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黃思雋
與首戰對日本一樣,征集并挑選網友關心的問題來前瞻德國隊周日晚與西班牙隊的“生死戰”。對日本賽前,或許很多球迷還不是很了解德國隊的近況和現狀,因此問題比較分散,沒什么重點。但看完1比2負于日本一戰后,很多球迷對這支德國隊的情況都有了直觀認知,也較為清楚問題出在哪些方面,因此本場賽前大家盡管問題非常多,但基本集中在5個方面——更衣室氣氛和球員精神狀態,弗利克會否改變思路和打法,前場組合如何調整,雙后腰組合會否改變,以及后防組合如何調整。我也會根據這5大方面,分上下兩篇來前瞻這場與西班牙的大戰。
一、德國隊的更衣室和球員的精神狀態是不是有問題?
與日本賽后,弗利克既批評球隊浪費了太多機會,也批評后防失誤太多,更是直接點名批評聚勒在第2個丟球過程中因個人失誤導致造越位失敗。點球破門的京多安則不點名批評后防隊友讓日本進球進得太過于輕松,尤其是讓淺野拓磨“進了一個世界杯上最容易的球”,也怪責有些隊友不愿拿球,不少人都相信矛頭直指出任中鋒的哈弗茨。
在一場如此窩囊的失利后出現這些負面情緒,甚至是甩鍋言論是人之常情,其實不必過度解讀。睡一覺之后,大家就會恢復理智。實際上,就像是一個班級或一個單位,不可能所有人之間都關系很好,某些人之間相處不融洽,甚至互相不對付也太正常了,但球隊會不會真的因為這些極個別的矛盾,或者很多球員之間并不是好朋友就運轉得不好呢?
反過來說,拿了冠軍的球隊也不一定就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只要成績不好,這種所謂的不和諧因素自然就會被外界放大。就像拜仁9月國際比賽周前德甲4連不勝期間,納格爾斯曼賽后的一些所謂甩鍋言論,據說也引起了更衣室不滿。但最近兩個月高歌猛進的時候,就沒有人再提納帥和球員之間的所謂問題了。
我不是德國隊的內部一員,也不是前線記者,對于更衣室內部的情況也只是道聽途說。對于像《圖片報》關于隊內小團體的報道,我也看到了。但以我的從業經驗,這只是一則再普通不過的報道,沒有什么“猛料”,無法說明這支球隊特別不團結,或者得出其他爆炸性的結論——那些“標題黨”,除了騙流量,什么都不是。
至于弗利克的賽后甩鍋言論,看上去有些反常,跟他對球員特別友善的一貫印象產生了反差。不過,通過他的臨場換人(尤其是67分鐘用戈雷茨卡換京多安這一“安撫性換人”)等細節來看,很多人反而覺得弗利克對球員還是太過于“nice”了,不夠嚴厲,不夠鐵腕,無法讓某些球員感受到足夠的競爭壓力。
以往德國媒體總是強調,弗利克最厲害的一點在于能夠充分調動球員的積極性,球員會為他賣命。尤其是跟他在拜仁的前任尼科·科瓦奇相比,得人心是弗利克的最大優點。然而,不光是與日本一戰,包括今年以來的連續幾場比賽,尤其是6月和9月的6場歐國聯,德國球員這種為教練賣命、堅決執行戰術部署的意愿并不強烈,而且越來越弱,于是才會出現場面好一場、壞一場的波動,弗利克標志性的高壓傳控越來越打不出來,只剩下無效的催眠傳控。
不能說弗利克已經失去了人心,他和球員之間的關系應該沒什么問題,但從連續幾場比賽的場面,以及球員在場上那種精神狀態來看,弗利克的戰術部署似乎越來越難得到球員的無條件信任,那種懷疑和不自信明顯可以感受出來,跟去年歐洲杯時的情況如出一轍。當時普遍認為,勒夫的343讓很多球員踢得不舒服、不習慣。那么,如今弗利克這套“千年不變”的4231(進攻時切換到三中衛狀態),也并沒有讓太多球員踢得舒服和習慣。考慮到近年很多在俱樂部狀態出色的球員一到國家隊表現就大打折扣,貨不對板,這里也存在著為國效力時的心理包袱問題,也不能全怪教練的戰術安排。
總之,德國隊目前這種緊張與不自信,甚至個別球員對球隊缺乏足夠認同感和使命感的問題,并非在弗利克任內才突然出現,也不是所謂的幫派和小團體所造成,而是近四五年來一直積累下來的老問題,是一種與競技成績緊密相關的惡性循環,只有通過足夠多的關鍵勝利才能根治。假如能贏下西班牙并小組出線,甚至一路打進八強、四強,我相信這種更衣室氣氛和場上心理問題都會有明顯好轉,否極泰來。但如果在對陣西班牙時延續對日本最后半小時的狀態,甚至在落后時重現季初萊比錫RB主場1比4慘敗給頓涅茨克礦工一戰那種自殺式沖鋒的場面(失去對更衣室控制的泰代斯科賽后立即遭解雇),那么弗利克顯然就不是那個解鈴人了。
二、面對首輪7比0橫掃哥斯達黎加的西班牙,弗利克會否改變思路和打法?
