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為它變更經營許可范圍,這項運動在中國要火

體壇產經06-08 07:40 體壇+原創

16eba9c7d30938c7714797dba6a6b52.jpg

釣魚正在從“老頭樂”,變成讓年輕人瘋狂掏錢的時尚運動,以路亞的方式。

伴隨著露營、戶外運動在過去這兩年的持續升溫,路亞也實現了“破圈”,甚至連特斯拉都下場了。4月底,有敏銳的網友發現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悄悄變更了經營許可范圍,增添了“漁具銷售”這個品類。盡管還沒有確切的產品消息,但此舉至少表明了,在特斯拉看來,新一代的釣魚愛好者們和特斯拉目標客戶在畫像上有著高度重合的部分。

不僅是特斯拉,據央視新聞報道,今年1月到4月,我國新增釣具相關企業超10萬家,而綜合各電商平臺的數據,去年以來,國內釣具市場增長其中八成都跟路亞相關,增速遠高于其他釣魚場景。

易上手、互動性強;在戶外、是運動,卻對體力要求不高;帶有一定社交屬性,同時對“社恐”又很友好……種種因素疊加,讓路亞以它休閑的一面狠狠地戳中了愛好“躺平”的中國年輕人。

但其實,這并不是路亞的全部。

職業競技比賽多、獎金豐厚

愛好者們會把路亞稱為“水上高爾夫”,這也不無道理。相比較于傳統的釣魚方式,路亞更“運動”,為了讓擬餌模仿大自然中小魚小蝦的運動狀態,需要不停重復甩竿、收線的動作,需要一些技巧,還有幾分帥氣,跟打高爾夫時揮桿的動作有點像。

其次,路亞和高爾夫一樣,并不是以選手間的直接較量來分勝負的,這使得它們既可以成為業余愛好者經常從事的休閑運動,也可以建立職業競技聯盟,成為一項擁有高水平巡回賽的運動。

高爾夫自然不用說,而路亞在美國、日本等地,其實也早就成為一項商業化非常深入的職業運動。在路亞釣法的發源地美國,說到“釣魚比賽”,幾乎都默認說的是用路亞釣法的競技運動。根據不同的水域和魚種,目前全美有無數大大小小的釣魚聯盟和組織。大到全國性的兩大賽事聯盟——職業釣魚大聯盟(Major League Fishing,MLF)和國家職業釣魚聯盟 (National Professional Fishing League,NPFL),小到各個州自己的釣魚聯盟、組織,都擁有一些備受尊敬的老牌競技釣魚賽事。MLF甚至還擁有高中生及大學釣魚聯賽,為頂級職業聯賽源源不斷地輸送年輕的優秀釣手。

這些大大小小的聯盟和組織有一個共同點:能為旗下賽事提供豐厚的獎金。MLF號稱“世界最大職業釣魚聯盟”,旗下的頂級賽事職業鱸釣巡回賽單場冠軍大約能獲得10萬美元的獎金,連第三名的獎金也達到3萬美元左右。NPFL旗下賽事的獎金略低,他們為每場比賽都設置42.5萬美元左右的獎金池,冠軍通常可以得到5萬美元。同時,很多比賽還同時面向業余選手,獎金也有數千甚至上萬美元,而賽程通常僅僅一個周末而已。

除此之外,品牌贊助商們也熱情地涌向職業釣手,除了得到釣具、服裝、船等實物贊助,一些知名釣手每年還能獲得數萬美元的冠名贊助。一年下來,頂級釣手們的收入能達到六位數美元。這雖然跟NBA、NFL里的超巨們動不動八位數甚至九位數的年收入無法相提并論,但考慮到釣魚這項運動的激烈程度以及運動員需要為此付出的努力、代價以及風險,競技釣魚算得上是一項回報很高的職業運動了。

一人一竿和大自然的對抗

競技運動有一個明顯的特征,那就是“對抗性”。路亞的對抗不在參加比賽的選手之間,而是釣手跟魚。

路亞是一種用“擬餌”模仿弱小生物在水中的動態,來引發那些天性較為兇猛的魚來攻擊,從而上鉤的釣法。形態、材質各異的擬餌要在水里動起來,則需要靠釣手不停地甩竿、收線、抖動竿子,因為釣手一旦停下來,那么這些假餌的擬態也消失了,魚自然就不會上鉤了。

所以,采用路亞這種釣法時,釣手并非像傳統方式那樣被動地等待魚主動上鉤,而更像是拳擊比賽擂臺上先出招的那一方,尋找合適的位置,不停地試探對手,直到它被激怒露出破綻,然后“KO”!這一刻,腎上腺素飆升的快感無與倫比。

在這個過程中,釣手需要擁有閱讀比賽的能力,不僅要根據天氣、水深、水質、日照方向等狀況來選擇合適的擬餌,還要通過對水流的判斷,嘗試不同的拉線方式,使得采用出色的仿生技術設計制造的假餌在水里呈現出自己想要的掙扎、逃竄、痙攣等形態,來吸引目標魚發動攻擊。

歸根到底,路亞是人類利用智慧與動物的生存本能進行博弈。盡管那些獎金豐厚的頂級巡回賽按最簡單的稱重計算決定最終的名次歸屬,其中不乏運氣的成分,但真正吸引釣手和觀眾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一人一竿用策略和操控征服大自然的成就感,那種感覺讓人上癮。

