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賽第二季漸入佳境 堅持人才培養精益求精

泰坦08-18 11:50 體壇+原創

盛夏光年,追逐夢想。2023年8月,第二屆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男子U13組和U15組全國總決賽淘汰排位賽階段(簡稱中青賽),分別在延吉、長春與唐山展開。今年,中青賽繼續以覆蓋面最廣、參與人數最多、競技水平最高、社會影響力最大作為辦賽理念,面向全體青少年,打破參賽壁壘,兼顧普及與提高。賽事按年齡段劃分,分為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四個年齡段。同時,根據不同年齡段特點,安排符合青少年身心發展和足球人才培養規律的賽制,目的還是對發現、選拔的優秀青少年足球人才進行跟蹤式觀察、提高性訓練,為各年齡段國家隊輸送優秀人才。

1.jpg

期間,中國足球協會副主席高洪波來到中青賽U15組淘汰賽階段唐山賽區觀賽,組織技術調研團隊,圍繞各球隊和球員比賽情況展開座談,并針對賽事本身進行技術交流與指導。

擴大規模,追求穩定

今年,中青賽繼續堅持“面向全體青少年”,體校代表隊、學校代表隊、俱樂部青訓梯隊、社會青訓機構等球隊均可自由參賽。相比較前一年,第二屆中青賽規模更大,各組別參賽球隊數量、比賽數量明顯增多。賽事全國總決賽階段實際參賽球隊數量達484支,參賽球員10685人,已進行1279場比賽,參賽球隊和球員數量較上屆,分別增加19.5%和11.4%。

在規模上,第二屆中青賽最鮮明的特點,是地方賽事組織情況明顯改善。組織U13和 U15組別預選賽的省市賽區大幅增加,參與到各地方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預選賽的球隊和球員數量隨之有所提升。在首屆中青賽,共有12個省市賽區組織U13組預選賽,9個省市賽區組織U15組預選賽;今年,組織U13組預選賽的省市賽區達到30個,共有280支球隊、5816名球員參與其中;組織U15組預選賽的省市賽區則有31個,球隊和球員數量,分別為409支和8522名。

2.jpg

接下來,中青賽所追求的目標,是在2024年即第三屆賽事,爭取45個地方組委會都能組織起地方預選賽,同時夯實地方賽事球隊數量,保證每個年齡段每一個地方賽事舉辦的穩定性,堅持做大全國總決賽的同時,先要做大地方賽事。在這方面,我國目前擁有3萬所特色足球學校,確保每個學校在每一個年齡段擁有足球隊建制,這是鞏固地方賽事穩定性的根基。

但在今年,報名U13組預選賽的球隊數量遠小于U15組。經調研,與球員正處于小升初時間節點有關。由于在報考初中時受到限制異地、限制跨區等影響,不少小球員在小學畢業后,無法就讀到擁有足球隊的學校。目前,有關方面已向教育部提出建議,希望針對一些足球特長生,在招生上給予相關政策支持,創造有利條件,確保小球員順利延續球員生涯。

在第二屆中青賽,有更多場次走進校園,走近學生和家長身邊。其中,男子U17組預選賽走進都勻一中、銀川高級中學等學校,比賽期間,全校師生、參賽球員家長共同為球員們助威吶喊,營造良好的主場氛圍。第二屆中青賽賽歷和各年齡段賽事組織計劃均在年初公布,各級各類參賽球隊準備更加充分,青少年足球賽事編排更具合理性。

