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運動產業追風開跑,三萬億藍圖將如何描繪?

體壇產經10-31 07:03 體壇+原創

二條.jpg

2023中國戶外運動產業大會于上周末在洱海之畔圓滿落幕。

這是一場匯聚戶外運動產業各方力量的盛會,來自政界、學界、業界,以及戶外運動達人、奧運冠軍等百余名嘉賓,共同探討了戶外運動產業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經濟司司長、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經濟部部長楊雪鶇在開幕式上發布并解讀了《中國戶外運動產業發展報告(2022-2023)》,揭示了戶外運動產業在新冠疫情后的恢復和蓬勃發展,并指明戶外運動產業將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

值得一提的是,大會開幕前夕,國家發改委會同體育總局等5部門聯合印發《促進戶外運動設施建設與服務提升行動方案(2023—2025年)》,方案提出到2025年,將戶外運動產業總規模提升到3萬億元的目標。

在政策利好和行業合力的推動下,萬億級別戶外運動市場藍圖變得愈加清晰。

戶外運動消費復蘇強勁

運動裝備助力發展

戶外運動,是人與自然的親密接觸。我國地域遼闊,山水陸空豐富的自然資源,如何在“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搭建橋梁,戶外運動發揮著重要作用。

去年底,國家體育總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的《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就明確提出,要促進區域戶外運動產業協調發展,并結合各地特點創新性地提出了“五區三帶” 戶外運動產業空間布局。

如今,從登山、攀巖、騎行、路跑等傳統戶外,到飛盤、槳板、陸沖、腰旗橄欖球、匹克球、city walk等新興戶外運動,從陸地戶外運動,到水陸空全域拓展,各類戶外運動相繼爆火,催生了一大批戶外迷。

《2023中國戶外運動產業發展報告(2022-2023)》(以下簡稱《產業發展報告》)指出,2022年至2023年,中國戶外運動產業繼續升溫,冰雪運動、路跑騎行、越野露營等呈現出爆發式增長。

據攜程網數據,2023年上半年,與戶外運動相關的訂單量較2022同期大幅增長79%,與疫情之前的2019年同期相比,訂單量增長221%,復蘇動力強勁,市場規模已超過疫情之前。另據智研咨詢估算,2022年和2023年戶外用品市場規模分別達到1817億元、2091億元,年均增長率達到7.3%。

與此同時《產業發展報告》指出,戶外運動人均消費水平呈現穩步增長。以冰雪運動為例,中國旅游研究院冰雪旅游專項調查數據顯示,“2021-2022冰雪季我國冰雪旅游人均消費1378元,較2020-2021冰雪季增長29.88%。”

“戶外運動是推動體育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也是一個充滿潛力的產業。”上海體育大學教授黃海燕在接受采訪時如是說。而從歐美國家的經驗來看,戶外運動裝備能夠極大地促進戶外運動經濟的繁榮。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戶外運動用品市場規模超過2000億美元,其中歐美地區占據了半壁江山。

凱樂石品牌創始人鐘承湛在采訪時回顧了中國戶外運動品牌的發展歷程。他提到,上一次中國戶外運動品牌迎來快速增長的時期是2009年至2013年,但那時的增長并不完全是戶外運動需求,缺少市場基礎,所以在2016年就遇到了增長瓶頸。

“而這幾年,尤其是最近三年,整個戶外運動市場爆發得非常快速,這對于我們這樣多年深耕戶外運動的品牌來說,能夠抓住這一次的風口紅利,也算是一種幸運。”鐘承湛說。

從調研數據來看,國內戶外運動裝備市場的發展,冰雪運動、登山徒步、騎行露營等各類裝備在過去一年的生產銷售均明顯增加。其中冰雪運動裝備制造步入快車道,2022年,中國冰雪裝備器材產業預計年銷售收入將超過200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速20%以上。水上戶外運動裝備和登山徒步騎行露營裝備則穩步發展,隨著生產技術的不斷積累,本土品牌快速崛起,表現出很好的發展勢頭。

戶外運動場景加速拓展

品牌化漸成行業趨勢

在過去三年里,戶外運動的熱度不斷攀升,人們對于自然和健康的向往也日益強烈。從飛盤、皮克球等輕松有趣的戶外活動,到City Walk等融入城市風貌的戶外探索,再到露營、騎行等更加開放的戶外場景,戶外運動已經成為了大眾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露營作為一種能夠讓人們與自然親密接觸、享受自由和放松的戶外方式,更是受到人們追捧。

