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向佟
自從紐卡斯爾聯2021年秋天被沙特資本收購,就有人暢想,英超即將從“六強”格局步入“七姐妹”時代。而今,紐卡大大早于預期闖入歐冠,而切爾西、熱刺本季嚴重掉隊,似乎更讓人有理由認為,“六強”體系不久就面臨重置。
只能說,這樣的設想來得過于輕易,太過反科學。
陣容厚度難有本質提升
足球當然會有反科學的個案。紐卡2002-03賽季打歐冠時,在2場資格賽+12場正賽之后緊接著的聯賽中,不怎么輪換,卻取得12勝2平的離譜佳績,就嚴重背離了“陣容厚度不足難以駕馭雙線作戰”的常規認識。
只不過,那個年代,輪換的價值以及足壇普遍的體能輸出與今天不可同日而語。博比·羅布森爵士的紐卡和埃迪·豪的紐卡,每場比賽的消耗也大為不同。現在最基本的問題就是,紐卡陣容厚度嚴重不足,建立于瘋跑和逼搶的戰術風格與一周雙賽的強度極難兼容。
紐卡除了鋒線人手相對富足,3個位置擁有至少4名良將(伊薩克、威爾遜、圣馬克西曼、阿爾米龍)、1個進步巨大的補丁(雅各布·墨菲),以及1個遠未打出身價但仍被寄予厚望的半億先生(戈登),其他位置均儲備單薄。中場3個位置只有4人堪用,雙中衛、右后衛的替補均與主力差距明顯,左后衛主力替補均上限較低。在財政公平政策(FFP)的嚴格限制下,紐卡這個根本沒有土豪投資能力的冒牌土豪,想在一個夏天湊齊埃迪·豪日前暢想的“兩套實力相當的陣容”,毫無可能。
埃迪·豪說過,這個夏天想買立刻能打主力的高手。若此話當真,路線當然正確,紐卡必須逐漸升級主力陣容的檔次,將部分現有主力降為替補,逼迫他們繼續漲球或面臨淘汰,提高厚度+改善首發一舉兩得。
紐卡最應避免的,就是再買戈登這類球員。這是埃迪·豪對戰術理念的一次過激追求,將前場球員的無球輸出和精神屬性過分置于進攻才華之上。目前為止,22歲的戈登在埃弗頓的高光時期也并未展露超高天賦,剪成集錦都乏善可陳,加盟紐卡半年來更完全迷失。如果戈登身價2000萬,他沒什么缺點,但總價5000萬歐元,他就渾身都是缺點。有限預算下,把半個億砸向這種頂多只是“向主力位置發起沖擊”的二流,是路線錯誤。
但矛盾之處就在于,著力買高手,那就必然貴,買不了幾個,陣容厚度難有足夠提升;著力買便宜的,那就數量高于質量,主力陣容難免很快觸頂回落。本著“既要又要”把兩件事都辦好?這可能是紐卡的目標,但拿捏難度太高。
雙線瘋跑,退化難免
堅持現有瘋跑流打法,并帶著厚度不足的陣容應付英超歐冠兩線,難免導致體能儲備猛降。都說紐卡比賽末段喜歡詐傷消磨時間,但他們的真傷早已越來越多,而最后20分鐘眾將呼哧帶喘,哈腰揉腿,一瘸一拐,也不是裝的。本賽季已有很多比賽里,紐卡瘋跑只夠支撐半場或大半場,要么下半場難以維持上半場的強度,要么埃迪·豪有意上半場矜持一點,留力到易邊后再全力輸出,這還是在沒有歐戰負擔的情況下。
德利赫特說過,拜仁這支以強度為基礎的球隊,一大問題就是一旦無法維持跑動和逼搶力度,就變得完全不會踢球。紐卡沒資格與拜仁相提并論,但也面臨同樣的困境。何況,紐卡傳控水準遜色豪門太多,一些末盤領先的比賽,換成強隊早就控場消磨,但紐卡不敢控,也不太會控,體能下降導致本就不算一流的技術水準也難維持,多倒幾腳就丟,面對對手瘋狂反撲,往往被迫大腳出球,致使惡性循環場面被動,靠精神力以及時而祭出的倒地不起大法、死球后磨磨唧唧大法艱苦撞線。
正因此,可以預計,下賽季兼顧歐冠,體能消耗加碼,紐卡聯賽成績幾乎肯定下滑,滑落幅度可能取決于歐戰死得多快。
