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原創
周二,《泰晤士報》披露,熱刺已與谷歌進行談判,意圖為3年前投入使用的新主場托特納姆熱刺球場,敲定一項每年2500萬英鎊的冠名贊助。
3年來,熱刺已和優步、聯邦快遞、亞馬遜等公司進行過相關談判。熱刺主席列維當初曾說:“我們只會與正確的品牌、在正確的領域、以正確的價格談冠名合同。”
目前,熱刺與谷歌的談判尚在早期階段。谷歌以往習慣與一個聯賽整體合作,而不是單一俱樂部,他們與NBA和美職棒便都有贊助協議。不過,今年3月,谷歌與F1的邁凱倫車隊敲定了長期合作。熱刺希望牽手谷歌,同時也是希望借助該公司的科技。與邁凱倫車隊的合作中,谷歌的產品、服務和軟件便發揮了作用。
與谷歌的談判成行與否尚在未定之天,即便談成,也大概率要砍砍價,未必每年2500萬之巨。但這則消息再次證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熱刺從俱樂部體量、地位和雄心來說,已基本符合豪門標準。
曾有有識之士指出,判斷一家俱樂部是不是豪門,可依據兩大標準:對頂尖球員的吸引力,以及在全球范圍內對球迷的吸引力,二者具備其一,就算豪門。這大概已是非常科學的豪門定義,不過套用在熱刺身上,兩條似乎都沾邊,又都不完全符合。但應該說,在列維多年經營下,熱刺的俱樂部體量,以及長治久安的基礎,已幾乎齊肩豪門,其中最大本錢便是商業營收規模。
長遠來說,錢途才最大程度決定著俱樂部的前途。俱樂部營收三大板塊中,比賽日收入,是票價較貴且早已遷入6.2萬人球場的熱刺的優勢;轉播收入依托于戰績,變數最多,但熱刺最近6年有4年參加歐冠,本季也極有希望保住前四,穩定系數不低;而最體現一家俱樂部體量和地位的,其實是商業營收業績,熱刺最可怕的地方也正是在這一板塊持續而迅猛的進步。
商業營收的大頭無疑來自各種贊助合同。各路金主認定一家俱樂部的牌子值多少錢,才會給多少錢。所以,萊斯特城拿了英超冠軍,也換不回金主的大合同。而根據最新的德勤金錢聯賽的數據,熱刺的商業營收從2017年的8400萬歐元,一路穩步增長至2020年的1.83億,2021年縮水至1.71億主要是受到疫情影響,幾乎所有豪門都有下降。
熱刺多年穩居金錢聯賽歐洲前10、英超前5甚至前4,這充分顯示出列維經營俱樂部的巨大成功。而且,贊助通常都是中長期合同,比如友邦保險對熱刺的胸前廣告贊助,一簽就是8年,每年4000萬英鎊之巨,2027年才到期。所以,熱刺即便出現短暫一兩年的低谷,也不會動搖商業營收版塊的堅實基礎。
1.71億歐元的商業營收是什么概念?這是一個與英超多家豪門同檔次的數字,高于阿森納的1.54億,跟切爾西的1.76億基本持平,比利物浦的2.38億也不算天差地別。而往下比,則是巨大鴻溝,英超“六強”之后的排頭兵中,萊斯特城商業營收只有4600萬,埃弗頓5300萬,西漢姆聯3700萬。去年紐卡斯爾聯被沙特王室收購,外界暢想所謂“英超七姐妹”,但其實,俱樂部體量上,目前商業營收僅3000萬左右的紐卡,在中短期未來追上熱刺根本是癡人說夢。再拿熱刺跟國外豪門比比?國際米蘭每年商業營收1.13億,AC米蘭甚至只有6900萬,都與熱刺有巨大差距。
此外,列維對球場冠名權每年2500萬英鎊的要價,也自我定位極高。目前,全球體壇最貴的冠名合同,是冰球隊多倫多楓葉與加拿大豐業銀行每年2600萬鎊的合同。阿森納的酋長球場冠名,據說每年不過1530萬鎊。如果熱刺的各項營收和自我定位都對標甚至超過阿森納,那么,既然阿森納是豪門,熱刺為什么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