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霜降,漳州氣溫還有20多度。福建的初冬就是這樣,有適宜的溫度,有柔軟的空氣,包裹四肢,很是養心。此時北方人來到這里,多半會有一種回春的感覺。
這一天,胡俊就帶著一群青年從青島趕來。等待他和球隊的,是異常艱苦的考驗。全國U21聯賽第一階段,青島海牛U21與山東泰山、長春亞泰、河南嵩山龍門、廣州隊、成都蓉城5支中超青年軍同分一組,小組出線難度可想而知。但半個月過后,和熙的陽光灑在歡樂島基地的球場上,胡俊的臉龐洋溢起溫情般笑容。5戰10分,以B組第二晉級8強。離開時,是暖冬,在他心里,也有了一股春天般的感覺。
超前謀劃,“超”級黑馬
今年的全國U21聯賽屬于臨時開打,留給各參賽隊的準備期并不長,相比中超,多數中甲俱樂部更難派隊參加。但青島海牛是個另類,不僅是唯二中甲參賽隊之一,還以驕人成績闖入8強。足球界紛紛稱贊其為最大黑馬,媒體們也以載譽歸來一詞做形容。人們都說,這是青島足球深厚底蘊之體現,但也得益于海牛青訓的扎實根基。
和很多中超參賽隊相似,剛接到U21聯賽報名通知時,青島海牛也要重新組隊。少帥胡俊在低調中走馬上任,當年他就是在21歲,因成為08之星佼佼者而享有盛名。人們也期待通過這次比賽,可以為海牛隊培養出更多的“小胡俊”。但在漳州,海牛隊不僅是平均年齡最小者,諸如主力門將王款、邊前衛楊聰等也只有17歲。據說這是俱樂部根據賽事規則(每支球隊均可報名4名超齡球員和10名低齡球員)結合培養人才的一種戰略規劃:報上7名U17梯隊小將,再加上3名一線隊球員邰劍鋒、張洋、孫錫鵬,目的是既有職業球員壓陣,同時也要培養后起之秀。而在出征之前,胡俊也接到來自俱樂部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張冬的指示,“不要過多要求成績,主要是滿足優秀隊員對于高水平賽事鍛煉機會,幫助有潛質的隊員快速成長。”
5場比賽打入10球、拿到10分,整體成績可喜的同時,更大的驚喜集中在個體人才上。如果說諸如孫錫鵬、高翊軒等在國字號或職業足壇小有名氣者的出彩實屬正常,那么像楊聰、王款等跳級生的靚麗表現,便充分體現出俱樂部青訓的整體實力。而這一點,就恰恰得益于海牛人在青訓建設以及準備今年U21聯賽的超前規劃。
其實在出征前,小將楊聰還在感慨略有些緊張感,“為了克服這種情緒,就要全力拼搶下每一次球權。”而在當時,主教練胡俊寄語道,“希望他們拿出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在新的舞臺上完成真正的升華。”結果在第一場對陣山東,楊聰就為海牛U21攻入征戰本屆賽事的第一球,交手強敵長春亞泰,又是靠他打破僵局;至于小門將王款,更是以屢獻神撲的表現,在大年齡段群體中嶄露頭角。
所以,在驚嘆于海牛隊成為唯一一支晉級8強的中甲青年軍時,人們更關注這批球員的巨大潛力。一方面在于海牛U21的人員架構非常合理,從99年齡段到01年齡段直至05,屬于老中青三代集體發光。這就不由讓人產生一種遐想:海牛U21在本次比賽中所展現的水準,正是代表該年齡段未來在一線隊的U23球員水平。等到這批人步入職業隊時,海牛一隊U23球員的整體質量,還是完全值得信賴,甚至來年應用于中超U23政策,會在各路諸侯中成為優異者。
說到此處,就不得不提海牛一隊距離升級的咫尺之遙。還剩5輪,領先石家莊功夫8分,球隊的半只腳已經踏入中超。而在鎖定名額之前,U21梯隊已經連克多支中超勁旅,闖入全國前8,再加上梯隊建制和準入要求(從U10至U21形成8級梯隊),均已經按照中超標準在推行,俱樂部的青訓布局可謂提前達到“超”水準。
