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援天團”支招德國隊,這是幫助還是限制弗利克?

足球雋言12-14 18:11

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黃思雋

在世界杯四強決戰開打之前,早早就淪為看客的德國人又搞了一個大陣仗。今年3月上任的德國足協主席諾伊恩多夫昨天召開了一場年終總結會,這是他從卡塔爾回國后首次面對媒體。如德媒所劇透的那樣,諾伊恩多夫宣布成立一個由德國足協外部權威人士所組成的“特別工作組”,邀請幾名德國足壇的大佬——魯梅尼格、沃勒爾、薩默爾、卡恩和明茨拉夫共同為德國國家隊的改革與重建出謀劃策,以確保在一年半之后的本土歐洲杯上取得成功——絕對不容許失敗!然而,這樣一個看似豪華卻沒有決策權的團隊,真的能幫助已經被摘下“大賽型球隊”標簽的德國隊立即重返正軌嗎?

1671011812711055451.png

德國足協邀請沃勒爾、明茨拉夫、卡恩、魯梅尼格和薩默爾(左起)組成“特別工作組”。

德甲四強高管組團

在連續兩屆世界杯小組出局,加上去年歐洲杯在1/8決賽就被英格蘭淘汰之后,德國隊已經連續3屆大賽未能躋身八強,跟此前連續6屆大賽(2006年世界杯到2016年歐洲杯)都至少打進半決賽并在2014年贏得世界杯冠軍形成強烈反差。連德國人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國家隊已經不再是所謂的“大賽型球隊”。

然而,德國隊并沒有像同病相憐、死因相近的西班牙隊那樣立即換帥,只有任職超過18年的國家隊和足球學院總經理比埃爾霍夫一人擔責——引咎辭職。上周三下午,德國足協主席諾伊恩多夫和第一副主席瓦茨克只是跟國家隊主教練弗利克開了一場閉門會議,然后就立即宣布弗利克留任。瓦茨克事后還透露,他們“想都沒想過”換帥。

事實上,比埃爾霍夫的辭職不僅沒有動搖弗利克執教的根基,甚至在最大程度上鞏固了弗利克的帥位。既然敗軍之帥依舊穩坐釣魚臺(主要也是因為無論是賦閑的圖赫爾還是跟利物浦有長期合同的克洛普,對于此時接手德國隊都不感興趣),想要確保德國隊在未來一年半重返正軌并在本土歐洲杯上出成績,就只能借助于外力了。于是,就有了這樣一個“外部顧問小組”的成立。

1671011903436039936.jpeg

為了在本土歐洲杯上取得成功,諾伊恩多夫決定聘請“外援”。

這個“外部顧問小組”由德國足協目前真正意義上的實權人物瓦茨克牽頭,6名成員均來自德甲四強俱樂部。63歲的瓦茨克本身就是多特蒙德俱樂部合資股份有限公司總裁,55歲的薩默爾是他在多特蒙德的外部顧問;拜仁慕尼黑的代表是去年夏天才卸任董事會主席的魯梅尼格(67歲),以及魯梅尼格的接班人卡恩(53歲);勒沃庫森的代表是今夏才卸任體育總經理的沃勒爾(62歲);萊比錫RB的代表則是上個月才卸任俱樂部董事會主席與有限公司CEO,晉升為“紅牛公司項目與投資CEO”的明茨拉夫(47歲)。

6人里面,瓦茨克與明茨拉夫不是職業球員出身,只是純粹的高管和商人背景,而魯梅尼格、沃勒爾、薩默爾和卡恩都是德國足球史上極具代表性的球員,4人總計為德國隊(前西德隊)出場多達322次,打進整整100球,拿到了1980年歐洲杯、1990年世界杯和1996年歐洲杯冠軍,外加3座金球獎和6次德國足球先生。此外,沃勒爾還以主教練身份帶領那支人才匱乏的德國隊出人意料地拿到了2002年世界杯亞軍。正如諾伊恩多夫所說的那樣,他們“非常熟悉男子足球與國家隊的話題”,專業知識“毋庸置疑”。

