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孫奇
歐冠淘汰賽本周進入了1/8決賽第二回合的較量。今夜兩場比賽首回合都只有一球差距,這意味著在客場進球規則取消的情況下,兩回合總比分持平、進入點球決勝環節存在一定可能性。本賽季歐冠正賽首場點球大戰或許將會在這個比賽日上演,那么12碼決勝究竟是否類似于刮彩票的隨機事件?
高命中率有何條件?
歷數最近一次的世界杯、歐洲杯、非洲杯、歐聯杯、英/西/德杯賽決賽,揭曉勝負的方式全為點球大戰。法國足球看上去與12碼決勝八字不合,國家隊最近兩次大賽失利、本賽季歐聯兩隊折戟附加賽,都是倒在了點球點前。法甲球隊最近一次在歐戰中以點球取勝,還要追溯到2016-17賽季的里昂(歐聯杯1/4決賽淘汰貝西克塔斯)。
在部分從業人員看來,點球大戰無異于刮彩票、擲硬幣,這引來了一些批評。專注于點球研究的英國記者本·利特爾頓表示:“如果你帶著獲勝的野心去參加大賽,卻沒有為點球大戰做好準備,就會釀成大錯。”淘汰賽前為點球大戰進行準備幾乎是一項必修課,恩里克更是對西班牙隊員下令“主罰1000次才能參加世界杯”。然而斗牛士軍團在世界杯點球大戰慘遭零封。洛里斯也曾在世界杯決賽前分析阿根廷主要罰球手近50次點球數據,最終依然無能為力,這是否意味著12碼決勝真的如此隨機、不可控?
Instat曾在2021年進行過對9萬次點球主罰的評估,得出的主要結論為:經驗豐富(28至30歲)、進攻位置的球員擁有最高的成功率;命中率最高的主罰方式為至少五步助跑、目視門將而非皮球;打向主罰者左側的進球率高于右側與中路。世界杯歷史上,所有射向上角、命中門框范圍的點球全部被轉化為進球。不過射向上角風險更大也是不爭事實,巴喬1994年的落寞便是例證。
1982年以來世界杯點球各角度主罰命中率,顏色越深命中率越高。
而在主罰的先后順序方面,近十年的研究表明:結果對于先罰一隊有利的頻率在下降。世界杯35次點球大戰中,率先主罰的球隊輸掉了18場,甚至還比后罰球隊多出一次。反倒是在八成的情況下,第一個主罰失手的球隊會輸掉整場比賽。卡塔爾世界杯面對克羅地亞,內馬爾被蒂特確定為第五點球手,他甚至沒有辦法在隊友失手的情況下挽救球隊。接近一半的隊伍在世界杯點球失利時,第五人都沒有登場:法國隊僅有兩次決賽告負的經歷正是如此。
心理比技術更重要?
將點球大戰與心理學相聯系,是足壇長期以來的研究熱點。無論是世界杯上的日本隊還是去年足總杯決賽的切爾西,都在點球大戰前出現了主帥征詢球員意見的情況。足球心理學研究者尤爾德認為:此舉不僅會整個團隊產生壓力,也會降低從隊員處得到真實反饋的可能性,反而加重了主罰者負擔。
如果說球員決定主罰順序是從自身角度加大心理壓力的一個例子,來自對方的心理戰主要來自門將。阿根廷國門埃米利亞諾·馬丁內斯在世界杯上的“大尺度”挑釁、慶祝盡管受到一些非議,但也為他的國家換來了榮譽。在令人窒息的決勝時刻,心理天平的微妙顛覆或許就在一線間。
卡塔爾世界杯上,點球大戰罰丟點球的比例高出常規時間約10個百分點,外界因素也有相當作用。訓練與比賽的緊張程度和壓力固然不可能對等,但教練可以在訓練中模擬真實的比賽環境。1976歐洲杯決賽前,捷克斯洛伐克曾在擴音器播放的球迷呼喊中訓練點球。2002世界杯對西班牙前一天,韓國隊教練組要求隊員訓練點球時從中圈走向點球點。利特爾頓認為:訓練中可以嘗試做到比賽的80%,其他的可能就得交給運氣。
保證訓練的量與質之外,了解隊員個性、管理好隊員情緒、擁有一名大心臟主罰者尤為重要。雅爾丁在執教摩納哥時期對法比尼奧青睞有加,這并不是因為巴西人的技術高人一等,而是他具備過硬的心態:能在關鍵時刻將皮球射向想要的角度(甚至是勺子點球)。法國足協負責青訓的官員魯塞爾認為,姆巴佩從歐洲杯罰丟第五球到世界杯決賽三罰三中,證明點球大戰不是刮彩票——穩定的技術動作與過硬的心理素質缺一不可。
與拜仁的大戰在即,巴黎主帥加爾捷面對媒體表態:“最好的球員永遠不應該第五個主罰,因為這存在著他無法出場的可能。我們必須讓主罰質量、心理素質最好的球員敲山震虎。”一旦今夜兩隊進入點球互射環節,他的排兵布陣或許就將決定勝負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