《中國戶外運動營地產業發展報告2023》(以下簡稱《營地發展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戶外運動營地產業規模為2060億,到2025年將達到2900億,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增長潛力。

《營地發展報告》還指出,國內戶外運動營地正從單一的產品服務向完整的產業生態體系轉變。截至2023年9月,全國戶外營地相關企業約11萬家,其中核心企業3.4萬家,上下游關聯企業7.3萬余家,形成了一個涵蓋規劃設計、設備制造、運營管理等多個環節的產業鏈。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還提到了品牌化發展和資本投入兩個方面。隨著戶外運動營地產業規模的持續增長,品牌化發展也成為越來越多的戶外目的地營銷的發展方向。而從投資規模來看,戶外運動營地教育和營地休閑板塊成為資本寵兒,汽車自駕運動營地因其發展早,市場培育成熟,投資規模也超過了千億。

不僅是露營等休閑戶外活動發展迅速,帶有競技屬性的戶外運動賽事也日益受到各地體育主管部門重視,且賽事呈現出品牌化的趨勢。

據觀察,國內戶外運動賽事涵蓋了山地戶外運動、水上運動、航空運動、冰雪運動、汽摩運動等多個領域,以及馬拉松、鐵人三項、馬術、高爾夫等其他運動。2019年,全國范圍內共舉辦馬拉松及相關路跑賽事1828場,總參賽規模為712.56萬人次。2021年全國共舉辦447場自行車賽事。2023年深圳市舉辦50余項帆船帆板、賽艇、龍舟等水上運動賽事。

黃海燕認為,戶外運動賽事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是品牌化的管理模式。

“從政府打造的定位的角度,打造成一個品牌賽事,要有專業的團隊,要有專業化的運作能力,要讓這個賽事有地方的標識。但從C端的體驗來說,老百姓的參賽體驗也非常重要,好的體驗意味著好的口碑。”

他同時指出,在戶外運動賽事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協同和合作是當中重要的一環。“在過去幾年中,我們清晰地看到,自從將賽事與消費聯系在一起之后,現在整個大戶外運動領域有了很多可以與大型平臺嫁接的機會。而隨著戶外運動的受眾越來越多,參與的人群也越來越龐大,在這個發展過程中,我們也需要妥善處理好發展與安全之間的關系。”

萬億藍海市場快速發展

戶外運動市場的火爆,不僅反映了消費者對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也催生了眾多戶外運動企業的蓬勃發展。從數據上看,這一領域的盈利能力和投資吸引力都呈現出穩步上升的趨勢。

近三年國內7家戶外運動上市公司的營收總額合計實現了穩定增長。2020年至2022年三個年度分別達到102.47億元、141.8億元,146.63億元,2021和2022年度分別較上一年度同比增長38.38%、3.41%。同期,7家公司中有6家實現較高的凈利潤水平,7家公司凈利潤加總分別達6.38億元、7.5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22%、17.65%。這些數據表明,戶外運動上市公司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和發展潛力。

而在投融資領域,戶外運動也成為了體育產業中的一匹黑馬。據CVSource提供的中國股權投資數據,2021年全年戶外運動投融資事件共9起,在所有體育投融資事件中占比約為17.6%;2022年全年戶外運動領域投融資事件共8起,占比提升至21.6%;2023年上半年戶外運動領域投融資4起,在所有體育投融資事件中占比進一步提升至30.8%。而從被投企業的交易輪次看,投資人更多偏好于發展初期的企業。這說明,社會資本對戶外運動產業的樂觀態度和信心。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23年上半年,全國體育投融資事件總計13起,投融資總交易金額為1.95億元,比2022年有明顯下滑。在體育行業整體低迷的情況下,戶外運動領域仍保持了較高活力。

“在整體的投融資環境中,大家現在還是比較謹慎和理性的,首先要看重企業的基本面,其次要考察它的發展潛力。”龐曉峰表示,項目特色突出和賦能能力強的戶外運動營地目前受到資本市場的追捧,以中小微民營企業為主的民營資本唱主角。

社會資本對戶外運動產業的樂觀態度,對從業者來說,無疑是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可以預見,在未來,戶外運動的市場需求將持續激發戶外產業鏈的創新活力,更多的資本涌入將促進相關行業的融合和升級。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相關閱讀

權威源自專業

“體壇+”是體壇傳媒集團旗下《體壇周報》及諸多體育類雜志的唯一新媒體平臺。 平臺匯集權威的一手體育資訊以及國內外頂尖資深體育媒體人的深度觀點, 是一款移動互聯網時代體育垂直領域的精品閱讀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