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亞運會電子競技大項之下共設7個子項目,全部賽程從9月24日一直持續至10月2日。
和平精英亞運版本是所有電競子項目中唯一有多支隊伍同場競技的團體項目,21個國家或地區的運動員們需要經過最多五輪賽程才決出最終的金牌歸屬,該項目的決賽則被安排在意義特殊的10月1日晚間。
賽前,中國隊是和平精英亞運版本奪金的最大熱門。從復賽階段開始,韓國隊卻成為半路殺出的一匹黑馬,曾經在亞運征途賽事中以較大時間差落后于中國隊的他們一度在階段賽上領先中國隊,展現出了非常強的臨場適應能力。
最終的決賽在中國、韓國、印尼和中國臺北四隊之間展開,此前面對韓國隊在總成績上的步步緊逼一直都保持低調的中國隊終于展現出了真正實力。共有四局的決賽中,他們牢牢將領先優勢從頭保持到結束,當外界一致認為和平精英亞運版本單局時間大致在12-13分鐘的前提下,中國隊在決賽多次將單局成績突破了12分鐘,最終以44分36秒943的成績穩穩收獲了這枚金牌,兌現了運動員們賽前“讓中國展現亞洲速度”的承諾。這一成績也成為了亞運會歷史上首個電競項目的亞洲紀錄!
在杭州亞運會開始前,國際奧委會就電子競技項目議題做了進一步討論,并最終成立了電子競技委員會,可謂在電競入亞的組織問題上邁開了建設性的一步。
但電競距離進入奧林匹克的大家庭究竟還有多遠?這不是從委員會的成立上就可以直觀得出結論的。加之長期以來國際奧委會對于電競真正的形態認知與傳統理念本就有所出入,換言之,奧林匹克視野中潛在的電競項目更多是以電子體育的形式所呈現,這都要求電競與傳統體育的共存模式需要具體案例作為力證。
這或許是本次亞運會上和平精英亞運版本項目格外受到關注的原因之一。
沒有選擇已經在玩家層面取得成功的傳統玩法,而是將賽車競速、射擊、定向越野等傳統體育概念融入和平精英的虛擬世界中,最終以類似冬季兩項的團隊競速模式與觀眾見面,這是和平精英亞運版本對電競體育化訴求給出的解答。
這些向傳統體育精華致敬的設計理念也為和平精英帶來了電競歷史上的首個亞運會紀錄。在傳統的電競賽場上,多數項目依然是將擊敗對手作為判定勝負的唯一標準,和平精英亞運版本的參考數值則是時間,這不同于其它所有電競子項目,又與田徑、賽車等競速類體育項目相同,這是其競技模式所決定的。
正因如此,中國隊在和平精英亞運版本決賽中創造的44分36秒943,也就自然成為了電競在亞運會上的第一個亞洲以及賽會紀錄,和平精英亞運版本身上的競技體育氣息隨著這項紀錄的誕生又濃厚了幾分。
而當我們在亞運落幕的風口回望這次電競的亞運首秀,和平精英在亞運版本上所做的更多體育化探索無疑也是成功的。
在現場和線上觀眾的高度關注下,和平精英亞運版本多團隊競賽讓比賽本身變得格外激烈,即使沒有隊伍之間的直接肉搏對抗,比賽中的每一次跳臺、每一輪打靶都能輕松點燃觀賽氣氛,偶然發生的翻車、脫靶等失誤也讓比賽在保持絲滑觀賽感的情況下增添了波瀾起伏,在賽車和打靶充分降低電競項目觀賽門檻后這些賽場內容的精彩程度也得以進一步放大。
精彩的賽場故事和經典的競技小插曲,都是一個合格的競技體育項目不可或缺的部分,這些要素在和平精英亞運版本的比賽中都能看得到,為亞運會而生的和平精英亞運版本,其最終圓滿經受住了整個傳統體育領域的檢驗。
而在亞運版本之前,和平精英就已經在做很多與傳統體育相互融合的嘗試了。
在職業層面,和平精英大舉投入,2022年項目賽事總獎金已經接近2500萬美元,如此動作下其快速成為海外電競市場的熱門投資項目,賽事品牌誕生三年,和平精英已經在全球擁有21個賽區,輻射俱樂部超過200家。此次杭州亞運會,如泰國、緬甸等部分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參賽隊就全部由和平精英海外賽區職業選手組成,他們在和平精英鋪設的海外賽事體系和賽區生態中成長,讓和平精英電競的全球競爭力逐年攀升。
