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特派記者馬德興發自多哈
憑借堂安律與淺野拓磨下半時的兩個進球,日本隊在世界杯E組首輪比賽中,2比1逆轉曾四奪世界冠軍的德國隊,為亞洲贏得了本屆世界杯的第2場勝利。日本隊取勝,值得祝賀,一些人像自己的隊伍取勝那樣開始各種歡呼、感慨與羨慕。不過,記者卻異常冷靜,因為德國隊輸球,與之前一天阿根廷隊輸球的情況完全不同,并非德國隊踢得不好,而是實在是運氣太差,為各種浪費機會付出了代價。
德國人沒及早殺死比賽
坦率地說,德國隊在2018世界杯小組末輪0比2負于韓國隊,很大程度上是德國人完全沒了斗志。2014世界杯奪冠后,記者就變得有點討厭勒夫和他的球隊了,因為德國隊早就沒了日耳曼人那種戰斗精神,踢得就是一個“娘”字。如今的德國隊雖然因為維爾納受傷缺陣,也許影響了攻擊力,但這何嘗不是德國足球過去這些年“走火入魔”的結果?從魯梅尼格到克林斯曼、再到現在的德國隊主管比埃爾霍夫,緣何德國足球再也出不來一個好中鋒?學所謂的“傳控”,迷失自己傳統的技戰術風格,這就是對德國足球最好的報應。
本場比賽,德國隊上半時其實完全壓制住了日本隊,雖然開局有一兩次失誤,甚至被日本隊利用反擊攻入一記被判無效的越位球,但之后德國隊就完全掌控了局勢,邊路配合和中路傳切都對日本隊形成了巨大威脅。德國隊整體隊形壓得很上,高壓與前場丟球后反搶做得相當好,日本隊只有被摩擦的份。看了這個上半時,記者很容易想到12強賽中國隊對陣日本隊一役,而那場比賽恰好就是在哈利法國際體育場進行。所以,德國隊與日本隊的比賽幾乎就是日本隊對中國隊的翻版,只不過12強賽中是日本隊“摩擦”中國隊,如今則是變成了日本隊“被摩擦”。
下半時開始后,日本隊用富安健洋換下久保健英,將上半時的442改成532或352陣型,可效果并不理想,依然還是被德國隊壓制。德國隊也創造出原本可以進一步擴大比分的太多機會,但不管是京多安、穆西亞拉還是其他球員,一次次喪失良機,而門柱也不幫忙。于是,這給日本隊贏得了喘息、反擊的機會。
應該說,日本足球這些年確實有進步,如此多的球員在歐洲足壇效力就足以說明這一點。而隨后替補出場的兩位德國賽場的球員堂安律以及淺野拓磨抓住兩次機會,連續取得進球,也是日本隊實力的反映。
足球比賽就是這樣,從來就是成敗論英雄,特別是世界杯這樣的大舞臺上。贏了,那就是王者,各種溢美之詞似乎都不過分。而且,運氣也是足球的一部分,德國隊全場26次射門、8次射正,只進1球;而日本隊11次射門、3次射正,卻攻入2球!這就是足球,德國隊找誰說理去?當然,說好聽些,就是德國隊與日本隊各踢了半場好球,但最終的結果是日本隊贏下了比賽。
國人羨慕日本足球僅僅是成績
日本隊為亞洲球隊在本屆世界杯上贏得了第2場勝利,當然值得祝賀,畢竟亞洲足球整體水平在世界足壇屬于比較低的。日本隊取勝后,國內的反應可以說是各種“羨慕、嫉妒、恨”,當然,更少不了進一步擠兌、埋汰中國足球。不過,記者并不羨慕,更不會嫉妒,因為記者很清楚:國內對于日本足球的羨慕,僅僅只是羨慕他們的成績而已!
日本足球這么多年是如何走過來的?這其中最根本的一點就是“工匠精神”,上至日本足協,下至足球普通從業人員,都是踏踏實實往一個方向走,而且所有人都有一個共識,都朝著一個方向努力。所以,這么多年來,“學習日本足球”早就成為共識。
但是,又有多少人在踏踏實實地學?特別是學習他們踏踏實實地做事?在中國足球,從上至下,所有人都想的是“快速見效”,而不是靜下心來做事。因而,中國足球現實的環境不可能產生“工匠”。“金元時代”更是讓所有人都“向錢看”,“錢”是唯一的衡量標準。最高級別的中超聯賽和國家隊如此,而基層剛剛開始接觸足球的小孩和家長,也是希望一定要成“才”,各種急功近利。
所以,當我們大談日本足球時,都是談日本足球的成功之處、耀眼之處,卻不愿意靜下心來看看日本足球這些年腳踏實地走過的路。日本足球1993年展開職業化,其動機與目的是讓足球成為日本人民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中國在1994年推出職業聯賽,其動機和起因是:因為中國隊屢屢沖擊世界杯未果,希望借助職業聯賽來讓中國足球進入世界杯!
這種完全不同的動機、出發點與目標,造就了過去30年來中日足球走上兩條完全不同的道路。中國足球的功利性做法還已呈現變本加厲之勢,過去,中國足球的最高管理者至少有4年任期,現在則是基本每2年折騰一次、換一任領導。如今,隨著中國隊無緣卡塔爾世界杯,傳說又要開始新一輪“折騰”。
于是,我為什么不羨慕日本足球?因為川淵三郎從1989年6月開始出任日本新成立的職業聯盟負責人,到2008年6月辭任日本足協主席,前后負責了日本足球17年,這恰恰是日本足球從職業化創始直至全面步入正軌的17年。這期間有過失敗,譬如日本隊1993年“多哈之恥”,以及1997年日本職業俱樂部倒閉風波,但日本足球還是在他的領導下,頑強地走出來了,徹底走出了困境。這才有了日本足球的今日。
對照一下中國足球,這些年間,領導一茬換一茬,結果又如何?“上面一句頂一萬句!”成績不行、世界杯不出線,那就換!這種固有的思維方式至今依然未有任何改變。于是,指望中國足球能夠有所改變,自然也就不現實。所謂“久久為功”,也就只是一句口號而已。
所以,日本隊戰勝了德國隊,那是日本人高興的事情,跟中國足球又有多大關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