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霍爾頓
萊因克爾因在社交媒體批評英國首相蘇納克的打擊移民政策,而遭到其供職的英國廣播公司(BBC)停職。為聲援這位明星主持,《比賽日》節目工作人員紛紛罷工,本周六,這檔BBC王牌體育節目在沒有評論員、主持人和專家的情況下進行放送,收視率不降反升,對節目形式的好奇反倒趨勢民眾紛紛打開電視并停止換臺。BBC要求萊因克爾為個人言論道歉,同時保證今后不在社媒對政治問題發表觀點。三獅名宿毫無“悔過”打算,且如BT體育等大型媒體也有邀請萊因克爾加入的打算。另外,對萊因克爾的停職處理是否違背了BBC歷來秉持的“公正性”原則,亦引發大規模討論,保守黨和工黨也對此激辯不休。
本周六晚間放送的《比賽日》是萊因克爾缺席后的首期節目,由于沒有嘉賓,總時長縮短了20分鐘,就連節目主題音樂也被取消。但縮水的節目收視峰值仍有260萬名觀眾收看,與上周收視峰值完全相同,甚至平均收視率還要高于縮水前。萊因克爾的缺席效應仍在發酵,BBC業已確認,周日放送的《比賽日》配套節目《賽后一日》關于英超聯賽焦點以及英女超曼聯對切爾西焦點戰直播繼續“大幅縮水”,在沒有主持和嘉賓的形式下播出。
BBC因為此事飽受批評,2020年接任總干事職務的蒂姆·戴維甚至被要求辭職。萊因克爾的問題已經不再只是一個圍繞關于高薪體育節目主持人意見的爭論,而是對BBC基本價值觀和現任總干事核心使命的拷問。蒂姆·戴維上臺時,他將“公正”稱為自己工作的基本原則,現在這一原則及其在BBC中的普遍應用已經引發危機。萊因克爾的政治推文所引發的激變,以及他和BBC對其暫停職務的處理,為本就爭論不休的關于“BBC在英國政治中的角色以及對左翼和右翼的偏見”的問題添柴加薪。
BBC受到各方責難,總裁戴維也被質疑去留,但后者表示:“我的職責是服務支付電視執照費用的收視用戶,讓BBC有著真正世界級不偏不倚的內容,我期盼我們解決問題、實現這種目標。明確地說,我所謂的成功,是讓萊因克爾重回節目,并攜手向全球受眾提供世界級的體育報道。但誠如我先前所言,我很遺憾今日未能提供這樣的節目。”
這也不是萊因克爾第一次“踩過界”。早在2016年和2018年,萊因克爾便因關于兒童移民和英國脫歐的評論引發爭議,BBC彼時為明星主持做出辯護——“他是一名自由主持,這是一個私人社媒賬號,對記者的嚴格規定并不同樣適用于體育節目主持人。”彼時的BBC指導方針認為,損害BBC公正性的風險“在個人公開表達與其不相關領域的觀點時較低,例如,體育或科學節目主持人表達對政治或藝術的看法。”但自此起,言論規則逐步收緊,BBC對旗下雇員的社媒新指南中要求,“高調”主持人承擔“額外責任”,部分人將之稱為“萊因克爾條款”。
問題是改規則似乎并未得到公平應用。社媒充斥著對于艾倫·休格、克里斯·帕卡姆、安德魯·尼爾等明星主持頻繁越界的討論,而他們的出鏡并未受到影響。作為回應,戴維表示他對一切意見都處于“傾聽模式”,并暗示或將通過重新審查指導方針以解決問題。BBC的公正性或許在萊因克爾事件的處理中得到了捍衛,那戴維口中“付費用戶”的權利呢?每一檔被取消的節目都會引發訂戶的進一步抱怨,他們可能不在乎萊因克爾的推特發言,但非常關心他們最喜歡的節目能不能在周六晚間照常播出。
另有更廣泛的政府背景,BBC近年來因此及其自身“明顯的自由主義偏見”而備受批評。前總裁格雷格·戴克在2004年因與工黨政府沖突而離開BBC,他認為,將萊因克爾停職就像是一家公司屈服于保守黨政府的政治壓力。于是BBC的“公正性”成為了空中樓閣,BBC主席理查德·夏普是保守黨的前捐助者,他正因涉嫌為前首相鮑里斯·約翰遜提供80萬貸款以換取BBC主席職位而接受調查。萊因克爾儼然成為了一場更廣泛辯論的避雷針,BBC希望盡快解決此事,以防公開爭吵演化為大型危機。但擁有870萬粉絲的萊因克爾絲毫沒有同意保持沉默的意圖,因此人們很難看出這場危機將如何解決。對BBC來說此事有關“公正性”,對更多人來說,這是對言論自由的限制,對BBC倫敦總部外喬治·奧威爾雕像的背叛。
至于萊因克爾,這位堪稱球員轉行范本的明星主持并不缺乏下家追求。據《每日郵報》,萊因克爾已經收到多份工作邀約,BT體育便有意邀請他主持下賽季上線的英超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