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一屆成功的大賽,折射出日新月異的女足世界

林德諾08-01 18:28 體壇+原創

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林德諾 

在遠遠超過預期的關注度下,2022女足歐洲杯落下帷幕。和三年前的法國世界杯一樣,國內媒體又一次紛紛感覺到,歐洲女足正在以飛快的速度前進,亞洲女足,尤其是中國女足被快步拉開差距。而從這屆賽事展現出的很多方面,我們同樣不難看出,女子足球的發展又有了新的變化。


青訓結果,年輕球員搶班奪權

最近幾年來,世界女子足壇的格局變更已是不爭事實,本屆歐洲杯亦是明證。西南歐在技戰術層面已經處于全面領先,昔日占優的北歐式微,女足早期豪強挪威更是打出隊恥級表現。而這種變化,和各國新一代球員的涌現是緊密聯系的。當95后,甚至可以說98后逐漸掌舵,站在女足領域的中心以來,新星們的發展也引人矚目。

本屆歐洲杯上,幾乎每支令人們印象深刻的球隊,都各自涌現了不止一名年輕球員:英格蘭的兩位超級替補魯索(23歲)和圖恩(22歲)、獲得本屆最佳年輕球員的德國主力后腰奧伯多夫(20歲)、本屆賽事最好的邊后衛之一格溫(23歲)、賽事前半段屢有高光的比勒(21歲)、瑞典陣中日漸重要的本尼松(19歲)、臨陣挑起西班牙隊大梁的艾塔娜(24歲)……包括法國看似98后和00后的戲份偏少,也是受到23歲的鋒線頭牌卡托托早早傷退的影響。

現在看來,2018年開始的各級青年大賽,正逐漸成為女子足壇未來的風向標。近幾年來,德國在各級別青年賽事中繼續強勢,西班牙迅速崛起,法國也偶有高光,英格蘭在青年國際賽事的成績一般,但借由女足英超的大踏步發展,來自曼城、曼聯和阿森納的一批年輕球員,也通過更多的俱樂部比賽兌現天賦,并閃耀本土歐洲杯。

大量新人上位,無疑是這些西南歐國家青訓逐漸完善的表現。而她們的崛起,也倒逼老一代精英球員在技術和身體的層面完成二度進化。談到歐洲女足,很多人都容易想到女足“男子化”這一幾乎被公認的趨勢,但在看過完整賽季的歐洲聯賽——包括次級聯賽——筆者反而不想武斷套用這一詞。“更高、更快、更強”是男子和女子運動的共同追求,女足球員身體素質的增強自是大勢所趨,但技術層面的因素依然沒有因此被忽視。只要具備基本水準的賽事(如筆者上賽季追蹤的女足西乙)對抗和快節奏也一直是主旋律。而新一代球員的快速涌現,更多是得益于大量國家女足人口的增加,以及在青訓和賽事運作等方面的專業化。

女帥崛起,或將引導戰術革命

即使筆者對女足“男子化”的說法相對謹慎,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當今女子足壇的格局,正在很大程度上與男足趨于重合——在國家隊和俱樂部層面都是如此。借由男足的經驗和影響力,女足正在西南歐迅速發展,先進的數據分析和營養研究被引入,而在本屆歐洲杯的比賽中,一套可能專屬于女足的技戰術體系——甚至教練體系——也像一幅嶄新的畫卷對全世界亮相。

英格蘭主場奪冠,誰是最耀眼的星?來自阿森納女足的賽事MVP米德可能得到不少選票,但贏家十有八九還是主帥維赫曼。這位上屆歐洲杯率祖國荷蘭奪冠,本屆又實現“衛冕”的美女教頭,以一種非典型的方式,將三獅軍團捏合成型:整屆賽事中,英格蘭6場比賽的首發11人都保持不變,甚至5個換人名額中的3.5個也很容易預知,但從兩名風格迥異的中后衛,到中場三人組、前場三叉戟,乃至每個替補,所有的球員確實都各司其職,并讓球隊成為了一臺完美運轉的機器。

