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健:職業化是把體育作為陪伴人一生的事業

體壇產經09-28 07:48 體壇+原創

產經fengmian.jpg

佟健的身上打著世界冠軍的標簽,也有著世界冠軍的堅韌和倔強:在起起伏伏的經歷里,克服挫敗,和復雜的現實。這樣的性格延續到他退役后的生涯,放棄在體制內做教練或管理工作的穩定,轉而投身商海,致力于推動花樣滑冰在中國的職業化發展。

見到佟健時,依舊能感受到他身上散發出的作為運動員沉淀的力量感,言語間則透露著他在商界摸爬滾打多年的思考。2015年告別競技賽場后,佟健去光華管理學院上了EMBA,成立自己的公司。2018年,他和龐清一起打造的冰上藝術中心正式投入運營。2019年,他們又開辦了冰雪學校。2022年1月,中華全國體育基金會龐清佟健冰雪夢基金在京成立。今年年初,他們又和華體集團共同出資,成立了北京華體翼翔冰上運動文化有限公司。

“我選擇創業做這個事情,是因為我認為體育應該是陪伴人一生的事業。”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佟健從體育職業化入手,希望打造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在這個產業鏈上,培訓是基礎,演出是展示,比賽能轉化價值。培訓、演出和比賽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形成一條通路。

這8年來,佟健從花滑演出的參與者變成組織者,用自己的行動和理念一次次向外界展示了花樣滑冰職業化的可能性。從運動員培養到運營團隊建設,從花滑演出IP打造到帶動行業發展,佟健更多是在摸索,在市場變化中摸索,在需求變化中摸索。不變的,是他“以人為本”的理念。

花樣滑冰職業化的這條道路上,佟健有著自己的篤定,也已經付出了諸多實踐。

9月20日,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冰夢絲語》發布會舉行,這場國際高水平的冰上演出將在十一期間在此上演。17位國際一流的花滑選手將同臺亮相,其中包括冬奧花滑女單冠亞軍謝爾巴科娃、特魯索娃、扎吉托娃等。在佟健看來,這場即將到來的演出是一次試水,也是對市場判斷的一次印證。

當然,佟健關注的不僅是這場演出能否取得成功,還有未來更長遠的規劃:下一個8年,下下個8年,花樣滑冰在中國市場的職業化發展又是一番怎樣的圖景?能否成為陪伴人一生的事業能否讓更多人愛上花滑?這些問題,佟健仍在努力用行動去找尋答案。


“花滑演出是職業化發展的平臺”

“挺有意思”,這是佟健2000年第一次和龐清一起出國參加職業花滑演出的初感受。

那時的他們對于商業冰上演出充滿新鮮感,畢竟長久以來,中國花滑運動員都被看作是技術派,演出打破了這一的陳規,讓他們不用拘泥于技術難度和評分標準,而是將技術轉化成表演。

這次出國演出只是他們職業生涯中的一個起點。在接下來的幾年里,他們在多個國家和地區巡回演出,并學習了更多新的理念。后來佟健明白,花滑演出是運動員職業化發展非常好的一種展現模式,也是為什么國外的花滑運動員退役后能在世界各地參加商演,帶來更多收入。

“花滑運動員不可能老是代表國家在國際賽場上去爭金奪銀,總會有退下來的那一天,退下來之后怎么選擇?”這是他們一直思考的問題。大多數運動員在離開相對封閉的運動隊之后,都面臨著轉型的困難和迷茫。從22年的競技生涯中轉軌,佟健雖然沒有體會到從競技賽場轉型的失重感,但他更關注自己能為別人做什么。

國外花滑運動員的職業路徑讓他們對花樣滑冰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我們想要做的,就是把這種職業化和市場化的理念和模式帶到中國來,讓更多喜歡花滑的人能夠從中受益。”佟健說,“無論是競技人才還是普通愛好者,都應該有機會繼續從事這項運動,或者成為演出的執行者或者演出的參與者。我的技能能夠換得價值,能夠換得我生活資本,這是最核心的。”說簡單點,就是讓冰雪從業者有份體面的收入。

