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籃球協會
中國籃球127年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中,諸多傳奇前輩為中國籃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推動中國籃球運動不斷前行。首屆中國籃球名人堂“特別致敬”傳奇名宿,張伯苓等15位中國籃球前輩直接入堂,成為中國籃球名人堂成員。 今天為大家介紹2022年中國籃球名人堂“特別致敬”人物宋君復先生的故事。
榮譽:中國第一支奧運體育代表團成員之一,中國最早的國際裁判之一,新中國第一批國家級籃球裁判員之一。
履歷:1916年赴美留學;1922年回國任教;1932年至1948年親歷三屆奧運會(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四屆);1950年執教中國大學生男籃;1956年當選中國籃球協會委員并擔任裁判委員會主任;1957年成為新中國第一批國家級籃球裁判員之一;1959年擔任新中國第一屆全運會籃球比賽裁判長。
宋君復,浙江紹興人,生于1897年。他親歷三屆奧運會,是新中國成立前參加奧運會次數最多的中國人;中國最早的國際裁判之一,新中國第一批國家級籃球裁判員之一;中國籃球事業的開路人之一。 宋君復從小熱愛體育,尤其擅長籃球和田徑。1916年,宋君復赴美留學學習物理,后于籃球發源地春田學院體育系就讀。
1922年,宋君復回國,決定投身于自己熱愛的體育事業。他先回到母校蕙蘭中學擔任體育主任,后歷任上海滬江大學、沈陽東北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體育系主任、教授等職。 在東北大學體育專修科任教時,宋君復曾利用寒暑假率籃球隊赴上海、南京等地訪問比賽。 宋君復治學嚴謹,對體育理論有很深造詣。
1932年,他撰寫的《女子籃球訓練法》出版,這是中國第一部關于女子籃球運動的著述。 宋君復曾3次親歷奧運會。
1932年,宋君復作為中國唯一一名參賽運動員劉長春的教練,參加了第十屆奧運會。這是中國第一次派出代表團參加奧運會。
1936年,第十一屆奧運會在柏林舉行,宋君復以田徑隊領隊、女子游泳隊指導員等身份成為中國體育代表團一員。另外,他還與舒鴻等人參加了國際業余籃球裁判會,并被批準為國際裁判,是中國最早的國際裁判之一。
1948年,宋君復第3次參加奧運會,身份是籃球隊教練。他由此成為新中國成立之前參加奧運會次數最多的中國人。 新中國成立后,宋君復繼續在體育行業做出貢獻,擔任北京師范大學體育系教授。
1952年,北師大體育系合并到中央體育學院(北京體育大學前身),宋君復先后擔任該校教務處主任、副院長。他始終主張智力教育與體育要緊密結合,相互促進。他作風正派、和藹可親,深受廣大師生愛戴。 與此同時,他繼續從事教練員工作。
1950年8月,世界學生第二屆代表大會體育比賽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舉行,新中國第一次派出“國字號”的中國大學生男子籃球隊參賽,宋君復擔任教練員,中國隊在6支球隊中獲得第4名。
1956年,宋君復當選中國籃球協會委員,并擔任第一屆和第二屆裁判委員會主任。在任期間,我國建立起比較完整的裁判等級制度和管理辦法。1957年1月,宋君復成為新中國第一批國家級籃球裁判員。
1959年,宋君復擔任新中國第一屆全運會籃球比賽裁判長,并在賽事期間舉辦的全國籃球裁判員學習班上主講籃球規則。
1964年,宋君復當選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第四屆委員會委員。
1977年,宋君復病逝,享年8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