也不得不睜開眼睛,看看年輕人到底喜歡什么。EDG八年蟄伏一戰封王,依靠的正是“不破不立”的電競精神,打破一個又一個偽裝成“極限”的桎梏。
一支缺少星味,天賦平庸的球隊,如果認定紙面實力就是成績上限,站在星光璀璨的歐洲杯賽場,早就丟盔棄甲了吧?但意大利沒有,他們依靠團隊的力量,以平民陣容時隔53年再次站上歐洲之巔。他們是體壇榜樣之年度國際榜樣。
一個剛剛大學畢業的體育老師,來到條件艱苦的山區小學,除了“躺平”還有別的選擇么?賴宣治以跳繩為突破口,研究出獨門半蹲式跳法,帶領一個個留守兒童、外來務工子弟,拿到了33個世界跳繩冠軍,打破11項世界紀錄。他是全國道德模范,也是體壇榜樣之年度最佳體育老師。
其實,2021年度的體壇榜樣評選活動也在尋求突破。在經歷2020年的中斷之后重新歸來,我們對涉及領域進行了擴軍,在獎項設置上進一步細化,希望讀者能從年度評選當中窺見體育發展的更多側面。比如,中國青基會攜手支付寶公益基金會共同開展的“追風計劃”鄉村校園女足教育扶持項目,獲得了年度最佳體育公益項目,“紅旗汽車為奧運健兒送車”榮獲年度最佳體育營銷獎,安踏當仁不讓成為年度最佳體育品牌。
今年體壇榜樣評選的另一大改變,是除了專業的媒體評委之外,還增設了大眾投票。馬龍和陳夢成為年度最佳男、女運動員評選的大眾票王,可見乒乓球運動明星的受歡迎程度。大眾選票是流量、熱度的代表,不容忽視。
現在,讓我們將眼光從體育擴展到整個社會,這是一個越來越內卷的時代,故步自封,自我設限的人越來越多:“宇宙的盡頭是考公”,求得安穩已是人生的上上簽。這背后當然有復雜的原因,但身處其中的你我,是否過早地、太輕易地放棄了探索自己潛能的可能性?
曼德拉曾言,體育有改變世界的力量。希望本年度的體壇榜樣評選,能將這份力量傳遞給每一位追夢路上的人,激發你尋求改變的斗志。我不會說,只有不自我設限的人生才值得一過,但這里確實有別處沒有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