他很確信,如果想真正實現這個目標,眼睛還是需要盯著職業化和市場化。

順著佟健的視線,窗外國家速滑館“冰絲帶”的冰面閃爍著光芒。再過幾天,這里將上演一場匯集眾多奧運冠軍的全明星花滑演出,《冰夢絲語》——Magic on Ice。

“Magic On Ice”是龐清佟健團隊創立的系列冰上演出品牌,2016年起開始運作,以專業、職業運動員演出為主。

“我們策劃這場演出,也是想探索冰上演出的市場潛力。”佟健說,冬奧會期間花滑及選手的熱度給他們帶來了信心,“冬奧會的花滑Gala秀表演大家都知道,也非常受歡迎,這充分說明觀眾對高水平的秀演是有需求的,那么我們就要考慮如何滿足這種需求,打造一個有周期性,有固定時間,能夠形成觀眾習慣的冰上演出品牌,讓它成為一個知名的IP,帶動整個產業發展。”

而除了“Magic On Ice”這樣的頂級的冰上演出品牌,他們也嘗試過劇目式的花滑演出。這類表演不僅能展示技術,更注重演員的戲劇表演或者舞臺表演天賦。比如北京2022年冬奧會賽時期間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大劇場首演的冰上舞劇《WE ARE ONE》,以及《Dream on Ice》。在海外,“歌劇+花滑”“時尚+花滑”為主打的商演品牌也已經出現。

“所有的這些劇都是文化創新的一部分,我們也一直在不斷地嘗試和探索。”佟健說。近年來,國內小眾文化市場不斷涌現出成功“破圈”的范例,作為具備藝術元素的花滑,或許也有著相同的可能性。


“13歲以后,人才斷崖式下跌”

當然,一項運動商業化的成功與否,不僅需要市場的認可,還需要人才的支持,而這恰恰是佟健在推動花樣滑冰職業化的過程中面臨的最大挑戰。

“就國內花滑俱樂部而言,13歲以后人才會有斷崖式的下跌,大概90%以上孩子不再從事這個項目,這對我們來說這個是真正的難題,也是制約花樣滑冰職業化的根本障礙。”佟健坦言。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打造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他把這個過程描述為“常態化可持續生命周期”,從前期訓練,到成為運動員,再到退役后的再就業。完整的產業流程會讓家長們更有信心,更愿意讓孩子接觸花滑,為這個行業帶來更多的人才。

“如果我們能夠給運動員提供一個良好的職業發展路徑,讓他們在學業、就業、收入等方面都有保障,那么就會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我們。這就像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我們要先做出一個示范效應,讓大家看到花滑運動員的價值和未來。比如說我們培養出來的運動員可以選擇更好的學校,退役后可以在花滑產業中發揮自己的優勢,擁有更多的機會和選擇。”佟健說。

打通職業化的通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經常被視為典范的日本花滑產業,也經過了20多年的發展和壯大。據日本flip-flop WORLD統計,日本目前注冊的花滑運動員有16614人,其中在役人數約3600人。這一數字在近幾年得到了較快增長。花滑愛好者也日益增加,尤其是針對青少年的冰雪培訓產業日益繁榮。如今的日本已經擁有了能夠支撐花滑商演的肥沃土壤,其中不乏純本地選手支撐起來的商演。

正因為如此,佟健把自己所做的事情描述為“以人為本”的職業化體育轉型,以人的生長周期、年齡增長為基準,而不是單純地做生意。

好在這幾年,外界對于運動員的認知已經發生了改變,北京冬奧會上新一代的運動員讓佟健感受到了這種變化。

“其實冬奧遺產有一部分是我們能看得見的資產,還有一些人文方面的一些事,就是改變了社會大眾對職業運動員的這種認可理解。蘇翊鳴、朱易、谷愛凌等一批年輕運動員已經展現了自己的風采,他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把自己的理念和未來的職業規劃說得很清楚。這已經超出了普通老百姓對職業運動員的認知,這樣的改變是很重要的一步。”佟健說。

不過培養出一個花滑運動員并不簡單。走職業道路,意味著更高的訓練要求、更長的訓練時長、更多的學費、時間和精力。

“未來我們也想要做類似于市場讓利、政府補貼、場地方平衡等措施。我們希望能夠用一塊錢培養三個人,而不是現在用一塊錢培養一個人。”佟健說,以往選拔人才,區級體校到市級體校,再到市級專業隊、國家青年隊、國家隊。

