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謝銳福州報道 “打將”一詞源自于象棋,意即在用時或者手數緊張的局面下,將對手一軍,迫使對手跟著應,這樣為己方爭取一次讀秒用時或者增加一個回合手數。
圍棋比賽中遇到讀秒時,“打將”經常會被用到,善用打將的高手很多,李世石算一位,“磨王”邱峻更是將讀秒視作一種莫大的享受,自動計時鐘讀至“8”時才從從容容地從棋盒中捻起棋子,讀至“9”時才落子,實在算不清了就打一將,只是邊上觀戰者看著驚心動魄。
雙人賽中“打將”更為常見,通常是棋力稍弱的一方將對局決策權交給搭檔,為了不影響搭檔的思路,于是就不斷地“打將”,比如打吃一手,對手不得不應;比如往對手大空里沖一下,對手也不得不擋,這便是不影響搭檔正常發揮、又不會干擾棋局的“打將”。
有一年在杭州棋院舉行的職業、業余雙人賽中,棋圣聶衛平與一位業余棋手搭檔,顯然這位業余棋手平時很少與高手搭檔下雙人賽,對“打將”的運用非常陌生,聶老當時在棋盤上特地為搭檔留下了一手價值15目的“打將”,他特別希望搭檔在不知如何選擇的時候,就會“打將”。然而,他的搭檔就像沒有看見那手“打將”似的,不用不說,還頗有創意地開辟新戰場,還得讓聶老跟著他的思路跑。
終于,棋下著下著,棋局進程波及到那手“打將”,周圍棋子均已出現變化,再不先手打吃的話,此機會將一去不復返。聶老有些怒了:“我留下這么大的一個‘將’給你打,你就是不打,再不打就沒了,現在只好我來打了。”
女棋手與聶老搭檔參加混雙賽,最大的顧慮就是聶老對局中和復盤時的痛批,“這下的還是圍棋嗎?難道不是斗獸棋?”、“這樣的著法你都看不出來,我盯得住你嗎?我看你可以一邊歇去了。”諸如此類,女搭檔若是沒有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的話,只怕會當場委屈地哭出來。
所以,女棋手與聶老搭檔參加雙人賽,首先心理承受能力要非常強大,其次就是要善用“打將”,打吃一手,先手沖一下,這些本來可以保留當劫材的下法都可以毫不猶豫地用掉,確保聶老能夠按照他的思路下下去,不至于被中斷,甚至被“攪局”。
然而,在“福建海峽銀行杯”2022世界人工智能圍棋“配對賽”現場,本來在棋上絕對自信的聶老也變得不自信起來,因為他的搭檔是AI。現在雙方的角色定位就相當于AI是聶老,而聶老則搖身一變為他昔日的搭檔。盡管AI不會虎著臉叱責聶老,但他很自覺地充當起“打將”的角色,將主動權無條件地交給AI。
首輪比賽,聶老+弈道三國(AI)組合執白對陣王元八段+星陣組合,輪到聶老落子時,他在左下愉快地先手刺了一下,并且脫口而出一句“這個‘將’打得真是舒服啊!”等到雙方在上邊盤展開生死對殺時,聶老又在外圍打一將,“等AI去殺吧,我先在外邊打一將、爽一下再說。”
首輪孫騰宇七段+KataGo組合戰勝張璇八段+弈星組合,中盤鏖戰時,孫騰宇不失時機地打一將,將決定勝負的致命一擊交給搭檔。局后裁判長樊麾二段贊道:“你這手打將太合適了!AI讀懂了你的意思,所以你們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