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屆歐洲杯皆聯辦,歐足聯接下來如何進退?

歐足聯宣布英國&愛爾蘭獲得2028歐洲杯主辦權,意大利&土耳其獲得2032歐洲杯主辦權,這意味著歐洲杯主辦的形式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
歐洲杯1992年在瑞典舉辦的時候,仍然是8隊參加,1996年在英格蘭舉辦時擴大到16隊,2016年在法國舉辦時又擴大到24隊參賽。
從目前看,24隊參賽有可能是長期形態,如果繼續擴軍到32隊,將會讓預選賽失去價值。
獲得2028和2032主辦權的國家,其實都是2016歐洲杯申辦的失敗國。
2008年,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希望聯合申辦2016歐洲杯,但是計劃胎死腹中,因為歐足聯當時反對超過2個成員協會聯辦的方案。
最后,法國、土耳其和意大利的申辦進入投票表決程序,意大利第一輪就出局了,法國在第二輪投票戰勝土耳其拿下主辦權。
土耳其還有意繼續申辦2020歐洲杯,意大利之前已經在申辦2012歐洲杯時失敗,對于是否繼續申辦,內部已經出現懷疑態度。一個重要原因是當時的歐洲國家普遍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歐足聯也明顯感覺到,在一國或者兩個小國舉辦24隊歐洲杯,可能給主辦國造成不小的經濟負擔。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或者可以無所畏懼地舉債大興土木的國家,從東到西,只有那么幾個。
所以,2012年歐洲杯剛結束,普拉蒂尼就以“慶祝歐洲杯60周年”的名義推出了歐洲杯多城市聯辦的方案。這一方案在極大程度上免去了主辦國的財政支出壓力,利用現有設施居多,重要階段的比賽放在硬件基礎最好的倫敦。普拉蒂尼非常為之驕傲,但他因為丑聞早早下課,無法站在看臺上目睹自己的杰作。
多個城市聯辦歐洲杯的方式展示了很多新意,也體現了當代歐洲一體化進程的諸多成果,但從操作角度說,問題也暴露了很多。
大賽的舉辦涉及到歐足聯和主辦國政府的溝通,同時和十幾國政府溝通可不那么容易。
普拉蒂尼在推出這個方案之前,拿U17歐少賽做過實驗,每個小組放在不同國家,但舉辦小孩的比賽和舉辦全球矚目的歐洲杯差別太大了。再加上疫情影響,2020歐洲杯推遲到2021年舉辦,并出現了布魯塞爾球場工程延期被取消資格、都柏林和畢爾巴鄂的主辦資格因為防疫問題,轉給圣彼得堡和塞維利亞等變故。13城最后變成11城。
2020方案等于是突然邁出一大步,2024年回歸2016模式,由歐洲經濟最強的德國單獨舉辦,等于是后退了一步。但歐洲還有另一個德國嗎?所以,歐洲杯仍然只能回到聯辦的路子上。2028英&愛聯辦又是激進的一步,因為這涉及到5個成員協會,但由于其中4個成員協會來自英國,歐足聯需要建立溝通的政府數量減少到了2個:英國和愛爾蘭。
這可能是英愛聯合方案戰勝維京-薩米圈和東南歐方案的重要原因。
之前存在過的別的方案包括:
1.丹麥、挪威、瑞典、芬蘭聯合主辦,同時有法羅群島和冰島參與組織活動。
由于西葡在歐洲國家的支持下申辦2030世界杯,伊比利亞方案自然不會得到優先考慮。維京-薩米圈和東南歐方案的問題如上面所說,歐足聯并不想為一屆大賽的舉辦而和多個政府同時打交道。2023年U21歐青賽其實是一次有暗示性質的排演,比賽在羅馬尼亞和格魯吉亞舉行,小組賽淘汰賽在2個半區分頭舉行,只有一個決賽隊需要進行跨國旅行。U21歐青賽比起U17更重要,要求更多,從實驗結果來說,歐足聯可以接受距離較遠的跨兩國聯辦。
意大利和土耳其很明顯在內部和歐足聯高層有過非常默契的溝通,兩國一開始單獨提出申辦2032歐洲杯,在今年7月份突然宣布改變方案為聯合申辦。
再加上歐足聯拒絕了俄羅斯對2028和2032歐洲杯的主辦申請,這就意味著意大利&土耳其聯辦方案成為定局。
相對于2024歐洲杯
回退的一
步,2028和2032的兩國聯辦,又算是向前再度邁出一個不大不小的步子。
未來的問題是,這向
前一步之后還要怎么走,如果很難找出2個合適的申辦國家怎么辦?
以2032歐洲杯申辦為例,歐足聯對申辦方案的要求其實非常嚴格:
包括10個體育場,其中1個必須有6萬個座位,1個(最好是2個)必須有5萬個座位,4個必須有4萬個座位,其余3個必須有3萬個座位。
挪威最大的體育場容量不到3萬(烏勒瓦爾,2.8萬),瑞典只有斯德哥爾摩的友誼體育場達到5萬容量,另一個Tele2競技場3萬個座位,人工草皮,其他如老牌球隊馬爾默、哥德堡的主場都只有2萬個座位左右,丹麥只有哥本哈根公園球場(3.8萬),以及布隆德比(2.9萬)勉強達標。如果按照歐足聯的標準去擴容,未來會面臨大面積看臺空蕩蕩的景象。但如果不擴容,按照上面的標準,就算這些國家經濟發達基礎設施不錯,也沒有申辦成功的可能。
所以,2028和2032歐洲杯的兩國聯辦模式,可能也只是近期最合適的選擇。在未來,歐足聯仍然必須研究新的形式,避免歐洲杯按照目前標準只能落戶相對較大國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