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緣奧運 再遭打臉的“女足發展方案”該如何修正?

嚴益唯11-02 14:44 體壇+原創

本報足球評論員嚴益唯

中國女足在奧運預選賽亞洲區的第二階段比賽中,未能晉級,提前失去了2024年奧運會的入場券。一年前,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財政部、中國足協聯合印發了《中國女子足球改革發展方案(2022-2035年)》(本文簡稱“女足發展方案”)。這份“女足發展方案”提出了,2023年女足世界杯以及2024年奧運會爭取進入前8名的目標。遺憾的是,中國女足的實戰結果,距離這兩個目標相去甚遠。一年之內,“女足發展方案”連遭打臉。這,只能說明,“女足發展方案”在制定這兩個目標的時候,有閉門造車之嫌,對自己和對手的情況都了解不夠。

該方案公布之后,記者就分析過“女足發展方案”中所提出的遠期和近期的成績目標,在十三年內要相繼完成,并不符合足球發展的規律,實現的可能性是很小的。相關的分析請見本人當時發表的《女子足球改革發展規劃能解“近渴”嗎?》一文,本文不再贅述。接下來,記者將圍繞這次奧運會預選賽第二階段比賽中關于海外球員的使用問題,分析“女足發展方案”該進行哪些必要的修正。

這次女足留洋球員的使用引人關注。除了王霜因傷未能入選之外,女足亞洲杯奪冠功臣,現效力于西班牙女超聯賽的唐佳麗未能入選,引起了較大爭議。唐佳麗的落選,可能與她目前的狀態沒有達到教練要求有關。水慶霞主教練在中韓比賽后表示,她與唐佳麗之間一直在溝通,并希望她通過西班牙聯賽,達到好的競技水平,回到球隊當中。我們應當相信,球隊的主教練才是最全面了解球隊情況的。而且,除了唐佳麗之外,基本上大家能想到的海外球員都召回了。所以,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這次中國女足的確很重視海外球員。但,如此重視海外球員,為何我們第一場還輸給了“閉門造車”的朝鮮女足呢?

于是,有人開始懷疑女足的海外球員名不副實。比如,有的人認為中國球員效力的海外的聯賽和俱樂部,水平并不高。也有人認為,中國女足球員在海外很多都是靠中方補貼才能拿到合同的,實力達不到海外高水平聯賽主力球員的要求,是政策性出國,意義不大。不可否認,“女足發展方案”公布后的一年內,中國女足到海外效力的球員越來越多。這,與該方案對女足留洋的支持是有直接關系的。該方案明確提出了“加大女足球員海外發展政策和經費扶持力度”。這種背景下,球員拿補貼出國并不奇怪。但是,因此否認女足球員留洋的價值,卻并不客觀。中國女足球員去海外效力之后,比賽能力的提升還是肉眼可見的。

比如,曾經的留洋球員楊莉娜,本次與朝鮮和韓國的兩場關鍵之戰中,都打滿了全場,只是與實力相對較弱的泰國隊的比賽中被輪換,替補上場。她顯然是球隊關鍵球員。有球迷發現,楊莉娜出國回來后,進步很大。作為“過來人”,楊莉娜在不久前的一次采訪中,也表示中國女足球員“有機會還是要出來鍛煉”。而且,楊莉娜也用她自己的經驗說明了,中國女足球員出國,未必一開始就要去最頂級的聯賽和俱樂部,找到能夠踢上比賽,合適自己俱樂部就好。顯然,去海外聯賽效力,當下仍然是中國女足球員提升實力的一個不錯的選擇。

那么,為何這次中國這么多海外球員,也無法幫助球隊戰勝這幾年與世界足球幾乎完全隔離的朝鮮女足呢?首先,朝鮮女足在亞洲范圍內實力本來就不弱。但是,從亞運會決賽可見,朝鮮女足與日本這樣踢現代足球的球隊相比,差距還是很大的。換言之,朝鮮女足這次贏了中國女足,并不是因為朝鮮女足比我們踢得更符合現代足球導致的。我們不能因此否定——“女足發展方案”中大力推動女足球員留洋政策的——價值。其次,中國女足這次三場比賽,球隊的狀態很明顯是低開高走。如果以中國隊與韓國隊比賽時的狀態,中國戰勝朝鮮的概率很大。中國女足這次狀態的低開高走,與海外球員長途旅行,加上時差等原因導致進入狀態慢有非常直接的關系。

實際上,因為海外球員未能盡快達到最佳狀態,從而導致其國家隊在重大賽事中首戰失利,是有先例的。2021年9月2日,以海外球員為主的日本隊主場0比1輸給阿曼,成為當年十二強賽一大冷門。后來,日本足協技術委員會主席反町康治總結這場比賽時,提到了日本隊當時備戰沒有對手充分,特別是海外球員的備戰情況不是很好。他說:“對于像我們這樣海外球員數量眾多的國家隊來說,9月是非常困難的時期。對于在歐洲俱樂部效力的球員來說,他們的賽季剛剛開始。有些球員需要在新任主教練的帶領下努力展示自己,而有些球員則需要適應球隊新采用的戰術。像富安健洋這樣正在與阿森納進行轉會談判的球員,也有無法參加亞洲最終預選賽首場對陣阿曼的情況發生。即使是在新賽季開始后只進行了2、3場比賽的情況下加入球隊,也很難完全專注于國家隊。無論是身體狀況的不穩定還是其它內外因素的不確定性,我們面臨著許多困擾。……對手(阿曼)在塞爾維亞進行了事先的集訓,準備充分地來到了大阪。……可以說,他們在精神和身體上以及比賽戰術方面都做好了比日本隊更充分的準備。”

但是,日本足協并沒有因噎廢食。他們不會因為國家隊征召海外球員各種問題而限制球員的留洋,恰恰相反,他們在杜塞爾多夫設立了歐洲辦事處,更好地服務海外球員。反町康治認為日本在十二強賽最后能夠超越澳大利亞,與他們能更好地征召海外球員有直接關系。去年十二強賽結束后,他說:“我認為日本能夠在高水平上保持綜合實力,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日本足球協會在德國杜塞爾多夫設立歐洲辦事處。我聽說,澳大利亞足球協會也開始考慮建立類似的基地,看到了日本的成果。如果是這樣的話,可以說日本在這樣的環境建設方面領先了他們一步。”

中國女足現在有不少球員有實力去海外聯賽效力,但是海外球員多了,國家隊也會面臨征召球員麻煩,以及球員狀態可能不能立即達到要求等現實困難。我們不妨學學日本足協,將來也考慮在歐洲設立辦事處,方便與歐洲足球俱樂部的溝通,這不僅可以更好地服務在歐洲踢球的女足球員,而且對于中國足球跟上現代足球潮流有諸多好處。

最后,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女足發展方案”現在最需要修正的就是,短期內不要再制定不合實際的成績目標。足球發展可以有夢想,但是前提是要有可行性。該方案中,中國女足走出去擁抱世界足球潮流的既定方向,千萬不要因為幾場比賽的結果而輕易否定。足協可以考慮采取更多具體的措施,保證球員能夠出去,還能更好地回來服務國家隊。總之,“女足發展方案”既然接連被打臉,就要搞清楚為啥被打臉,好的要保留,不好的要及時修正。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相關閱讀

嚴益唯

體壇周報資深記者

權威源自專業

“體壇+”是體壇傳媒集團旗下《體壇周報》及諸多體育類雜志的唯一新媒體平臺。 平臺匯集權威的一手體育資訊以及國內外頂尖資深體育媒體人的深度觀點, 是一款移動互聯網時代體育垂直領域的精品閱讀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