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賽季中超大前瞻⑤:更新換代 00后能否挑大梁?

馬德興06-02 08:30

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馬德興報道

受疫情影響,在中國整體經濟形勢不樂觀的大背景下,各中超俱樂部幕后的母公司、母企業也已經拿不出更多的閑錢來支撐各球隊。因而,2022賽季中超聯賽中的一大特征或許就是“00后”球員在各隊報名名單中數量猛增,而像蒿俊閔等這樣剛剛代表國家隊出戰12強賽的老國腳則是榜上無名。或許,“后金元時代”的中國足球已經到了全面更新換代的時候了!

QQ圖片20220602005741.png

①“00后”報名人數激增

去年中超聯賽執行的規定是首次報名人數為35人、賽季累計報名人數則為40人,所以,16支球隊的報名總人數為550人左右。據記者統計,2021賽季,中超總計169名U23球員報名參賽,高于2020賽季的145人,其中7家俱樂部的U23球員報名超過10人。不過,各隊在執行“U23政策”方面,絕大多數球隊都啟用99年齡段球員,只有個別還使用98年齡段的球員。所有出現在聯賽報名上的1999年1月1日或以后出生的球員中,總共有90人。這其中,1999年的球員為27人;2000年出生的球員為23人;而2001年1月1日或以后出生的球員包括2002年、2003年、2004年甚至2005年出生的球員則總共有40人,個別球員在最后一兩輪比賽中象征性地出場1分鐘、2分鐘,也計算在內。

換言之,在169名U23球員中,只有超過一半的球員有在聯賽中出場的機會,具體為53.25%。差不多另一半球員則是扮演“陪太子讀書”的角色,整個賽季枯坐冷板凳。

今年,聯賽報名人數依然為35人,賽季累計報名人數也增加到了45人;而聯賽規模由16隊增至18隊。雖然報名人數沒有增加,但一個值得注意的情況就是:各隊U23球員報名人數猛增,幾乎各隊都有10人以上的U23球員出現在35人大名單中。由于重慶賽前突然宣布退出,因而,最終報名參加2022賽季中超聯賽的隊伍總人數可能會在臨時增設的轉會窗口期結束后才能有最終數字,但截至5月31日,報名總人數已經超過600人。在各隊已經提交的報名名單中,“00后”球員的數量明顯增加,累計已經超過120人。

在99年齡段球員依然還適應于今年的“U23政策”的情況下,“00后”球員如此大規模地出現在各隊報名單中,這或許是中超拉開了更新換代的大幕。這固然是執行U23政策的需要,有自然接替的味道,但另一方面也是中超聯賽回歸其原來應有模樣的一種體現。

某種程度上,后“金元時代”的中超聯賽與甲A聯賽后期的情景較為類似。在2004年中超問世之前,甲A各俱樂部其實也已經遭遇了相當嚴重的資金問題,像當時馮瀟霆、趙旭日等這樣的年輕球員代表四川冠城隊出戰,當時的月工資才3000元人民幣,盡管后來都曾拿到過豐厚報酬。各俱樂部之所以棄用老球員而大膽啟用年輕球員,很重要一點就是大幅度壓縮俱樂部的支出,畢竟老球員的薪資不低,而且這些年輕球員都是各俱樂部自己梯隊中的球員。如今,中超各隊大幅度啟用梯隊中年輕球員,目的也是壓縮成本。所以,今年中超各隊的做法,既是無奈,但更是回歸了足球俱樂部的本性。

②梯隊就不應是擺設

金元時代,各中超球會在拼命燒錢引援、哄抬物價、制造“泡沫”的同時,還制造了另一種“虛假繁榮”,就是所謂的青訓。正常情況下,各俱樂部重視梯隊建設、培養年輕球員,目的是為自己的一線隊輸送人才,從而更有效地控制成本。但在“買買買”主導一切的中國足壇,過去10年中,不能說俱樂部不重視青少年梯隊的建設與年輕球員的培養,但重視的標準并不是培養出了多少年輕球員,而是變成了“燒錢多少”。

譬如,一名13、4歲的小孩,動輒身價百萬,而且各俱樂部梯隊為挖人,不是走正規渠道,而是鼓動家長撕毀原先的協議、俱樂部再另行給家長以好處,而培養小球員的教練、老師或原單位則是“竹籃子打水”。這期間,毫無誠信可言,連起碼的師道都不講。在這樣一種氛圍與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小球員,指望著他們中能夠產生一流的球員、為國爭光?無異于天方夜譚。

很多人都在大談青少年球員培養是一種“教育”,而作為俱樂部方面,動輒以投入多少億來佐證自己重視青少年球員培養,用錢來取代教育作為評價的體系與標準,完全背離了足球本身就是一種教育的本質。而且,由于青少年球員從小就是在這種“向錢看”的氛圍下熏陶成長起來,一切都是“錢”開路,這種情況比比皆是,更不用說在聯賽這個舞臺上得到鍛煉了。眾多孩子的家長為什么怨聲載道、甚至大罵中國足球“太黑”?

