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鼎新質疑李軒豪事件:堵住悠悠之口唯有源頭著手

謝銳12-26 15:07

記者謝銳報道  第14屆春蘭杯半決賽結束,李軒豪九段淘汰上屆冠軍、韓國“第一人”申真谞九段后,楊鼎新九段等高手提出質疑,向其發起20番棋挑戰。此事迅速成為網上熱議話題,直至今日仍熱度不減。

首先,我們相信楊鼎新的出發點在于公義,堅信他的質疑出于凈化棋界環境的目的,這是前提,倘若他出于私人過節,自然不會引起別的棋手認可。   

但其做法還是過于草率,最起碼對李軒豪和他本人都帶來了無法承受的困擾,嚴重影響了正常生活。樹欲靜而風不止,如今他想回歸安靜,也沒有了任何可能。此事對他本人今后的職業生涯會有多大影響,還得看事態下一步的發展。

先不說是否違反相關規定與紀律。既是國家隊隊員,享受其權利之時,還要接受相關約束。但就質疑本身而論,如果認為別人有作弊嫌疑,就該馬上拿出證據,比如懷疑對手用了手機、耳機或者其他;如果沒有,卻只是拿AI的吻合率說事,甚至要以決斗的方式決出真偽,顯然,那都不能稱為證據。   

誰主張,誰舉證。既然提出質疑,那么就有相應的舉證責任。否則,“造謠動動嘴,辟謠跑斷腿”,公開質疑他人的職業操守和人格,即可能涉嫌侵犯他人名譽權。20年前,武漢業余棋手彭時佳只因說了一句“以前讓先,現在我還是讓他(龔濤)先”的話,連帶著刊登這句話的《圍棋天地》雜志,一并被龔濤四段起訴至法院,結果《圍棋天地》和彭時佳終審敗訴。

說到AI吻合率,也不等同于高考標準答案,因為不同電腦、不同配置以及不同AI,吻合度都不一樣。而且,AI對于人類棋手而言還是一個未知世界,最強的人類高手都要被讓兩子以上,如同業余棋手對職業高手,請問晚報杯冠軍敢于隨便置評三星杯冠軍的棋嗎?能真正讀懂嗎?如今人類高手都在研究AI,盡量與之思路接近,那極其用功的李軒豪、申真谞與AI吻合率高一些亦在情理之中。何況,李軒豪對申真谞這盤棋與絕藝吻合率最高80%,最低僅有52%,并不離譜。

AI的出現對于人類圍棋的沖擊,無論怎么形容都不為過,不僅僅是圍棋技術層面,而且顛覆了以后學習圍棋的路徑。以前要成為一代高手,天賦自不必說,還要有名師指點提攜,以及你追我趕的道場競爭環境。但在網絡時代,等于每個人都有了開放的競爭空間,道場變得可有可無,周睿羊、陳耀燁、柯潔都是網絡圍棋的極大受益者。AI則比任何時代的名師都更有實力,更具耐心。只要擁有AI,一個人可以關門訓練,只要足夠認真努力、足夠自律自覺,完全有可能成為無門無派、無招勝有招的另類高手。

騰訊野狐公司高管發朋友圈,說李軒豪四年來除了比賽日之外,每天早九晚九,風雨無阻,利用“絕藝”訓練。每天12個小時與AI共處,他現在與AI的融合程度已到第幾層,有人試著去理解、破譯嗎?《荀子》有言:“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列寧說:偏見比無知距離真理更遠。

不過,質疑作弊并非空穴來風,AI問世后作弊層出不窮,按說比賽現場有安檢、攝像頭監控、裁判監督,作弊幾無可能。唯一的漏洞在于洗手間,也是飽受詬病之源。既如此,讓棋手身上佩戴無線屏蔽器,只準上公共洗手間,在洗手間里盡量不用上鎖隔間。試問一下,高考期間上洗手間的話,無論什么理由,能不有效監督嗎?

隱私權往往必須讓位于社會公共利益之需,否則可以棄權。類似于手機、耳機、眼鏡作弊,在作弊行業都已是過去式,將其降維打擊并不難,只在于愿不愿為而已。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相關閱讀

謝銳

《體壇周報》棋牌首席記者、編輯

權威源自專業

“體壇+”是體壇傳媒集團旗下《體壇周報》及諸多體育類雜志的唯一新媒體平臺。 平臺匯集權威的一手體育資訊以及國內外頂尖資深體育媒體人的深度觀點, 是一款移動互聯網時代體育垂直領域的精品閱讀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