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駐意大利記者 王勤伯
(1)
只有21歲的張琳艷正在經歷人生中的又一次大起大落。
在2月初印度舉行的2022女足亞洲杯決賽中,中國隊0比2落后韓國。主教練水慶霞在下半場讓“00后”小將、國家隊年齡最小的隊員張琳艷替補出場。她剛一亮相就成為關鍵人物,先是制造點球幫助中國隊縮小比分差距,然后又以一記氣勢磅礴的頭球攻門扳平比分。她的身高只有154厘米,這個頭球卻具備了經典頭球破門所有的要素:機敏的跑位,出色的彈跳,有力的頭槌,動作完美度可以進入教科書。
這位來自四川江油的希望之星在足球生涯中已經經歷過2次大傷。接下來她必須面對的卻是一個殘酷的事實:由于廣州隊投資方陷入嚴重債務危機,俱樂部做出保男棄女的決定,男隊大面積降薪,女足運營停滯,無法參加2022年全國女足錦標賽。作為球隊的希望之星同時也是隊長,張琳艷被迫申請離隊。
大多數網民對女足的態度在這里已經可以看出來。作為中國女足未來的棟梁之才,甚至可能是核心人物,張琳艷的處境引發的關心和短短十幾天前她和女足姑娘們贏得冠軍時的關注度根本無法相提并論。很多人對待女足大概就是這樣一種態度:贏得冠軍,是“我們”贏了冠軍,真他X爽,遇到逆境,則是姑娘們自己的事情。
尤其是,中國女足姑娘們過去很多年里從來都是在逆境里成長,大多數時候被忽視,大多數人收入卑微,因此遭遇男隊降薪女隊停運這種事情,男隊的遭遇甚至更能引發關注和討論,每年頂薪60萬到底夠不夠花?而女孩們各奔前程,既顯得她們重要性低了不止一等,而且還像是很信任她們懂得如何在困境里活下去。
我得承認在我寫出上面幾段話的時候,盡全力壓制了內心的憤怒。如果我可以選擇付錢去看一場足球比賽,我當然更愿意看女足姑娘們在亞洲杯上連克強敵的比賽,每場都是經典,每個人都那么富有個性又展現出強大的團隊精神。這是我想要看到的足球,也是我們能夠在自己身邊找到的最能展現體育精神的一個團隊,但她們卻必須去承受命運更多的折騰。我們并不知道下一次看到張琳艷為中國女足出場時,她又已經歷過哪些逆境和考驗。
或許屆時也不會有太多人想知道。
(2)
在中國姑娘們驚天逆轉贏得勝利的那幾天,輸給越南的中國男足作為參照體受到了很多嘲諷和抨擊。在這篇專欄里,我不想把同樣的事情再重復一遍。
我更想說的是,體育無法取代社會為成員實現性別、經濟地位的平等,但對于任何個體或者團隊,展現良好的體育精神可以受到褒獎,缺乏體育精神會受到抨擊,這一點卻是足夠平等的,是永恒的考驗,也是永恒的價值。
中國新年期間,巴黎圣日爾曼主場爆發了大規模球迷抗議。球迷們直指管理層的混亂,還有球隊的不用心,認為巴黎圣日爾曼把球迷“當傻X”。俱樂部試圖淡化此事,把原因歸結于管理層不愿對極端球迷妥協、堅持經營俱樂部的全球形象,但我作為一個國外觀察者,卻認為球迷的抗議是對的。
在歐洲豪門里,巴黎圣日耳曼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存在。他們擁有一大堆世界級球星,梅西、內馬爾、姆巴佩、維拉蒂、馬爾基尼奧斯……頂級門將都有足足2個:納瓦斯和唐納魯馬。
但與此同時,巴黎圣日爾曼又是整個歐洲足壇最缺乏體育精神的豪門球隊,他們誤以為經營俱樂部全球形象就是簽球星,他們并不相信:一個球迷如果每周關注巴黎的法甲聯賽,必定痛苦得要死,就像看臺上那些抗議的球迷。
