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甲聯賽外援高薪酬拐點時刻到了?

謝銳05-06 23:33

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謝銳報道  韓國棋院官網每月都將所屬棋手的獎金排名列出來,在沒有世界大賽和圍甲聯賽比賽之時,就連“第一人”申真谞九段的月獎金也只有2萬元人民幣多一點,但只要圍甲聯賽開賽,他每盤贏棋獎金即10萬+,相當于他在韓國圍甲聯賽一盤贏棋獎金(130萬韓元)的20倍之多。疫情之下,韓國外援們足不出戶在網上下盤棋,贏了仍然是超高獎金,非常時期,是不是也該調整了?

圍甲韓援爭議在于:其一、類似申真谞、樸廷桓等韓援贏一盤棋獎金10萬+,這樣的大筆投入是否值得?其二、同工不同酬,同樣贏一盤棋,中國高手遠不及韓國外援,內外有別;其三,疫情之下,圍甲聯賽集中進行,主客場效應歸零,韓援們待在家里上網比賽,是否還應與疫情前等價?

因為圍甲聯賽轉會政策的滯后,申真谞、樸廷桓等韓國外援的到來增強了主隊實力,如果沒有他們接力,蘇泊爾杭州隊很難連奪圍甲冠軍。引進強援的同時,增加國手與之比賽交流之機。圍甲聯賽的觀賞度、激烈度,也因為超強外援的到來大幅提升。

因為外援高身價的折射效應,現在國內有些高手的價位也已水漲船高,不低于甚至超過韓國外援,但僅限于極少數,大多數中堅棋手薪酬仍然一般,并未得到明顯提升;同時,圍甲聯賽仍然是純投入項目,高薪酬給各隊贊助帶來壓力,有的甚至知難而退,這就事與愿違了。

不反對外援,但引援體系應有所調整。其一、實施限薪令。既然外援身價存在虛高,不得已還是得限薪,使之與國內高手們的待遇不至于懸殊,至少應該競爭有序,公開透明。

疫情期間,圍甲聯賽各隊贊助情況并不樂觀,韓國外援一盤贏棋10萬+,還不用飛到中國各地比賽,只是坐在家里通過網絡對局,等于說一盤網棋報酬相當于國內一個棋戰冠軍獎金,是國內棋手一盤贏棋獎金的數倍,不能不說畸高。韓國棋戰冠軍獎金5000萬韓元已算高等級,相當于25萬元人民幣,還要經過層層闖關,決賽三番棋甚至五番棋。與之相比,圍甲聯賽贏一盤棋即拿十幾萬元獎金,含金量非常之高。

更不用說韓國圍甲聯賽每盤贏棋獎金130萬元韓元,約合人民幣7000元左右,十倍之差,誰不愿意參加中國圍甲聯賽那是天大的傻子。

除了“限高”之外,可考慮限制外援人數。除了申真谞、樸廷桓等極少數棋手,其他外援價值有限,卻還要為之支付高薪酬,而國內有些棋手卻無棋可下,顯然,作為全局統籌,這有個行業積弊問題。相比之下,韓國圍棋聯賽為何從不對中國棋手放開?

2021年圍甲聯賽,韓國的申真谞、樸廷桓、卞相壹、李東勛、申旻埈、金志錫、姜東潤和日本的井山裕太、一力遼、芝野虎丸加起來有10位外援,其中戰績頗佳的有申真谞15勝3負,樸廷桓14勝5負,卞相壹12勝3負,李東勛15勝8負,申旻埈9勝8負,金志錫11勝9負。

一方面是一些俱樂部缺少高手,不得不花費高價聘請外援;一方面是有些參賽隊找不到贊助,譬如重慶隊和江蘇隊都遇到此問題。疫情之下,圍甲市場承載力下行,外援高薪到了調整時候。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相關閱讀

謝銳

《體壇周報》棋牌首席記者、編輯

權威源自專業

“體壇+”是體壇傳媒集團旗下《體壇周報》及諸多體育類雜志的唯一新媒體平臺。 平臺匯集權威的一手體育資訊以及國內外頂尖資深體育媒體人的深度觀點, 是一款移動互聯網時代體育垂直領域的精品閱讀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