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馬德興烏茲別克塔什干報道
中國2003年齡段U20國青隊昨天(9日)晚上終于如愿以償地拿到了小組出線權,闖入了本屆U20亞洲杯賽的八強。相信大多數觀看了比賽的球迷都會有這樣的一個感覺:結果可以接受,過程令人難以恭維!此評價也許較為客觀,但面對中國足球的現實,還能有比出線更好的選擇么?
①在困境之中先選結果
相信對于這支球隊的疑惑在去年9月份的預選賽期間就已經開始了,因為國青隊在預選賽對陣緬甸隊的第一場比賽中,整個比賽過程就令外界如鯁在喉,如果不是劉國寶最后時刻連造點球,國青隊很有可能只能與緬甸隊1比1言和,但最終3比1的結果令人能夠接受,而且國青隊最終也如愿拿到了決賽階段比賽入場券,因此,外界也就沒有太多的負面說法,畢竟晉級決賽階段才是第一要務,特別是上一個年齡段也就是2001年齡段國青隊在上屆賽事的預選賽中都沒有能夠出線,創下了這個年齡段隊伍的新低。
某種程度上,也恰恰是因為外界對這支隊伍在預選賽中的表現大致有了一個了解,因而在決賽階段比賽分組抽簽揭曉之后,面對同組的有日本隊與沙特隊兩強,普遍不看好這支隊伍的出線前景,也就很容易理解了。更何況,日本隊是當年亞洲足壇最強隊伍之一,不止是國家隊,青少年隊伍更無需多言;而沙特隊是作為衛冕冠軍參賽,在預選賽中還以1比0取勝了中國隊。
面對不被看好的現實,國青隊一直保持著相對的低調,對外沒有談論過爭取出線甚至進軍世青賽的話題,領隊邵佳一在內部開會時宣稱球隊小組出線的機率只有10%。但實際的準備過程中,球隊內部一直是憋著勁,并最終如愿以償地將衛冕冠軍沙特隊淘汰出局!九年來,國青隊終于重新殺回了亞洲八強之中,無論如何,這個結果是可以讓人接受的,甚至可以說是超出預期的。
在這種情況下,再評論比賽過程無法直視,也有“吹毛求疵”之嫌。的確,作為球迷,從看球、觀賽的角度,當然是希望看到既好看、又有好的結果的比賽,但問題是:以中國足球特別是青少年足球的現狀,可能做到這一點嗎?而且,中國足球如今在中國社會中之所以人見人罵,根本原因就是在這個一切以結果、成績、政績為主導的社會現實中“沒有成績”,但凡要有點成績,中國足球也不至于成為“社會公共痰盂”。
于是,作為中國足球的從業人員,希望取得一些成績、取得一些想要的結果,以便來緩解從業人員的壓力,這樣的選擇錯了嗎?而且,現在的國青隊也取得了想要的成績,進入了八強之中。在這種情況下,再說“過程難看”、“踢得難看”,要求是不是與中國足球的現實不相符?當然,記者無意為球隊在比賽過程中不盡如人意的表現而辯解或開脫,也不是要去批評球迷的觀賽要求不科學、不合理,只是想說:我們需要正視中國足球的現實,僅此而已。
而且,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假設這次國青隊最終像外界先前所預估的那樣小組不出線、未能進入到八強之中,或許外界的反應會更激烈,又會開始全面“清算”中國足球,指責管理部門“不重視青訓”,進而更進一步聲討“中國足球青訓之落后或亂象”。當然,回過頭來,如今國青隊小組出線了,也不代表中國足球的青少年球員培養就萬事大吉、沒有問題了。
竊以為,面對當下中國足球的現實,先爭取一個可以令人接受的結果,至少可以緩解眼下的壓力,讓外界暫時可以暫緩對中國足球的各種批評、指責甚至是謾罵,為整個中國足球的發展贏得一些時間與空間,然后再去逐步解決接下來的問題,并最終滿足球迷與百姓“既要過程好看、又要結果圓滿”的愿望。譬如,一個較為現實的好處就是:下一屆國青即2005年齡段國青隊去參加下一屆U20亞洲杯預選賽時,就不會像這一屆03年齡段國青隊這樣,即預選賽中只能是第二檔次隊伍、決賽階段比賽就只能是第四檔次隊伍,屆時,05年齡段國青隊將以第一檔次種子隊身份參加預選賽階段比賽、決賽階段至少將是第二檔次隊伍。
②看到隊伍的長處與優勢
在看罷國青隊在本屆U20亞洲杯小組賽的三場比賽之后,或許有人會得出這樣的結論:這支隊伍的這種踢法很難讓人相信隊伍會有一個好的未來,或者更通俗些說就是“看不到中國足球的希望。”
的確,球隊在三場比賽中所表現出來的技術含量可能與外界所期望的有較大的差距。單純就昨晚的中吉之戰而言,根據亞足聯官方所公布的技術統計數據,中國隊也是全面處于下風,不管是控球、傳球、射門等。但是,現實恰恰就在于:中國隊至少取得了想要的結果!而且,結果的取得也是有著必然的原因和道理的。
譬如,這支隊伍從比賽第1分鐘開始到終場哨響,每一名出場的球員都是“三軍用命”,且場場如此。這不得不說是球隊在作風與管理上是有成效的。而且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在百分之五十對百分之五十的機會球面前,每一名國青球員不是往回縮或者手腳,而是不計后果地直接“硬抗”、“硬上”、“硬搶”,氣勢上完全不輸對手!這恰恰是先前外界譏諷中國男足國家隊中的部分老隊員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部分老隊員在這種百分之五十對百分之五十的機會球面前或選擇收腳、或索頭、不爭搶,害怕受傷,缺少“玩命”的勇氣和膽識。當年,老國腳左樹生就有一句名言:“是男人就要踢足球!”而現在這支國青隊中的每一個年輕球員至少都表現出了這種男人的氣概與血性!
