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馬德興成都報道
0比1!9月12日,中國男足國家隊在成都輸給了來訪的敘利亞隊,這似乎是一個意料之中的結果。而當終場哨聲響起時,現場的球迷將掌聲送給敘利亞隊,這或許已經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外界對現在這支國家隊的態度。坦率地說,中國男足輸給敘利亞隊,并不僅僅只是輸掉一場熱身賽,而是進一步消耗了外界對中國男足國家隊的耐心與信心。在距離世預賽36強賽還剩下只有2個月的情況下,各界對于這支國足幾乎可以說是“絕望”了!而這種失敗,與現在的這支國足依然迷信的老隊員的“經驗”不無關系。
放低姿態,尚不徹底
國足在上場熱身賽中1比1戰平馬來西亞隊,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稍后時間,近鄰日本隊在德國本土以4比1橫掃德國隊,并直接令德國隊主帥“下課”,這再次極大地刺激了中國球迷的神經,也使得外界對這支國足已經沒有多少耐心了。而這從中國隊與敘利亞隊比賽的現場上座率上其實就可以進一步看出。固然,12日是工作日,多少會對上座率產生一些影響,但現場僅有12367人,較上場中馬之戰幾乎少了一半的觀眾。所以,記者才有感而發:中馬之戰1比1的結果讓成都球迷徹底傷了心,要知道,中國男足國家隊是時隔30年之后首次坐鎮成都連續作戰,一場比賽便讓成都球迷的心“涼了一大截”。本場比賽中,國足也有意識地去作一些改變,但至少并未像外界所期待的那樣有效果。
不得不說,鑒于目前中國足球的現實情況,國足其實已經是放低了身段。比較能夠說明問題的是,本場比賽一開始,國足便擺出了一個“三后衛”或者更確切地說是“五后衛”陣型。這不僅僅是因為敘利亞隊相對還是有一定實力和水準的,雖然目前的國際足聯排名在中國隊之下,但整體實力和水平在國足之上。而且,采用這樣的戰術安排,某種程度上也是可以預見到的,就是未來11月出戰36強賽世預賽小組賽時,中國隊大概率會采用“五后衛”戰法去出戰泰國隊和敘利亞隊,就是將自己放在“弱隊”的位置上去拼對手。
不過,盡管是五后衛,但國足并不像采用防守反擊的踢法,而是想著更主動地去控球、去進攻,兩側翼位球員李磊和孫國文的位置都壓得很上,想著更多地控制場上的局面。只是,敘利亞隊或許是客場作戰的緣故,本場比賽中雖然陣型還是442,但并沒有主動追求進攻,甚至在防守時,左側的前衛11號馬爾穆爾位置后撤得很深,像是五后衛在進行防守。這就使得原本攻堅能力不強的國足看上去場面上有些優勢,但實際效果卻不理想。相反,敘利亞隊的反擊威脅更大、創造出來的機會相比也更多一些。
某種程度上,這其實也是目前國足最大的一個問題,或許也是教練組需要重新考慮的問題,即中國隊是否應該更進一步放低姿態,放棄目前這種試圖去控球、去主動進攻、想著主導比賽的打法,更堅決地采用防守反擊的踢法。因為現有中國球員的能力不足以支撐球隊、支撐教練的這種戰術設想。特別是,11月面對泰國隊與韓國隊這兩支隊伍,暫時拋開韓國隊不提,中國球員的技術能力、傳球能力、進攻能力,甚至包括戰術素養等恐怕都無法與泰國球員相比。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隊與泰國隊交鋒時,如果想著去主導比賽,反而會被對手打得極為狼狽。在這種情況下,選擇主動回收、然后抓機會反擊,可能反而機會更大。這一點,在剛剛結束的泰王杯決賽中,伊拉克隊與泰國隊一仗就很能說明問題。
論技術和個人能力,伊拉克球員恐怕不在泰國隊之下,但伊拉克隊在比賽中選擇了放棄控球權,而是主動將控球權交給泰國隊,整場比賽中,伊拉克隊的控球率不到30%,但抓反擊卻是相當成功,兩次有效的反擊,幫助伊拉克隊連續領先。泰國隊因為有東道主優勢,所以兩度將比分追平,甚至還獲得了點球的機會。在90分鐘戰平之后,伊拉克隊通過互射點球戰勝泰國隊,最終獲得冠軍。
某種程度上,伊拉克隊客場對陣泰國隊的戰法,就很值得中國隊借鑒。實際上,在與敘利亞隊的比賽中,敘利亞隊也是放棄了主動控球,中國隊更多地控制著球權,而且也想主導比賽,但最終的結果就是輸球。同樣,對陣馬來西亞隊的比賽中,中國隊也是尋求更積極、更主動的進攻,但完全控制不住場上的局勢,反而被馬來西亞隊抓住機會反擊得手!所以,實力使之然,中國隊需要更進一步放低姿態。
無攻堅力,摒棄老人
說中國隊需要更進一步放低姿態,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現在的這支中國隊平均年齡偏大,該淘汰的球員遲遲沒有被淘汰,導致隊伍缺乏生機。在與敘利亞隊的比賽中,中國隊首發陣容中年齡最小的是歸化球員蔣光太,1994年5月出生,也就是已經過快30歲了。全隊的平均年齡甚至都已經超過32歲了!
