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壓力賽制下挑戰1980成功 蘇翊鳴銅牌來之不易

宮珂01-29 15:23 體壇+原創

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宮珂

在冬季極限運動會男子單板滑雪大跳臺的比賽開始前,加拿大女子自由式滑雪選手梅根·歐德漢姆作客ESPN演播室,談及在冬季極限運動會的意義與“創造歷史”的感受。一天前的女子自由式滑雪大跳臺決賽,歐德漢姆成為首位完成三周空翻轉體1440度動作的女子雙板選手并奪得冠軍。在最重要的比賽中成功完成自己難度最高的殺手锏動作,幾乎是每一位滑手在冬季極限運動會的目標。而在隨后進行的男子單板滑雪大跳臺決賽中,蘇翊鳴則在一場堪稱“神仙打架”的對決中同樣完成了這一目標。在決賽的第二輪和第五輪,蘇翊鳴分別完成了正腳內轉1800度和正腳內轉1980度,以總分87分收獲一枚寶貴的銅牌。

FnnRPIZXwAA82wD.jpeg

今年是蘇翊鳴第一次獲邀參加冬季極限運動會。如ESPN主持人、前單板滑雪選手杰克·密特拉尼所言,獲得冬季極限運動會的參賽邀請本身就意味著對滑手能力的肯定。北京冬奧會的一金一銀,正是蘇翊鳴打開冬季極限運動會之門的“敲門磚”,不過,在獲邀參賽的八名選手中,蘇翊鳴卻依舊資歷尚淺。與蘇翊鳴同場作戰的選手有他一直以來的偶像麥克莫里斯,志在完成三連冠的挪威名將克利夫蘭,以及擁有極高難度的日本選手大冢健和長谷川帝勝等,幾乎每個人的履歷上都有至少一項重要國際賽事的冠軍。而冬季極限運動會特殊賽制同樣給第一次參賽的蘇翊鳴帶來了挑戰。大跳臺的比賽時長總計為30分鐘,滑手們按照順序亮相,需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盡可能多次的滑行以及向左、向右兩個不同方向的轉體,滑手的最終得分則由兩個不同方向跳躍的最高得分構成。相比決賽只比三跳、每一跳間隔時間更長的國際雪聯賽事,冬季極限運動會比賽節奏更加緊湊,而高手云集的參賽陣容也逼迫每一位滑手從第一跳開始就要亮出看家本領。作為新科奧運會大跳臺冠軍與冬季極限運動會新人,蘇翊鳴肩上承擔著比其他經驗豐富的對手更多的期待與更大的壓力。

決賽的第一次滑行,蘇翊鳴便嘗試了向右的正腳內轉1800度,但是落地并不理想。與此同時,衛冕冠軍克利夫蘭在首輪就技驚四座地亮出了一個三周空翻動作,并得到了49分的超高分(單跳滿分為50分)。在時間緊湊而且需要確保兩個轉體方向都能有有效得分的情況下,蘇翊鳴的第二次滑行便面臨著壓力。在第二輪順利完成正腳內轉1800度之后,蘇翊鳴則長舒了一口氣,從第三輪開始,他將挑戰此前從未在正式比賽中使用過的“絕招”正腳內轉1980度。

接下來的兩輪比賽進程卻依舊不順利,蘇翊鳴都在落地時稍有欠缺。當比賽時間進入兩分鐘倒計時時,蘇翊鳴登場迎來自己的當晚最后一次滑行。第三次挑戰正腳內轉1980度,蘇翊鳴的速度、騰空與抓板姿勢都無可挑剔,他也為最終的落地留出了足夠的空間。在順利完成動作來到等分區后,蘇翊鳴激動地扔掉了雪板,這也是他首次在正式比賽中落地1980。這個動作則得到了全場第二高的48分,也幫助蘇翊鳴名次升至第三。

在蘇翊鳴竭力在決賽五輪中完成自己的兩大招牌動作時,克利夫蘭則漸入佳境。決賽前四輪沖擊難度,克利夫蘭幾無失誤。在開始第五輪的滑行前,克利夫蘭就已經鎖定了冠軍。而與蘇翊鳴有些類似的是,兩屆賽會冠軍、日本選手大冢健同樣經歷了一番“死磕”動作最終才后來居上的歷程。在連續三輪挑戰四周空翻轉體1800度失敗后,大冢健終于在第四輪成功落地,并且拿到了與克利夫蘭齊平的單跳49分。最后一輪,大冢健“壓線”完成了與前四輪相反方向的反腳外轉三周空翻1800度,并以總分90分驚險奪得亞軍。

在這場高手對話中,雖然蘇翊鳴未能像北京冬奧會時一般“搏”出一枚金牌,但能在冬季極限運動會的高壓力賽制下首秀摘銅,他的表現依舊讓人印象深刻。而蘇翊鳴能夠把正腳內轉1980度正式比賽首秀留在冬季極限運動會的舞臺上,也恰好契合著這項比賽一直以來鼓勵滑手挑戰創新難度的精神。就單場比賽而言,一枚銅牌的結局并不算完美,但若將它視作蘇翊鳴真正踏入職業單板滑雪賽場的起點,卻足以振奮人心。這枚銅牌背后所凝結的決心與勇氣,也昭示著蘇翊鳴在單板滑雪職業賽場的未來仍有無限可能。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相關閱讀

宮珂

體壇+綜合體育記者

權威源自專業

“體壇+”是體壇傳媒集團旗下《體壇周報》及諸多體育類雜志的唯一新媒體平臺。 平臺匯集權威的一手體育資訊以及國內外頂尖資深體育媒體人的深度觀點, 是一款移動互聯網時代體育垂直領域的精品閱讀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