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馬德興阿德萊德報道
7月14日晚,記者再次踏上了南下澳大利亞的航班。這雖然已是記者職業生涯第三次采訪報道女足世界杯,但實際上卻是時隔23年后第二次正經采訪女足。也許是巧合,也或許是命中注定,記者第一次正式采訪女足還是2000年悉尼奧運會,如今擔任中國足協副主席的孫雯以及女足主帥水慶霞在23年前還是中國女足隊中的一員!
(本報記者馬德興領取本屆女足世界杯采訪證件。)
①23年后重回“起點”
一如23年前的悉尼奧運會,當時純粹是因為報社記者人數有限,派往悉尼的同事都忙著奧運“奪金點”,而女足比賽是在堪培拉進行,距離悉尼較遠,無人可以兼顧,于是,我便臨時授命前往澳大利亞采訪女足。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那時的中國女足在一年前于美國進行的女足世界杯賽上剛剛點球惜敗,獲得亞軍,在悉尼奧運會上也被認為是金牌的有力競爭者。于是,這才有了我這樣一次獨一無二的經歷。
正常情況下,奧運會期間,記者很難接觸到運動員,畢竟所有參賽運動員都下榻于奧運村,記者則是在指定的媒體村下榻,或者是自己落實住宿地。但在悉尼奧運會期間,因為女足比賽在堪培拉以及墨爾本兩座城市進行,只有獎牌之戰才回到悉尼進行,所以,在堪培拉以及墨爾本期間,我有幸能夠與參賽隊下榻一個酒店。于是也就有了吃、住、行全部都在一起的經歷。
事實上,恰恰是因為臨時客串,事先也沒有想到過要申請采訪證件。因此,在整個奧運會期間,記者每天必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申請“Day Pass”,就是每天訓練時可以進入訓練場邊觀看球隊訓練的通行證。這樣的證件除了每天必須去申請之外,倒也和奧運采訪證沒有太多區別,只是所到的區域有限。至于比賽當天,女足代表團則每場比賽都事先給門票,就是無法和正常的記者那樣坐記者席、去新聞發布會廳或混合區,只能和代表團中的其他成員一起上看臺觀戰。
不過,這倒不影響正常的工作。恰恰因為與球隊住一起,加上“臉皮厚一些”,所以,在那段時間里,除了正常的報道之外,我還專門開辟了一個《玫瑰私語》的小欄目,就是女足隊員們在期間接受記者采訪時的內容。在征得女足姑娘們的同意之后,將她們的講話內容整理出來刊發。這倒也不失為一個很有價值的報道方式。這雖然是23年前的欄目,但如今回過頭來看,還是很有意思,畢竟如今反而沒有了這些更為真實的內容。
(23年前記者采訪中國女足出戰悉尼奧運會時的報道)
(23年前記者采訪中國女足出戰悉尼奧運會時的報道)
盡管我對中國女足的情況不算太熟悉,但如今回想起來,那段時間相對還是比較愉快的,不管是采訪工作抑或是日常與女足球員們的交流,包括與時任足協領導王俊生以及主教練馬元安的相處。只是,中國女足沒有像外界所期望的那樣殺入到四強,在小組賽結束后便提前遭淘汰。而女足被淘汰后,我也很快就從澳大利亞返回,繼續我的男足采訪。
(2000年悉尼奧運會訓練場地通行證)
②兩次世界杯“陪讀”
那之后,再一次接觸女足則是2007年女足世界杯賽。那時因為女足世界杯賽在中國幾座城市同時展開,我則是被安排到了成都賽區,在小組賽結束后,成都賽區并沒有淘汰賽,于是,我也算是結束了第一次女足世界杯之旅。
(2007年女足世界杯)
12年后,也就是2019年女足世界杯賽在法國進行,因為當時正好趕上中國男足國奧隊在法國參加土倫杯賽,在土倫杯賽結束后,我留在了法國觀看了女足世界杯賽。不過,盡管名義上是采訪,但更多地還是以“看”為主,畢竟報社還有女足專職記者。但是,現場觀看之后的最大感覺就是:中國女足距離世界女足之巔已經越來越遠,所謂的“復興”在短時間之內幾無可能。四年后的澳新世界杯女足賽,或許將再一次佐證這樣的印象。
(2019年女足世界杯賽時現場留念)
但不管如何,我確實是沒有想到:時隔23年后會重新回到“起點”,來到澳大利亞再次采訪中國女足征戰世界杯賽,而且這一次和第一次所面臨的是同樣的情景:“人生地不熟”。僅有的兩張“熟臉”即孫雯和水慶霞也變得異常“陌生”。畢竟期間這么多年完全沒有接觸過女足,更不用說如今的女足運動員大多數都是“90后”、“00后”,與當年第一次跑女足時基本都是同齡人已經是完全兩個不同的概念。更何況環境、氛圍也都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所以,對于這次女足世界杯的采訪,雖然已經久經沙場,但來到女足,我多少還是有些忐忑。