年紀最輕的明茨拉夫加入稍顯奇怪,但這個“外部顧問小組”并不僅僅是為國家隊在本土歐洲杯上出成績出謀劃策,還會為國家隊的競技管理架構,以及本土歐洲杯之后的德國足球發展,尤其是青訓獻計,明茨拉夫在這些領域的經驗和網絡也很有價值。當然,如果朗尼克不是已經接過了奧地利國家隊帥印,更能代表萊比錫“入群”的理應是“足球教授”。

太老?太多男人?只為自保?

表面上看,這個“特別工作組”極具權威,四大俱樂部都有代表加入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各人俱樂部背景所造成的爭議,尤其是考慮到這屆世界杯上有關于弗利克偏袒“拜仁幫”的負面報道。不過,圍繞這個小組的人員構成還是有不少爭議。其中一種主要聲音是認為擁有國腳背景的4人年紀都太大了,缺少了像拉姆、施魏因斯泰格或薩米·赫迪拉這樣退役不久的新一代國家隊領袖。這些主要活躍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國腳,跟如今這批“95后”甚至“00后”國腳之間有明顯代溝,思維方式截然不同,他們的意見和看法對于年輕一代真的受用嗎?

1671012034551051910.jpg

德國女足國門舒爾特批評“特別工作組”缺乏多樣性。

另一個爭論點在于,6個人是清一色男性,為什么沒有女性?畢竟德國是世界上男女足發展最為均衡的足球強國,而且近年女足比不爭氣的男足還要成功(今年剛獲得女足歐洲杯亞軍),為什么不邀請女足屆的權威人士入群?以主力門將身份贏得過2013年女足歐洲杯和2016年奧運會女足冠軍的阿爾穆特·舒爾特就直言不諱地指出小組成員缺乏多樣性,“這是我無法理解的一點。”

不僅如此,舒爾特還認為諾伊恩多夫和德國足協成立這個“顧問小組”其實是為了自保,“5位對男足有重大影響力的先生加入,同時他們也是最大的批評者,這正是他們入局的原因。之后你就會知道,當事情進展并不順利,你是不會從這5位先生口中聽到任何負面評價的,因為正是他們參與了決策。”

《踢球者》雜志編輯蒂莫·穆勒在評論中反駁了關于“太老”和“太多男人”的批評,“這當然是一派胡言!畢竟這不是關系到代表性,而是要進言。”但穆勒也提出了自己的擔憂:不同于已經屬于退休狀態的魯梅尼格和沃勒爾,或者早就不從事全職工作的薩默爾,卡恩和明茨拉夫本身就工作繁重,他倆還有多少能量可以為德國足協輸出?

當事人之一的魯梅尼格立即接受了媒體采訪,他透露自己二話不說就答應了諾伊恩多夫和瓦茨克的請求,“2000年的時候,我就跟赫內斯、沃勒爾以及卡爾蒙德(勒沃庫森時任總經理)一同組成了特別工作組。當時,德甲聯賽和德國足協之間結盟了,而那是后來許多屆大賽取得成功的基礎。”如今挑選俱樂部足球界的權威組團去幫助足協和國家隊,出發點也是大同小異。

“顧問組”還是“緊箍咒”?

巧的是,弗利克正是魯梅尼格管治拜仁期間的最后一任主教練。魯梅尼格表示他想要支持弗利克,“他是個優秀的教練。我們之間的友誼既是由坦誠,也是由批評塑造而成。”

魯梅尼格這番話,也透露了這個“特別工作組”會對弗利克及其教練組的工作施加影響,肯定不止是支持,也會有不少批評指正。往好的方面想,這幾位大佬會幫助弗利克找到一條正確的出路,避免他繼續一條道走到黑;但另一種可能是幾位大佬的看法會動搖諾伊恩多夫對弗利克的“完全信任”,“顧問組”逐漸會變成弗利克的緊箍咒。以執教拜仁期間與體育董事薩利哈米季奇之間的矛盾作為參考,弗利克是一位絕對不容許別人對自己的業務指手畫腳,不會妥協的教練。

1671012106157064904.jpg

斯圖加特董事會主席韋爾勒(中)請回赫迪拉(左二)和拉姆(右二)當顧問,并最終逼走體育主管米斯林塔特的一幕,會否在德國足協重演?