“而現在我們有公益基金的渠道。如果有青少年想要接受培訓,可以申請我們龐清佟健青少年國際發展計劃的基金。這個計劃就是專門為培養競技人才而設立的,只要是有潛力的,就可以申請獎學金,獲得全國前三名學費免費。因為我是競技選手,對競技人才培養也是我的一個職責。”

這些都是慢功夫,但改善的每一個點,都意味著距離佟健心中的目標更近一步。


“摸索,不斷調整狀態往前走”

在接受體壇經濟觀察采訪的一個多小時里,佟健一邊回答著各種問題,一邊不忘轉過頭,和身后的團隊工作人員示意。他要確認今天的行程是否安排妥當,要照顧好和他一起來參加發布會的那些年輕運動員,要處理好各種細節。這種事無巨細的態度,讓他能夠在創業的道路上應對各種變化。

作為一名前國家隊運動員,他對體育行業有著更深刻的理解,不像其他創業者那樣急于向資本敞開懷抱,而是專注于探索和實踐自己的想法。“對資本來說,規模和利益是最重要的,但我要做的是找到一個最合適的路徑,把職業化的模式能夠做下來。”這是擺在他面前的一個大課題。

沒有一個花滑演出品牌可以在平地之上起高樓。

“如果今年我們的演出做得還不錯,即便可能沒賺錢,但收獲了不錯的反響,那明年呢?我們要不斷地總結經驗、改進創新,最終找到一條最適合我們的通路。到那時,參與演出的運動員會更多、更優秀,合作機構會更廣、更深入,市場需求會更旺、更熱烈,我們也會需要資本的力量來助一臂之力,讓資源和資金都能發揮最大的效益。”佟健說,“我覺得要想把這個事能夠做得長久,對于我來講最起碼有50%以上的可能性,我們再去試資本。

在摸索試探的過程中,他嘗試了多種不同的演出形式和受眾群體,從校園演唱劇到駐場小演出,從國內巡回到海外劇場,每一次都是新的挑戰。

2016年11月,龐清佟健創造了中國首部校園冰上劇,是國內乃至全世界第一部專業花滑團隊與學校合作的花樣滑冰舞劇;2017年的平安夜,他們帶領著“Magic On Ice”冰雪表演團隊,在北京五棵松華熙LIVE·hi-up開啟了駐場演出;2018年,他們開始在國內開啟巡演模式,將花滑演出帶到更多的城市;2019年,他們遠赴日本,為俱樂部的小學員提供國際表演的舞臺;2022年2月,推出了原創冰上劇目《WE ARE ONE》,嘗試劇目式演出方向。

“在國內我們做的品類是最豐富的,但沒有抓住一個模式一直做下去,因為我們在復盤這幾種模式,分析它們的優缺點,最終選擇一個賽道去不斷打磨。”

佟健沒有給自己設定一個時間表,他只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

“我們根據階段性的成果,去募集相關的資金和發展需求,而不是盲目的追求速度規模,去追求資本轉化。我認為想要長久地做好這件事,最重要的是打通通路,這個過程中你得經歷更多的事情,把想法落到實處。步子邁得踏實一點,把一些想法變成事實了,才知道到底好不好。”

現在,《冰夢絲語》——Magic On Ice這場即將上演的超豪華冠軍級陣容的演出,讓佟健仿佛重新回到那個初涉花滑演出的年輕時代。他不僅要與搭檔龐清展現出完美的配合,還要與全球最受歡迎的俄蘿套娃共同演繹一場視覺盛宴。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佟健期待,這場演出能在國內引起轟動。

“我們想要把最好的一面呈現給大家,看看我們對市場的判斷是否正確。如果我們能夠推動這個產業的發展,或者能夠樹立一個榜樣,那就太好了。我覺得這才是我創業的意義所在。”佟健說。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相關閱讀

權威源自專業

“體壇+”是體壇傳媒集團旗下《體壇周報》及諸多體育類雜志的唯一新媒體平臺。 平臺匯集權威的一手體育資訊以及國內外頂尖資深體育媒體人的深度觀點, 是一款移動互聯網時代體育垂直領域的精品閱讀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