23年前,中國女足則處于由盛而衰的過渡期,某種程度上,悉尼奧運會就是其中的一個轉折點。而23年后,表面上看起來中國女足則是處于由衰而盛的爬坡期,去年亞洲杯賽時隔16年之后奪冠,終于讓女足徹底揚眉吐氣了一回。但是,這樣的好景究竟可以持續多久?當然是越長久越好。如今,外界對中國女足的期望值不低,但現實似乎遠超常人之想象。萬一中國女足沒有能夠取得外界所期待的成績,又該如何處理?當歐美女足的發展借助于男足之勢而得以異常迅猛之勢,中國女足這么多年來可一直是反襯中國男足的“強有力參照”,假設這次不再能扮演這樣的“角色”,又該怎么辦?這一連串的問題,著實令人不敢再深入下去。
③阿德萊德缺氛圍
就是在這樣的思索中,我順利地從悉尼轉機來到了阿德萊德,也就是這次中國女足征戰世界杯賽期間的大本營所在地。不過,盡管是世界杯,但從飛抵悉尼的那一刻開始,不得不說,最深的印象就是“沒有世界杯的感覺”,與男足世界杯賽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特別是與半年多之前的男足卡塔爾世界杯賽反差甚為明顯。
譬如說,半年多前飛抵多哈哈馬德國際機場時,機場內隨處可見世界杯的各種標示與宣傳畫。但抵達悉尼轉機時,我絲毫未見與女足世界杯有關的標識或宣傳、招貼畫,直至提取行李走到抵達大廳,才發現在一個角落有一個接待處,坐著兩名志愿人員。整個大廳內,再也沒有見到任何與世界杯有關的內容。不過,乘坐周轉大巴、前往國內出發候機大樓時,大巴車上倒是印著女足世界杯賽的標識。但也就僅此而已,其他地方就再也見不到和女足世界杯有關的內容。
(悉尼機場抵達大廳里設立的一個女足世界杯歡迎臺)
轉機來到阿德萊德后,情況與悉尼機場基本差不多。整個候機樓里只有走到行李提取處時,才見到兩邊有本屆女足世界杯賽的標識。取完行李來到抵達大廳,同樣是在一個角落設立了一個“歡迎臺”。來到歡迎臺前轉身,才發現身后的墻上印有一名中國女足球員以及海地女足的畫像。仔細辨認,這位中國女足球員是李影,只可惜李影此次并未入選。
(在阿德萊德機場抵達大廳歡迎臺對面墻上所貼的中國女足球員形象)
仔細想想,阿德萊德方面也算是“夠意思”了,可能是考慮到中國女足將備戰的大本營設立在阿德萊德,而且整個小組賽階段所承辦的4場比賽中,兩場有中國女足參加,為表示歡迎,所以專門選擇了一名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女足球員印上墻。或許是考慮到李影在上屆女足世界杯中國1比0戰勝南非隊的比賽中,代表中國隊打入唯一進球。而且身穿10號球衣的基本應該是 “頭牌”,“名氣最大的”,所以直接選用了李影的照片。但是,目前中國女足更有代表性的應是7號王霜或去年亞洲杯MVP兼隊長王珊珊的照片。于是,不知道當阿德萊德方面獲悉這樣的消息后,是否會覺得有些尷尬,畢竟李影這次連23人大名單都未能入選。
走出阿德萊德機場,記者直奔下榻酒店。一路上,同樣是見不到有關世界杯的宣傳招貼畫或標示,這跟卡塔爾在去年承辦男足世界杯賽時,馬路兩側豎起眾多世界杯圍欄或屏擋形成了鮮明對比。只有到了阿德萊德市中心時,記者才算是見到了掛在馬路兩側路燈下的世界杯招貼畫,多少算是有了一些世界杯氛圍。
(在阿德萊德機場抵達大廳設立的一個女足世界杯歡迎臺)
(阿德萊德街上對于女足世界杯只有一些簡單的宣傳。)
當然,也不能就此說澳大利亞方面不重視,因為不只是女足世界杯賽如此。猶記得8年前,當澳大利亞承辦2015年亞洲杯賽時,澳大利亞方面也沒有大張旗鼓地搞這些形式,而且也是除了機場之外,市區內人群聚集地有一些亞洲杯賽的張貼畫或標示,更多的還是一切正常。畢竟人家的理念是“一切以不影響居民的日常正常生活”為最基本原則和要求,于是,一切都顯得那么地平靜。
或許,只有當澳大利亞女足在本屆世界杯賽上越走越遠之時,國民的那種熱情和激情被點燃后,女足才會掀起或達到某種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