巴黎圣日爾曼對待法甲聯賽的態度是把這個賽事當作純粹的熱身賽和友誼賽。有時候他們會有意不贏球,例如2019年刻意拖遲奪冠時間,德國前鋒舒波-莫廷甚至會在對方球門線上把皮球踢出來,更多的時候巴黎是刻意和對方踢熱身賽,例如讓對方先進球,例如中前場球員不防守,或者前鋒在門前刻意浪射。
喜歡足球的人常常有一種誤會,那就是自己最喜歡的是球員高超的個人技藝,這一點甚至比競技意識更重要。這種思維甚至也影響了球員自己,巴黎圣日耳曼就陷入了此類自我誤會,他們可能認為梅西、內馬爾、姆巴佩在比賽中提供的一些個人技巧片段足以讓買票看球或者守在屏幕前的球迷感到心滿意足,態度是次要的。
巴黎圣日耳曼的球迷其實是對這種想法與行為做出了回應,如果球員和球隊沒有展示足夠的競技意識和比賽精神,個人球員技藝再好、甚至法甲領跑也是無法讓人滿意的。
(3)
卡塔爾人在巴黎燒錢和中國地產企業燒錢玩足球有著本質區別。卡塔爾人花的是自己的油氣盈余,不是靠銀行貸款和瘋狂融資掌控的資本。但在有一點上卻是相似的,那就是老板對競技意識和體育精神并沒有特別的在意和培育。
你可以看到老板們慶祝勝利、嘉獎球員,甚至強調“企業文化”和“拼搏精神”,但是很難看到這樣的球隊在競技層面展現出令人耳目一新或者精神振奮的時刻。如果勝利了,大家都知道首先是錢產生了作用,如果失利了,人們再一次彼此確認,金錢不是萬能的。所以我們可以結論說,無論你佩服過恒大許老板還是巴黎的卡塔爾人,你都只是在加深金錢和體育關系上的誤解。
2004年雅典奧運會,阿根廷拿下男子足球和男子籃球兩塊沉甸甸的金牌。當時的《足球周刊》特約記者雷克對我說,“我不知道為什么像我們阿根廷這種個人主義泛濫的國家,反而是球類集體項目最強。”我回答說,“我不知道為什么像我們中國這樣崇尚集體主義的國家,球類集體項目最弱,我們的女排是例外。”
正是在雅典奧運會上,中國女排打出了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決賽,0比2落后,3比2逆轉俄羅斯。今年中國女足亞洲杯3比2逆轉韓國立即讓我想起了那次女排決賽。當時由于中國女足處于衰落中,我沒有提到她們,很顯然這是錯誤的。中國女足無論發展遭遇怎樣的障礙,在國際競爭中處于怎樣的地位,她們的精神面貌和競技作風從未改變過。
作為男孩,我小時候也接受過父輩慣常的熏陶:等你有錢有本事了,女人有的是,隨便挑。長大以后一次又一次為中國女性表現出的堅韌、勇敢和坦然感到汗顏以后,我懷疑小時候受過的錢色理論同樣損害了我的世界觀和競技潛能。一切都是可以購買和交換的,一切都是按照購買力來設置等級,擁有購買力就恣意妄為,沒有購買力就別奢求太多。
反而,這種交易價值觀里被物化的對象——女性——保留了更多不受浸染的腦細胞。她們生而面對稀缺的資源、疲弱的支持體系、曇花一現的關注度,卻深知每往前走一步都是自己努力換來的。誰也無法解釋在面對強敵的關鍵時刻,她們到底如何可以擁有如此之多的、男隊所缺乏的勇氣和膽識,去實現那些令人佩服的人球分過、飛堵槍眼、小個子重頭槌……
皇馬球迷擁有一首著名的歌曲:“Como no te voy a querer, como no te voy a querer”,怎么可以不愛你!怎么可以不愛你!——3月8日,就讓我把這首歌獻給每一個在逆境中從不放棄的中國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