身體層面,女性球員相比男性球員確實存在差異和差距,但這絕不是人們給出“女足不好看”這種簡單論斷的理由。歐洲杯上,我們能看到英格蘭、德國、法國和西班牙等隊,都在依據自身特點踢出技戰術水平頗高,且同時具備觀賞和研究價值的整體足球,而奧地利、比利時等非熱門球隊同樣各有亮點??梢钥闯?,女足并沒有在所謂“男子化”的道路上蒙眼狂奔,而是同時依照女足運動本身的特點,發掘自己的內在潛力。這條路顯然更值得我們持續走下去。

這也催生一個趨勢。本屆女足歐洲杯上,大量女性教練閃光,在4強中更是占據3席,說全面壓過男帥也絕不為過,而仍能在頂級行列立足的男帥,也都受到女球員的長期認可。相比之下,那些只把女足當作“經驗寶寶”刷履歷的男足教練,極有可能即將在女子足壇徹底失去容身之地。這背后,前兩者,尤其是女性教練對女性群體的了解至關重要,他(她)們可以更好地把控女球員的心理和生理狀態,也能更好地管理更衣室:看看這屆女足歐洲杯上,捧出了多少超級替補吧!

備受追捧,女足成為全民運動

“足球回家了”。在這屆本土歐洲杯上,英格蘭女足達成了男隊沒實現的成就。但要知道“回家”一詞本身,也是在近幾年英國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在足球世界廣為傳播。借著女足運動受到全歐矚目的東風,恰逢今夏足壇再無其他大型賽事的時機,加之英國人超群的宣傳與包裝能力,女足歐洲杯的“破圈”完全不是意外。

決賽的英德大戰,溫布利人山人海,87192名球迷涌入球場,這甚至超過了去年夏天的男足歐洲杯決賽。英格蘭與奧地利的揭幕戰,近7萬人的上座數字同樣值得肯定。整屆歐洲杯下來,每場比賽的場均上座也達到了18544人。而在溫布利之外,這屆比賽在全歐、乃至全世界得到的關注度,較之此前的每屆女足大賽都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本文前半部分所述,無論女足球員的個人能力,還是強隊的戰術水平,已經無可爭議地具備相當的觀賞和研究價值。雖然仍有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出現,但在比賽的現場,與世界各地的大屏幕與電視機前,這屆賽事的受關注程度都達到了歷史最高點——包括在中國。

哪怕是2019年的法國世界杯后,對女足“觀賞性太差”、“無法商業化”的批評,仍然在網絡上大量出現。只是在這個夏天的英國,人們的身體卻很誠實地走進了球場。女足早已經不是親友團的飯后娛樂,而是屬于所有足球愛好者,屬于所有小姑娘和小伙子。盡管仍然有很多球迷因為莉亞·威廉森們的出眾顏值入坑女足,不過經過各種高水平比賽,以及更多深度內容的沖洗,所有人都會從全方位體驗到這個領域的美好。

整個7月間,女足歐洲杯都在英國的各大電視、報刊、網站、社交媒體等平臺占據可觀的份額,并在英格蘭奪冠后再次迎來高潮。而與此同時,也有大量球員的個人IP經由這屆歐洲杯打響。不客氣地說,如果曼聯男足那位7號繼續這樣鬧下去,圖恩的女隊7號球衣銷量,也至少可能在曼徹斯特當地迎頭趕上。在德國、法國、西班牙,女足同樣多次登上頭版頭條,后兩者的球隊雖然無緣決賽,但相關討論都具備相當熱度。此外在這個夏天,女足非洲杯和美洲杯也翻開了全新的一頁。收獲同樣接近10萬的上座數字,摩洛哥不僅成為了史上首個主辦女足大賽的穆斯林國家,也打進了明年的女足世界杯。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相關閱讀

林德諾

體壇周報駐巴塞羅那記者

權威源自專業

“體壇+”是體壇傳媒集團旗下《體壇周報》及諸多體育類雜志的唯一新媒體平臺。 平臺匯集權威的一手體育資訊以及國內外頂尖資深體育媒體人的深度觀點, 是一款移動互聯網時代體育垂直領域的精品閱讀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