從另一方面來講,海牛U21的此次崛起,也絕非是曇花一現。比如征調王款、楊聰跳級,看中的就是他們在U17聯賽的出色表現。今年,海牛U17也是憑借較為過硬的實力,直接獲得全國賽事的入場券,至于更年輕的U15和U13梯隊,是以冠亞軍身份從青島賽區突圍,其中,由矯春本率領的前者還進入到全國前十,這再一次說明海牛俱樂部擁有較為完善的青訓體系。另外,通過梯隊之間的銜接外加人才輸送等方式,也能進一步促進諸如楊聰等尖子生的初露鋒芒。
精英化傳承正當時
2022年,共有5支青島海牛梯隊角逐U系列賽事,除了U21梯隊的發揮讓人眼前一亮,被海牛人寄予厚望的U19梯隊同樣表現不錯。11月13日,他們在U19全國聯賽第二階段末輪,3比0戰勝武漢三鎮U19,暫列全國第十。但主教練許翔還有更大的目標:第三階段保十爭八。
提到這支U19梯隊,海牛人總是會有說不完的期盼。首先是在近年來的各項全國大賽,該隊屢屢躋身全國前六。而主教練許翔也被譽為青訓名帥,在2021年全國學生運動會,就是由他率領以青島實驗高中(海牛U19梯隊)為班底組建的山東隊奪冠,從而成就了足球城青島的又一段佳話。更值得津津樂道的是,這一批以03、04年齡段為主體的U19球員,是許翔歷經十年一手從小帶大的子弟兵。當然在這其中,也有很多精英球員開始名揚全國,例如U19國青隊主力邊后衛李蘇達、曾代表U20國青隊在中乙打入2球的前鋒王韜,以及多次入選國青隊參加集訓的孫唯嘉。
這些英才都是土生土長的海牛人,也是俱樂部青訓文化傳承的體現。回想起20年前一個又一個新星的橫空出世,從姜寧到劉健,從鄭龍至鄒正,精英化培養,一直是海牛青訓的亮點。在這方面,就不得不提到俱樂部所堅持的優勝劣汰的動態調整機制。
何為優勝劣汰的動態調整機制?其實,這是對標海牛人的職業足球精英化青訓模式,目的還是確保青訓隊伍永葆生機活力。對此,俱樂部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張冬明確指出,“未來在隊伍建制上,不但要考慮數量,更要狠抓質量。”特別是自從今年4月青島中小學復課以來,俱樂部先后走訪多所中小學校,就體教融合戰略下共同培養優質后備人才交換意見,同時明確未來將逐步在全市范圍內,設立多所軟硬件設施完備的合作學校。此外,基于為每一名梯隊球員、校園足球選手未來負責的原則,各支梯隊在通過體能測試、比賽觀察確定名單后,會從精神風貌、宿舍衛生、訓賽表現、學習成績等方面進行考核,包括在教練員層面,也要定期組織認真學習《青訓大綱》,并在每周邀請中國足協、青島足協教練員講師授課。再有,還會定期召開各種研討會和總結會,就當前青訓發展環境,研究中國足協的最新青訓政策。
而這些方式方法的開展,正是基于俱樂部十余年不斷積累的成果。現在,青島海牛已經開始組建U10和U12兩級梯隊,并對U13梯隊進行重組,從而形成U21、U19、U17、U15、U14、U13、U12、U10完整的青訓建制。而在近期,更小年齡段的U8隊也在積極籌備中。
在如此龐大的青訓體系中,海牛足球的傳承也是一張名片。尤其是在教學培養中,梯隊教練大多為海牛出品,這里面有劉樂陽、矯春本、許翔等老海牛人堅守青訓一線,也有曾師從于他們的許翔、楊帆、劉鵬等中生代教練,而如今在梯隊,甚至像蒲先林、王紀昊、李亮、白金波、王作震等95后或00后,都已完成華麗轉身。特別是出生于2000年的李亮,在海牛梯隊7年,曾師從劉樂陽和胡俊,今年7月剛退役執教,“劉導今年找到我,希望我能轉型,我自己正好有此想法。現在來看,從球員到教練的銜接比較順暢,但還欠缺管理經驗,需要不斷提高。去年,我剛學完C級班,接下來準備考B級。我會珍惜機會,努力適應,為海牛培養小小牛……”
在人世間,牛,被視為上帝的饋贈。它勤勞,它奉獻。現在,這些海牛人,就在無時無刻地孕育新的幼苗。如島城清爽的風,海邊溫潤的光,雕梁來燕,萬象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