這些隊員成長過程中所參加的各種比賽已經不少,但能力與狀態的下滑是顯而易見的。譬如,上屆世界杯預選賽中,武磊是進攻中的絕對主角。但自從西班牙返回之后,過去將近一個賽季以來,狀態呈斷崖式下滑,不管是爆發力、沖擊力都已不及當年。歸化球員艾克森則更不用多說。換而言之,目前的國家隊中,鋒線上值得信賴的球員一個都已經沒有了。
不僅于此,在中敘之戰中,中國隊在兩側連像樣的傳中都沒有,而且在邊路多次出現一對一時被對方后衛搶斷成功的鏡頭。也就是說,我們現在連基本的邊路突破都已經退化了。但印象最深的,恐怕還是下半時開始后不久,孫國文在右路被對方14號利用速度生生從身后反超、將球搶走的鏡頭。也就是說,中國隊以往固有的“速度”優勢也已經蕩然無存了。
“要什么沒什么!”這恐怕是對現在這支中國隊最恰當的一個評價。所以,盡管中國隊全場有18次射門,但真正有威脅的又有幾次?當然,應該承認,就球員的態度、精神狀態而言,這場比賽明顯要較上場對陣馬來西亞隊時要好不少,但是,整場比賽的節奏依然緩慢,而且回傳、橫傳依然不少,缺少大范圍轉移以拉開對方防守中的空當。
固然,受亞運隊、國奧隊的影響,現在的這支國家隊無法啟用更年輕的球員,但是,迷信所謂的老隊員的“經驗”,恰恰是目前這支國家隊最令外界感到失望的。因為老隊員很大程度上已經沒有了那種斗志和沖勁。就目前的中國足球整體而言,中國球員誰肯定就比誰高出一大截?這種情況恐怕并不存在。在這種情況下,面對即將到來的世預賽,與其相信這些已經年過三旬中所謂的“大賽經驗”,倒不如用一批生力軍去沖,尤其是,年輕球員的那種朝氣和沖勁是現在的這種中國男足國家隊最為缺乏的!因為沒有朝氣,所以怎么看都像是球員在場上“不給力”。
而且,由于現在的老隊員“見多識廣”,在“金元時代”也曾遇到過不少世界級教練,從內心深處來說,未必會從心底里“服”現在的主教練揚科維奇,只不過從未公開表達過而已。所以,當教練需要球員去“賣命”,這些老人何以去為教練“拼命”?可是,如果換一批揚科維奇自己帶過多年的年輕球員,至少這些年輕球員肯為主帥“賣命”、“拼命”,場上所帶來的那種潛能或許就會迸發出來,并由此產生全然不同的效果。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在以前帶99年齡段亞運隊時,揚科維奇非常強調球員的體脂率,只要有超標的,就親自帶著球員練。但如今到了國家隊,眾多國腳的身體管理是存在著很大問題的,可是,揚科維奇還能像帶99年齡段亞運隊那樣么?可恰恰就是因為身體管理差太多,現在的這些場上的國腳們更多地呈現的是一種“老態龍鐘”的感覺和印象,于是,自然也就缺乏了生機。
所以,摒棄所謂的“老隊員有經驗”、“可以更好地應對世預賽這樣的大賽”等此類想法,就是堅決給現在的這支國家隊實施大換血,首先讓國家隊變得更有生機,這恐怕是出戰世預賽之前最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否則,11月的兩場世預賽小組賽一打完,可能中國隊的命運就已經決定了,千萬不要指望所謂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