營收能力,致命短板
利好消息是,2024-25賽季起歐冠改制擴軍,前一季單季歐戰積分系數最高的兩個聯賽將增加1個名額。以英超整體實力,未來理應大部分年份爭四變成爭五。理論上,紐卡依然需要“六強”中至少兩家發揮不佳,才能保五。這個前提倒并不難實現,“六強”格局形成以來,多數年份都必有至少一兩家的成績遠低于預期。純算數學,此前10年,英超第5平均69分,若只求比第6高一丟丟,則平均65分就夠。
38輪的漫長聯賽中,場均1.71分的取分率,完全可以不看別人臉色。自己的工作做得足夠好,就能完成。就是說,如果紐卡表現照本賽季打個9折,較高頻率地打進歐冠,兩年進一次,四年進兩次,就完全可為。
即便如此,紐卡也完全不必指望短期內硬實力真正挑戰“六強”中的任何一家。金元足球+財政公平的時代,俱樂部的硬實力與營收水平高度綁定。掙得多,你才買得起人,養得起人。紐卡資方幾千億資產對于紐卡毫無意義,營收上不去,花錢額度就上不去。而“六強”吊打紐卡的營收能力,注定他們一時的萎靡不會傷筋動骨,他們的容錯率高得多,買人白瞎幾億、兩三年打不進歐冠,都仍有充足本錢卷土重來。
根本問題在于,在比賽日收入和轉播收入這兩個各隊難有主動鉆營空間的板塊之外,真正體現俱樂部體量的商業營收板塊,紐卡落后強隊太多太多。商業贊助合同動輒簽署長約,體現了業界對一家俱樂部檔次的認可程度,受短期戰績波動影響的幅度也較小。
不少人不拿熱刺當根蔥,覺得他們隨時被開除出“六強”序列。這是巨大的誤解。列維主席對熱刺的卓越貢獻被嚴重低估。在他精明經營開疆拓土之下,熱刺的俱樂部體量完全進階到豪門檔次,常年商業營收在2億歐元規模,齊平切爾西,甩阿森納半個億。假如熱刺本賽季這樣的萎靡持續四五年,商業營收的確可能雪崩,但一兩年,沒多大問題。
熱刺正是最值得紐卡羨慕嫉妒恨的俱樂部。英超31年歷史,前一半,這兩家同為豪門之下的排頭兵,紐卡拿過兩次亞軍,創造過轉會費世界紀錄,咖位比熱刺還高一些。但2007年紐卡被阿什利收購,兩隊漸漸拉開鴻溝。2005-06賽季,紐卡和熱刺商業營收同為4030萬歐元。阿什利為禍十余載,到了上賽季,紐卡在整個足壇商業價值早已翻倍躍升的背景下,商業營收居然降低為3300萬,比熱刺少了1.82億。
1.82億什么概念?夠你養熱刺大半支球隊,給他們付足一年工資。紐卡每年僅商業營收就比熱刺少掙大半支球隊,還別忘了熱刺擁有英超最高檔票價的獨到優勢,這個板塊又甩紐卡將近1億。紐卡薪金總額現在僅列英超第10的情況下,工資之于營收的占比就已達到94.6%的極危線。動腦子想想,紐卡的發展基礎和容錯空間,比熱刺低到哪里去了?
足球當然不完全由財政實力決定。但你需要理想主義到妄想的程度,才會否認經濟對競技的莫大影響。
紐卡資方正在著力吸引新的贊助,但受制于英超“贊助須符合市場價值”的新規,這個工作漫長而艱巨。傳說即將宣布的新胸前廣告贊助達到每年2500萬英鎊,對比現在的800萬是巨大升級。但熱刺是多少?每年4000萬。利物浦?5000萬。曼城?6750萬。使出吃奶的勁,追到“六強”的一半或1/3。紐卡需要引援團隊幾乎從不失誤,埃迪·豪和弟子們的奮斗精神永遠屹立不倒,并且不可思議地解決多名主力臨近老化的難題,年年創造奇跡,才能在短期內真正撼動“六強”格局。
如果沒有這樣的奇跡,紐卡就要認命:未來幾年里,他們在“六強”面前,在熱刺面前,依然是當年弗格森口中的那支“東北小破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