3個月前,斯圖加特董事會主席韋爾勒邀請兩位球隊名宿——拉姆和赫迪拉回歸擔任董事會顧問。盡管韋爾勒此地無銀地強調體育主管米斯林塔特歡迎這個決定,但從一開始外界就很清楚,這樣做其實是為了削弱米斯林塔特,甚至最終將他趕走。果然,后來在選帥問題上,米斯林塔特和韋爾勒陣營意見向左,導致新帥難產。最終,米斯林塔特在11月底因續約談判破裂,決定立即與斯圖加特分手,隨后韋爾勒立即從德乙帕德博恩挖來了新的體育主管沃爾格穆特,隨即又請回拉巴迪亞擔任主教練。類似的一幕,會不會在德國足協重演?

其實相比于只是向諾伊恩多夫獻計的“外部顧問小組”,對于弗利克今后執教會帶來更大影響的將是比埃爾霍夫的繼任者。諾伊恩多夫除了組建了主要負責競技事務的“外部顧問小組”,還組建了一個負責商務和管理架構事宜的足協內部小組,成員之二恰恰是上述的韋爾勒和拉姆,韋爾勒兼任著德國足協股份兩合公司監事會主席一職,拉姆則是2024年歐洲杯組委會主席。這個小組的其他成員還包括了德國足協秘書長海克·烏爾里希,德國足協司庫格倫瓦爾德,德國足協股份兩合公司市場與銷售總經理布拉斯克,以及德國足協副主席兼歐洲杯宣傳大使塞莉婭·沙希奇(女)。

1671012190568004269.jpg

魯梅尼格想要幫弗利克一把,但結果如何就不好說了。

這個內部小組更多是為了解決迫在眉睫的問題:究竟會找幾個人來接替比埃爾霍夫——即原本屬于比埃爾霍夫一人的職能,究竟要分別交給幾個人來負責。諾伊恩多夫強調,在全面檢討目前的管理架構之前,德國足協不會跟任何一個潛在的比埃爾霍夫接班人接洽,包括傳聞中的大熱門博比奇(柏林赫塔體育總經理),或者克羅斯力薦的前隊友默特薩克(阿森納青訓主管)。

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諾伊恩多夫要請兩個甚至更多權威人士,去分別接手原本屬于比埃爾霍夫的工作,這也意味著弗利克身邊和頭上還會有更多“專家”去幫助或干預他開展工作。事情的走向,將愈發不可預料。至于已經解約的比埃爾霍夫,諾伊恩多夫強調:“他仍然是我的聯系人。”

諾伊恩多夫透露,他會在圣誕節之前跟這兩個小組開會,以制定計劃并在新年全面鋪開。諾伊恩多夫強調,他們的工作不能一味求快,重要的是“保持冷靜的頭腦并做出正確決定”,“為了歐洲杯,我們要一腳命中紅心。”而魯梅尼格的話更接地氣,“我們需要的并不是以救世主自居的人,而是齊心協力地一同工作的團隊。我們的特別工作組越早解散就越好,因為那將意味著德國足球已經回到了正軌。”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相關閱讀

足球雋言

黃思雋的自媒體。與您一同讀懂讀透德國足球的今生前世。

權威源自專業

“體壇+”是體壇傳媒集團旗下《體壇周報》及諸多體育類雜志的唯一新媒體平臺。 平臺匯集權威的一手體育資訊以及國內外頂尖資深體育媒體人的深度觀點, 是一款移動互聯網時代體育垂直領域的精品閱讀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