于是,所謂的青訓也就成為了一種擺設、一種炫富,因為青少年梯隊與一線隊之間的那道門被錢給堵上了。于是,在過去10年間,中國足球沒有培養出像武磊這樣的球員,恐怕也就不足為怪了。2016年10月31日中超聯賽最后一輪廣州恒大對陣山東魯能的比賽中,2000年出生的張奧凱在第85分鐘時替換隊長鄭智出場、成為中超歷史上最年輕的出場球員,也是中超聯賽中的第一位登場的“00后”球員,甚至鄭智在下場時,還特意將隊長袖標帶在了張奧凱的手臂上,但這恐怕僅僅只是象征性的一幕。一個很簡單的事實:張奧凱如今身處何處?

③前金元時代新人不斷

反觀“金元時代”之前,中國足球還算是正常,年輕球員不斷能夠從職業聯賽中冒出來。像2004年作為中超元年,留給中國球迷最大的話題就是黃博文和于海兩名未滿17歲的小將登場亮相,而這兩人隨后也陸續成為中國男足國家隊的中堅。

2004年5月16日中超聯賽第一輪客場對陣青島貝萊特隊的比賽中,當時效力于上海國際的于海在比賽進行至下半時第24分鐘時替換黃勇出場,成為中超聯賽中出場的最年輕的球員——時日為16歲零346天!而10天之后,在2004年5月26日在對陣沈陽金德的比賽中,來自北京國安的黃博文替換閻相闖出場,時日為16歲零317天,打破了于海剛剛創下的紀錄。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替補出場僅僅17分鐘之后,黃博文在第89分鐘時接到耶利奇的頭球擺渡,一腳勁射攻破對方球門,這也使得他成為了中超聯賽中進球最小年齡的紀錄保持者。而于海則在近一個月后也就是當年的6月20日,在中超聯賽第七輪客場對陣山東魯能比賽中攻入一球。

81a3574c7d344e87be3c9495419c6b13.jpg

當然,在2005年5月22日中超第10輪上海中邦與四川冠城的比賽中,中邦的小將馬一鳴在第80分鐘時被替換上場,當時只有15歲零300天,刷新了中國頂級聯賽最年輕登場球員的紀錄并一直保持至今,而這恐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當時擔任中邦隊主帥的馬良行是馬一鳴的父親。而且,馬良行多年后也承認:如果不是因為自己的緣故,馬一鳴恐怕也很難有機會征戰頂級聯賽。在馬良行“下課”后,馬一鳴的職業生涯也就此劃上了句號。

而在中超問世之前,甲A聯賽中年齡最小的出場球員紀錄是由王永珀所創下的。在2003年9月24日甲A聯賽對陣天津泰達的比賽中,剛剛征戰完當年芬蘭世少賽的王永珀代表魯能在第81分鐘時替換受傷的外援韋德克出場,時日為16歲零248天。這個紀錄其實連于海、黃博文在2004年的中超元年都未能超越,直至馬一鳴的出現才算作古。不過,自2008年起,中國足協推出了新規定,明確18歲以下的球員都不能注冊參加職業聯賽,因此,馬一鳴所創下的中國頂級聯賽出場年齡最小紀錄、黃博文所創下的中國頂級聯賽進球年齡最小紀錄一直沒有被打破。直至2014年之后,中國足協取消了未滿18周歲的球員不能注冊參賽的規定,這才有了張奧凱在2016年中超聯賽最后一輪的象征性登場。

目前,中超聯賽中幾名比較突出的2000年齡段球員朱辰杰、周俊辰、陶強龍基本坐穩球隊主力,而朱辰杰更是成為國家隊征戰世預賽的主力。但是,僅僅一個朱辰杰還不夠。

在去年的聯賽中,廣州隊2004年出生的楊德江、2005年出生的李星賢以及廣州城隊2005年的蘇宇亮先后在中超聯賽中登場,成為最年輕的三名出場球員。今年,這三人依然還是出現在各自的報名大名單中。那么,這些年輕人能否把握住機會?而不是像以前的那些年輕球員一樣成為“過客”?這顯然是今年中超聯賽中的值得關注的一大看點。

從王永珀到于海、到黃博文,他們其實都算是有天賦的球員,而且之后的發展也佐證了這一點,最終都成為國家隊中的中堅力量。時至今日,黃博文因為廣州俱樂部的緣故而選擇在年初,目前在國青隊幫忙;王永珀與于海依然還將代表深圳隊與上海海港隊出戰今年的中超聯賽。面對即將展開的2022賽季,在“00后”球員報名注冊數量激增的情況下,其實所有球迷都希望能夠看到更多的“王永珀”、“于海”和“黃博文”涌現出來。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相關閱讀

馬德興

體壇周報副總編

權威源自專業

“體壇+”是體壇傳媒集團旗下《體壇周報》及諸多體育類雜志的唯一新媒體平臺。 平臺匯集權威的一手體育資訊以及國內外頂尖資深體育媒體人的深度觀點, 是一款移動互聯網時代體育垂直領域的精品閱讀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