跟短視頻一拍即合的“碎片化”屬性

但有趣的是,盡管職業鱸釣巡回賽的過程往往給人驚心動魄、波瀾壯闊的刺激感,但因為路亞需要不停地重復拋竿、收線的過程,回合短,結果未知且帶有懸疑和反轉的屬性,反而切中了社交媒體小視頻的節奏。因此,即便在職業賽事體系完備的美國,最近幾年受到社交媒體和小視頻急速增長的影響,一些網紅釣手也逐漸開始得以跟那些公認的頂尖職業釣手爭奪贊助合同,甚至比這些職業釣手更早地推出個人品牌產品,并在一定范圍內取得了非常不錯的銷售額。

在國內年輕人聚集的小紅書上,貼有“路亞”標簽的筆記有20萬+,“釣魚”為標簽的筆記則從去年50多萬漲到了今年的160多萬;抖音網紅“瘋狂大楊哥”最近一條玩路亞的視頻獲得120多萬點贊,9萬多轉發和8萬評論;快手、B站上跟路亞相關的視頻點擊率也處在高位增長期。

和前兩年以“盤老板”系列視頻吸粉超千萬人的釣魚“頭部網紅”鄧剛不同的是,雖然鄧剛吸粉,但真正因此而入坑釣魚的年輕人并不多。主要原因恐怕還是,傳統的釣魚裝備冗重,不夠時尚,一不小心,就容易跟新聞里那些凌晨出門,扛著釣箱、擠爆地鐵的老年釣魚愛好者撞造型了。

但路亞就不一樣了。尤其是經過日本一眾潮流設計師的“加持”之后,路亞釣魚風已然成了戶外風、露營風之后年輕人的穿搭新風潮。一根精致輕彈的釣竿,一盒色彩繽紛的假餌,搭配全套戶外機能風的OOTD(Outfit of The Day,今日穿搭),能隨時拋兩竿,也很能“出片”。對于年輕人來說,這才是他們想要從社交媒體上獲取和分享的生活方式,相比于那些刺激和征服,是不是全方位趕上了這波潮流是他們更在乎的。

當然,年輕人對路亞欲罷不能還有別的原因。

首先路亞的入門門檻很低。在以性價比著稱的迪卡儂,最低200出頭就能買到全套路亞竿、輪和餌去體驗一番。但你也可以“燒裝備”,路亞釣具、擬餌正變得猶如潮玩一般時尚,像DAIWA(達億瓦)、SHIMANO(禧瑪諾)、Jackall Bros(杰克)等日本著名的路亞釣具品牌隔三差五地就推出新款擬餌,這對路亞愛好者的誘惑力簡直不亞于小學生看到盲盒。

“環保可持續”是路亞另外一個標簽。首先它不像傳統釣魚方式那樣需要“打窩”(即,撒魚食到水里把魚群吸引過來),不會擾亂水域原本的生態環境。其次,路亞圈的共識是釣獲——拍照(測量)——放流,推崇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主打一個體驗感和社會責任感。

帶著輕便又時髦的裝備出門擁抱大自然,看到合適的水面就停下來拋兩竿,能上魚當然好,不行就換個地方再試試。這種輕量、碎片化的釣魚方式又剛好契合了短視頻時代的年輕人,紛紛入坑也就不足為奇。

市場依然是一片藍海

從休閑運動到競技體育,這中間似乎隔得很遠,又似乎離得很近。雖然玩的人越來越多,但相較于歐美、日韓等成熟市場,路亞在中國的發展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對它的認知更多還是作為一項休閑娛樂活動。全國范圍來看,路亞比賽依然不溫不火,激起的浪花遠不如社交媒體上的路人愛好者,而全國性高級別的賽事也還沒有形成品牌,且絕大多數都是業余選手在參賽。

伴隨釣魚人群不斷擴大,釣具產業如今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產業鏈。無論是進口品牌的代理商,還是國內的原創品牌,甚至是國外品牌的OEM工廠,除了竿、鉤、輪、線、餌,還有路亞船等一大批與之相關的戶外用品不斷涌現。有業內人士測算,釣具產業目前的整體產值已邁進“千億元級”規模,但對于消費場景的想象卻剛剛起步。

正站在風口上的路亞熱度能持續多久,取決于它未來商業化的程度。按照美國、日本等成熟市場的路徑,等到路亞的深度愛好者們既能從“為愛好燒錢”也能“從愛好中賺錢”,那就離形成一個完備的市場不遠了,而這至少需要一系列成規模、有影響力的賽事活動來支撐。

積極的一面是,路亞正撬動著釣魚這項運動在中國的傳統面貌,向潮流時尚、環保可持續的方向轉變著,這對于龐大市場來說,是一片全新的藍海。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相關閱讀

權威源自專業

“體壇+”是體壇傳媒集團旗下《體壇周報》及諸多體育類雜志的唯一新媒體平臺。 平臺匯集權威的一手體育資訊以及國內外頂尖資深體育媒體人的深度觀點, 是一款移動互聯網時代體育垂直領域的精品閱讀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