上一場賽后,我已經明確提出,這支德國隊如果再不大刀闊斧地改變就毫無希望。然而,從賽后弗利克的言論(他并不覺得進攻踢得如此催眠有什么問題,反而覺得是完全控制了比賽,只是沒能把握住機會),包括對其執教習慣的了解(除了4231和高壓傳控,我實在不知道他還會什么陣型和戰術),指望他在對陣西班牙時突然變臉,更多只是一廂情愿。而且以對日本一戰突然安排聚勒、呂迪格和尼科·施洛特貝克同時登場的效果來看,弗利克的“整活”水平實在是不敢恭維——他壓根就不是那種類型的教練。
綜上所述,與西班牙一戰,我相信弗利克還會使用相同的陣型,還是以4231為基礎的進攻左傾打法。但論傳控的功力,這支以巴塞羅那球員為主的西班牙隊水平明顯更高,他們可以將傳控打得更快、更具侵略性,同時也比德國隊自信得多,幾乎肯定會在這場比賽中贏得更高的控球率。這樣一來,德國隊就會被迫打防守反擊,而一旦贏得球權,就會有較大的進攻空間,就像對日本下半場前25分鐘的那種局面。世界杯開打之前,我就覺得與西班牙一戰,對于這支在陣地戰狀態下破局能力不強的德國隊來說,反而是最好打的一場小組賽。
然而,經歷比想象還要糟糕的小組賽首輪,我對德國隊的防反水平產生了深深的懷疑,也對西班牙的攻堅實力產生了恐懼。早在世界杯分組抽簽后,就有人將德國與西班牙的對決,看作是國家隊版的拜仁對巴薩。我現在比較擔心的是,到時比賽真的會變成本賽季拜仁對巴薩首回合的場面,即巴薩在上半場會贏得場面主動并創造出多次得分良機。但如今的德國隊,顯然沒有拜仁在歐冠小組賽階段的那種“狗屎運”,一旦真讓西班牙獲得像萊萬多夫斯基的那兩三次絕佳機會,大概率就失守了,然后也就不會有下半場的發力制勝。同時在反擊狀態下,德國隊也會像那個上半場的拜仁那樣一塌糊涂。
總之,對于這場比賽,我的感覺不是很好。而對于兩年前曾被西班牙6比0血洗過的那幫德國球員(諾伊爾、聚勒、京多安、薩內、戈雷茨卡、格納布里和金特爾)來說,感覺相信會更不好。要找一些壯膽的積極因素也不是沒有,例如過去兩屆大賽,德國隊都是在首戰落敗后贏得了第2場的生死戰,上屆世界杯是2比1壓哨絕殺瑞典,去年歐洲杯則是痛快地4比2大勝葡萄牙,而且兩場都是逆轉!
6月歐國聯的時候,德國隊也曾在一波尷尬且壓力越來越大的4連1比1(包括3月下旬對荷蘭的友誼賽)之后,主場5比2打爆了后來頭名出線的意大利。以近期在正式比賽中好一場、壞一場的規律,與西班牙的比賽,德國隊該踢得好了,至少進攻場面會好看,會打出弗利克想要的內容。但愿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