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梁熙明
在歐冠出局,聯賽輸給國際米蘭后,尤文圖斯處于賽季定格的狀態,除了意大利杯雞肋小目標,大目標意甲保四,形勢較為寬裕,不用那么緊張。
這種情形下,球隊的表現很大程度上就看球員戰意,尤其是,尤文陣中大多數球員知道下賽季會是重啟,這些人有的已經肯定不會留隊(迪巴拉、桑德羅),有的大概率走(貝爾納代斯基),有的走留之間(莫拉塔、拉比奧),有的即使留隊,是否主力也要視乎來年“計劃”。這是一支球隊賽季最危險的時候,球員戰意不足,形勢又沒那么吃緊,而且也沒什么動力可踢,很容易松懈到底。
兩連七那兩年,最后幾輪就是如此,歐冠區基本無望,只剩歐聯資格小目標一點雞肋,球員又都知道來年當然重啟,于是索性放羊到底。表面上“每場都是決賽”,實則都是發布會上不眨眼不打草稿的扯淡。
首先本場丟球時,尤文確實有那么一段時間,有一松到底的跡象,而且局面也確實非常不利,盧卡·佩萊格里尼的個人第一球被過于死摳的尺度吹掉,對士氣又是更大打擊,一般這種場合下,球員對自己放松要求,就會越拖越久,拖到后來就扳不回來了。
最后,尤文是靠球員實力硬吃,幾名還有戰意的球員以職業的態度,強行把一場不少人松勁的比賽翻了過來。這幾個還有戰意的球員,恰恰是與球隊緊密相連的:助攻扳平球的夸德拉多,完全接受降薪續約;打進兩球的德利赫特與弗拉霍維奇,剛好又是球隊身價最高的兩位;至于開始找下家的迪巴拉,雖然情緒有點躁,但還是展示了愿意認真踢好最后幾場的職業態度。
平心而論,鼓動球員、激勵士氣并不是阿萊格里擅長的。作為一名頂級名帥,阿萊格里在戰術設計、賽季運籌、臨場指揮、新人提拔各方面都是全才,但他的最大缺陷就在于此。
有些名帥天生就善于鼓動,比如孔蒂。孔蒂踢球時是豪門名宿,球踢得非常出色,熟知更衣室那一套,對怎么渾水摸魚最熟不過,與球員有共同語言,很容易與球員打成一片。所以球員既視他為帶頭大哥,又對他畏服三分,因為只要你稍微偷懶摸魚,孔蒂馬上就知道,鞭子立刻就招呼過來。
所以孔蒂帶隊,不管他其它方面短板,最大優勢是每到一處,往往有立竿見影之功。
穆里尼奧也一度非常善于激勵士氣,帶切爾西、國際米蘭時都讓球員打出潛能之外的超水平,他是靠傳統老三篇“打雞血、拉仇恨、抓內奸”讓隊內時刻緊繃發條,這三招在新生代球員身上不靈后,近年來“魔力鳥”也就失去了魔力。
阿萊格里正相反。踢球時是個非常平庸的球員,執教則從最底層一步步爬上來,沒有任何“豪門名宿”的優勢。而且他性格偏冷,往往刻意與球員保持距離,管理上比較放羊,依賴球隊核心小集體的延伸和成年球員的自律。
這點與卡佩羅非常相像,卡佩羅信奉要與球員保持距離,距離產生神秘感,產生權威,所以卡佩羅執教,終身除了一個帕努奇(執教俄羅斯時也鬧翻),沒有一個球員朋友。
阿萊格里第一次帶豪門——2010-11賽季執教AC米蘭,那時米蘭陣中巨星扎堆,而他只是一個從底層爬上來的小教練,融不進巨星的圈子。2014-15賽季接盤孔蒂帶尤文,也非常小心謹慎,沒有在人際關系上惹麻煩。離開尤文是因為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與帕拉蒂奇、內德維德等人摩擦,才不得不離去。
所以,即使下賽季尤文大換血,阿萊格里的新球隊也不是那么容易立住。畢竟,球隊戰斗力絕非簡單“技戰術”,如何給球隊上緊發條,始終保持士氣斗志,課題之難恐怕還在“技戰術”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