另外,第二屆中青賽中也有來自青海果洛和四川涼山的代表隊,孩子們走出大山,站上了全國總決賽的舞臺,為孩子們將來的健康成長,拓寬了眼界,種下了夢想。

人才培養,三位一體

《中國足球協會青少年訓練大綱》明確指出,“人才培養,是中國足球成功的關鍵。”在這一點,中青賽也堅持以發現人才、培養人才為核心,并組織專門的技術調研團隊現場觀賽。

技術調研團隊在交流中,向各教練員明確了以培養人才為目的,把球員成長當作核心,摒棄錦標主義。通過鼓勵小球員自信、大膽控球,敢于展現個人特點和團隊競爭力。在唐山賽區的U15組淘汰賽中,闖入四強的恒大足校、山東泰山、北京國安和浙江,以及廣州117中學,就嘗試以符合世界足球發展趨勢的比賽風格與對手較量,在控球時有目的地組織進攻,在防守時保持較好的整體性和緊湊性,并且實施主動壓迫,他們在控球和非控球時刻,都展現出對比賽的控制力。同時,小球員們表現出良好的精神風貌、頑強的拼搏精神,整體面貌讓人耳目一新。

針對人才培養,中青賽與精英訓練營、教練員培訓,已形成三位一體的體系化互助,即通過中青賽觀察球員、發現人才,招入全國精英訓練營給予測試。針對小球員的基礎能力、運動能力、訓練及比賽能力,制作個人評估報告,并納入中國足協人才數據庫,作為各級國家隊選材的初級參考依據。之后給予定期跟蹤觀察,待來年中青賽再做考核與檢驗。

3.jpg

從技術層面來講,舉辦精英訓練營與中青賽是相輔相成。目的其一,是貫徹青少年培養的四項重要基礎訓練:1對1攻防、主動壓迫、第一次觸球質量和無球戰術能力。其二是培養年輕教練員,通過一周左右強化培訓,在基礎等級證書培訓以外,增加實踐教學。至于教練員培訓環節,日前男足青訓部向技術部提出建議:針對15歲以下和18歲以下青少年球員培養,在原先的B級和A級資質認證的基礎上,分別增加一個B+和A+教練員資質培訓,目的是對青訓教練員進行精細化培養,確保青少年球員的質量同步提高,然后利用中青賽平臺予以展現,相互交流,進行總結。

在U15組全國總決賽結束后,中國足協就將組織新一期U15男足精英球員訓練營,并將前往青島參加東亞足聯U15錦標賽。

完善體系,提升心智

面向全體青少年,打破參賽壁壘,這是中青賽的準則之一。目前在U13、U15和U17組,“全開放”得到全面貫徹。不少學校代表隊、青訓機構球隊踴躍參加,表現可圈可點。其中在第二屆中青賽U13組全國12強球隊中,純粹來自校園足球的隊伍多達5支。

但在U19組,大學球隊屈指可數。目前,中國足協堅持以全開放的態度,歡迎大學球隊踴躍參賽。如今,在越來越多青少年擁有“走職業路兼顧走學業路”的意愿后,打通大學聯賽和中青賽(U19組),或許將成為下一步的發展方向。對此中青賽的原則是,在堅持全開放的基礎上,為校園球隊提供更高水平的競賽舞臺,同時給予職業俱樂部更多的選材機會,而對于大學生球員,也提供了畢業后回爐職業足球的可能。此外,打通中青賽和大學聯賽的同時,也可以促進后者專業水平的提升,使得職業梯隊與大學球隊相互成長,共同進步。

4.jpg

人才培養方面,中青賽下一步追求的方向,是在球員的技術、戰術和身體素質培養之外,提升心智社交能力,特別是針對18歲以下乃至20歲以下球員,培養他們的觀察、思考、分析和決策能力。例如在比賽中啟發小球員自主思考,增強他們的觀察能力、場景識別能力和決策能力,幫助青少年球員在發展的最關鍵階段,從意識上真正理解足球、踢好足球。

今天,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正茁壯成長,而伴隨地方賽事體系的不斷完善,人才培養體系的日趨成熟,賽事宣傳和經費支持方面同樣有待加強。青少年足球工作需要久久為功,腳踏實地,在健康成長的土壤之上,撐起中國足球的希望。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相關閱讀

權威源自專業

“體壇+”是體壇傳媒集團旗下《體壇周報》及諸多體育類雜志的唯一新媒體平臺。 平臺匯集權威的一手體育資訊以及國內外頂尖資深體育媒體人的深度觀點, 是一款移動互聯網時代體育垂直領域的精品閱讀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