這種競爭加劇的氛圍最終也帶動了國內和平精英職業電競的積極性,2022年中國大陸賽區和平精英最高級別聯賽PEL的種子隊伍在全球總決賽中丟冠,進一步刺激了國內聯賽、俱樂部以及選手的求勝欲望,“復仇”基調之下2023年的和平精英全球總決賽刺激程度也許還將繼續升級。
要知道,和平精英全球總決賽在近年來和平精英項目的全球性布局下其實早已名聲在外,2022年就已經收獲了觀賽時長超2700萬,觀賽人數超過8億的成績,和平精英這套保證職業土壤高競爭的戰略最終反哺到了玩家和觀賽基數上,為項目亮相亞運會鋪墊了穩固的認知基礎,也成為其體育化探索中增強硬實力的關鍵一環。
另外,這些年來和平精英在夯實項目全球生態的戰略外一直在向傳統體育取經,主打的便是在探索體育的過程中主動擁抱體育。
聯合CBA的上海大鯊魚推出體育化宣傳片、與UFC一同打造精英訓練計劃、在巡回賽開啟節點上與F1賽車場開啟破圈同源聯動,這些都是和平精英在PEL聯賽中與傳統體育成員間已經開啟的故事。同時還有在聯賽直轉播中引入心率監控等體育化機制嘗試,科普運動科學的同時這套系統也成為了賽事內容的一部分,是兼顧健康和賽場娛樂化的調整,受到了聯賽觀眾的好評。
對于和平精英項目來說,研發亞運版本并讓其在亞運會上成為數字射擊的載體,為數字化競技這一國際奧委會力推的新概念證明,這是其體育化探索中擁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但作為一個力求實現充分體育化的電競項目來說,這只會是階段性的小結,和平精英的體育化探索其實一直在進行,即便在杭州亞運會落幕的未來也會繼續堅持下去。
在傳統體育中,四年是個非常特殊的循環,奧運會、亞運會甚至是世界杯,都是以四年作為一個半賽周期進行。當運動員結束完上一個周期的賽事,是去是留?目標幾何?留給他們的是對下一個周期的思考。很明顯,隨著杭州亞運會落下帷幕,首次進入亞運會的電子競技以及和平精英亞運版本項目也都將面臨這樣的思考。
對于和平精英亞運版本項目來說,他們剛剛結束了一段意義非凡的里程,數字射擊的首金、電競的第一個亞洲紀錄都與這個項目深深綁定,和平精英亞運版本與其背后的和平精英項目需要做的應該還是保持探索與加強深耕。
和平精英亞運版本在杭州收獲喜人,但競技體育的靈魂也正是在于持續的突破和自我推陳出新,當今所有的傳統體育競技項目幾乎都已不是最古早的樣子。在已經悄然開啟的名古屋亞運周期中,如何讓和平精英亞運版本更好看,更加與傳統體育融合,更不負數字體育之名,將會是和平精英需要去深深思考的問題。
而對電競來說要考慮的部分則更加深刻,作為全行業苦苦期待了超過20年的重要事件,保持未來在亞運會上的高光表現以及將入奧進程持續推進或許更值得業內去費精力思考。
即使成功加入了亞運會,但電競項目在轉播、賽程、規則等方面依然還有可以優化的空間,而當項目的客觀事實在與IOC之間存在落差的情況下,電競項目應該作何改變?
IOC認可的電競更多是數字化的體育,讓競技體育嫁接到虛擬環境中展開競賽,這不難讓人聯想到亞運會上的和平精英亞運版本項目,奧運會傳統項目中的射擊、飛碟等項目都是高還原的呈現,賽車等非奧項目的影子也可以從中看到,這套讓電競和體育實現數字化“合影”的模式也許會在接下來的全新亞運周期,甚至奧運周期成為競技體育領域討論與嘗試的主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