再譬如,這支隊伍與其他各級國字號隊伍相比,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比賽中很少見到球員拿球之后橫傳、回傳,尤其是在中后場,更多地都是拿球之后直接向前傳。這是主教練安東尼奧對球隊在技戰術方面具體而明確的要求,而且不允許球員自己帶球,要求拿球之后必須馬上出腳,只有像艾菲爾丁等少數幾名進攻球員在前場拿球之后可以自己向前帶球。
換而言之,這支隊伍最強調的就是“轉換”,所以,我們所看到的這支國青隊節奏相當之快。當然,這也帶來一個情況,就是我們球員傳接球方面的失誤特別多。所以,對陣吉爾吉斯隊,中國隊的傳球成功率就只有46.9%;對陣日本隊時為45.2%;對陣沙特隊時最高,也才48.1%。在這三場比賽中,中國隊對陣日本隊時全場傳球也才166次、對陣沙特隊時為185次、對陣吉爾吉斯隊時也才166次。如此少的傳球次數,傳球成功率又如此之低,場面自然也就非常難看。
很多人將其歸結為“基本功太差”,這其中固然有“基本功”的問題,但這種“基本功”的問題恰恰就在于:中國球員從小就不是像安東尼奧這么要求去練的,一般都是“一慢二看三通過”,球員如果沒有接好球,可以展開調整,然后再傳球。但如今的安東尼奧就是要求隊員在接球后的第一時間里馬上把球處理出去。以中國球員現有的基本技術,根本不可能和日本、沙特球員相比,即便是與吉爾吉斯球員相比,也未必能夠占有優勢。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求中國隊去踢所謂的“傳控”,說得不好聽些,恐怕只能是“死得更難看”。
于是,根據中國這些球員的基本情況,選擇更為務實的踢法與戰術,不是在基本的技術上下功夫突擊,而是強調“轉換”、強調“對抗”、強調“體能”,恐怕也就很容易理解了。很早之前記者就曾提到過,受到客觀歷史因素的影響,中國的“00后”球員中,2000到2004年這幾個年齡段的球員技術甚至較先前95、97、99等各年齡段的球員基本功還不如,真正能夠有所改變是應該是05年齡段或以后的球員,基本功明顯要好很多,因為開始接觸足球的時間更早。于是,我們也就很容易理解安東尼奧緣何選擇目前的這些球員代表國青隊去參加U20亞洲杯賽。
實事求是地說,03年齡段中有沒有技術相對不錯的球員?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在現有的U20國青隊球員之外,是否還可以再組建另外一支不同于安東尼奧麾下的隊伍?答案也是肯定的。但問題就在于:如果強調傳控,效果肯定就比現在要好?答案恐怕是未必。所以,安東尼奧所選擇的就是那些能夠堅決執行其戰術思想、戰術意圖的球員,就是那些首先是身體素質出色的,其次是敢于對抗、敢于玩命的,技術再好、但無法貫徹其意圖的球員一律不要。
如今的這支國青隊進入了八強,外界可以展開各種爭論,但畢竟成績明擺著。誰又敢保證:換一位教練、換一個思路、換一批球員,效果就肯定比現在的更好?當然,“耍嘴炮”又是另外一回事。某種程度上,如今的安東尼奧與先前佩蘭執教國家隊時選擇一批身體好的球員、追求硬度的思路有相同之處,更讓人有輪回的感覺。對中國足球而言,我們還是更需要面對現實,多看到球隊的長處與可取之處,而不是一味地否定。
對現在的這支國青隊而言,殺入八強可以說已經完成了任務、甚至是超出了預期。當然,夢想依然還在,就是全力爭取進軍印尼、重返世青賽大舞臺,至于能否實現?則只能是希望夢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