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200余項技術 科技助力北京冬奧成果斐然

京香02-17 22:29 體壇+原創

       16日,2022北京新聞中心召開科技冬奧專場新聞發布會,重點介紹科技冬奧有關情況。本屆冬奧會共在60余個細分場景中測試應用了200余項技術,500多家單位、超過萬名科研人員參與研發,為辦好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冬奧會提供有力保障。國家體育總局表示,中國體育代表團的出色表現,同樣離不開科技支撐。

1.png

  中國智造讓世界驚嘆

  早在2016年,“科技冬奧(2022)行動計劃”就圍繞零排供能、綠色出行、5G共享、智慧觀賽、運動科技、清潔環境、安全辦賽、國際合作等方面統籌設計重點任務。同時,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設立了“科技冬奧”重點專項,共安排部署了80個科研項目。

  一項項中國科技成果讓世界發出驚嘆。國家速滑館首次采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提升能效20%以上,冰表面溫差不超過0.5攝氏度,受到國際奧委會和國際滑冰聯盟的高度評價。云頂滑雪公園使用的“室外雪上項目場地防風網技術”,減少了風對比賽的影響,得到了國際奧委會和國際雪聯的高度認可。國家雪車雪橇中心賽道1.9公里一次性噴射澆筑成型,被國際雪車聯合會主席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同類場館。

  北京冬奧組委技術部部長喻紅用“三有”概括北京冬奧會新技術應用情況:“冰立方”、國家速滑館、國家雪車雪橇中心等頂尖場館讓冰雪運動“有體驗”,云轉播平臺、8K、自由視角、子彈時間等技術應用“有精彩”,氫燃料大巴、生物可降解餐具、智能化服務等賽后應用“有未來”。

  競技成績背后是科技支撐

  “北京冬奧會開幕以來,中國體育代表團整體表現出色,多個項目實現歷史性突破。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科技對訓練的強有力支撐。”國家體育總局科教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李志全表示,科技在競技體育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國家體育總局堅持科技強體,狠抓科學化訓練。

  “科技冬奧”項目通過研究冬季運動員專項能力特征和科學選材關鍵技術,為國家隊跨界跨項選材提供參考,為訓練方案的科學化決策提供支持。相關項目還為國家隊設計了模擬訓練系統,向科技要時間,如利用風洞訓練協助運動員完成姿態減阻優化。

  李志全表示,冬奧會后將繼續抓好科技強體工程,加速“科技冬奧”項目成果的轉移轉化和應用,更好地服務廣大冰雪運動愛好者。

  推動冬奧科技成果落地應用

  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主任許強表示,本屆冬奧會是北京科技創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其中既有科研機構的貢獻,也有中關村一大批新型顯示、人工智能、機器人、新材料等領域企業的積極參與和攻關,實現了科技助力疫情精準防控、提升觀賽新體驗,讓辦賽更綠色。

  北京將在城市發展中持續為科技冬奧成果提供應用場景。智慧場館技術將加快在城市場景落地,同時,加快燃料電池商用車技術、綠電技術、二氧化碳制冰技術、智慧交通技術等綠色低碳技術的推廣普及,借助冬奧紅利推動冰雪運動發展,并面向產業升級加速培育龍頭企業,打造“北京智造”品牌,助力科技型企業加速發展。

  許強表示,北京作為首個“雙奧之城”,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遺產已得到很好的應用。在后冬奧時代,要讓冬奧科技成果走向城市發展的“應用場”,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推動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世界科技強國的強大動力。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相關閱讀

權威源自專業

“體壇+”是體壇傳媒集團旗下《體壇周報》及諸多體育類雜志的唯一新媒體平臺。 平臺匯集權威的一手體育資訊以及國內外頂尖資深體育媒體人的深度觀點, 是一款移動互聯網時代體育垂直領域的精品閱讀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