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掉隊”,清庫存后亟待“良方”

體壇產經11-10 07:25 體壇+原創

李寧最近有些“鬧心”。


產經fengmian.jpg

英雄聯盟S13全球總決賽八強淘汰賽,在LNG不敵韓國戰隊T1以0-3的成績落敗后,李寧的抖音官方直播間隨即被無數電競觀眾涌入,調侃其羽絨服不抗寒(韓),迫使直播提前結束,相關的電競產品也在當晚被緊急下架。在“雙11”到來的關口,這樣的負面風評對于李寧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尤其是遭遇股價和業績的雙重打擊之后。

10月末,李寧公布第三季度運營數據。截至9月30日的第三財季內,李寧的整體零售流水按年只取得中單位數增長,其中同店銷售同比下降中單位數。渠道方面,李寧零售(直營)渠道錄得超20%增長,但批發渠道只是低單位數增長,增速都明顯低于二季度,線上(電子商務)業務下降更明顯。

與此同時,李寧管理層將2023年銷售額指引下調至同比增長10%以下,此前為增長15%。

業績公布后的次日,李寧股價一路下跌,盤中跌至23.25港元,創下近三年來的股價最低點。自2021年9月達到105.07港元的峰值后,在短短兩年多的時間內,李寧的股價累計下跌近80%,蒸發超2000億港元的市值。


李寧今年以來線上業務、公司凈利潤和毛利率等均出現下滑跡象,上一次引起廣泛關注,還是在8月份公司披露2023半年業績報時,“增收不增利”讓李寧在包括安踏在內的其他三家港股國產運動品牌面前,成為唯一一個同比凈虧的公司。

彼時,有不少人對李寧的前景持樂觀態度,有媒體表示,回歸專業運動品牌的李寧正在收復失地,似乎再一次的抓住了企業持續增長的關鍵。

但就目前來看,調整品牌策略后的李寧,實際業績與市場預期之間顯然仍有一段路要走。




時尚和專業,既要與又要?


兩個多月前的半年報溝通會上,在談到如何平衡專業與時尚的關系時,李寧集團執行董事兼聯席CEO錢煒將二者比作成了樹干和枝葉的關系。他表示,夯實樹干,豐富枝葉,是李寧品牌對產品線的策略和重點,“盡管枝、干都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還是以專業運動為主。”


這位擁有優衣庫背景的CEO自 2019 年 9 月上任以來,帶領李寧公司開啟了新的變革。從2019年開始,李寧在公司財報關于集團的介紹里,加進了這樣一段愿景:致力于成為源自中國并被世界認可的,具有時尚性的國際一流專業運動品牌企業。



“具有時尚性的專業運動品牌”,意味著李寧要在“時尚”和“專業”兩條戰線上與友商展開競爭,既要迎合消費者的潮流喜好,又要贏得專業用戶的信賴,可實際情況卻是,李寧在“國潮”和“專業”之間,似乎還在尋找一個平衡點。

回看李寧這些年的發展,“國潮”是繞不開的關鍵詞。2018年紐約時裝周走秀后,李寧營收首次闖過百億關卡,樹立起“國潮一哥”的形象;2021年“新疆棉事件”之后,李寧又收獲了一波國外鞋服品牌的流量,當年營收同比增長56.1%,凈利潤也在暴漲136.1%后,達到40.11億元。

從2022年開始,李寧的年報中就不再提及“國潮”的字眼,品牌公關層面對外也一直在試圖擺脫這一標簽的束縛,展現更多元的品牌形象。

但當遇到重要的促銷節點,李寧又會推出一些與國潮相關的產品,比如“中國文化”系列和李小龍聯名系列,這些產品在李寧的官網和小程序上都占據了重要的位置。而在天貓旗艦店,肖戰同款的李寧中國文化系列衛衣,更是賣出了超過5000件。

當國潮的流量與實打實的銷量掛鉤,短期內,李寧在大眾心里“國潮風”的標簽或許并沒有那么容易解綁。

為何在吃到國潮風的流量紅利之后,李寧選擇主動解綁?這個問題,錢煒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雜志采訪時給出了他的答案:“‘潮’只是其中一片樹葉,會讓樹更好看,樹干是專業運動,只要健康怎么都能長葉子,一旦出了問題,樹就倒了?!边@也反映了當前運動品牌的定位趨勢。

從上半年的業績簡報來看,“專業為本”“聚焦產品科技升級”“強化產品專業功能性”“從專業引領大眾市場”成為了各大品牌的核心戰略,而鞋類業務的營收比重的提升,也說明了品牌對產品專業功能的重視。

也正是基于這樣的背景,在半年報中,李寧花了大量篇幅描述其專業功能性產品矩陣和核心IP的功能迭代,如超輕20、赤兔6及赤兔6pro、飛電3等搭載“李寧?”的產品,都在李寧上半年的財報中被重點突出,并且李寧還加大了對馬拉松、CBA等賽事IP的投入,力求在專業聲量方面將品牌與體育運動緊密結合。

回歸運動品牌本質的李寧,想要用多樣化的產品線來穩固大眾市場的份額,實現“長期主義”的目標。但“什么都會點”的李寧,似乎在時尚和專業兩條戰線上都沒有特別突出的優勢,反而在追尋高端化的過程中逐漸“掉隊”。




電商業務“失速”,業績不及預期



對比港股其他三家體育用品上市公司,李寧雖然不是唯一股價大跌的國產運動品牌,卻是罕見崩盤的一個。

10月16日,在特步與361度發布數據后,當日收盤價分別下跌2.07%和0.97%。10月13日,安踏發布數據后的股價跌幅1.8%。李寧集團股價20.7%的跌幅,遠高于另外三家公司。

李寧的業績表現,也與其他三家公司有著明顯的差距。根據第三季度的運營情況公告,安踏主品牌收入實現同比高單位數正增長,FILA品牌收入實現10%-20%低段正增長,其他品牌收入實現45%-50%的正增長。特步零售銷售收入實現同比高雙位數增長,361度主品牌線下渠道收入實現同比約15%增長,電商平臺收入實現30%增長。

相比之下,李寧作為最后一個公布第三季度運營情況的公司,在此次公告中,對于整體營收數據只字未提,僅僅只是略微透露了一些渠道零售表現、銷售網點增減和同店銷售數據的信息。

而在報告期內,李寧的電商業務下滑,尤其引起了業內的注意。

電商渠道是李寧的重要收入來源,占比約25%,在今年二季度,李寧的電商業務還實現了10%-20%低段的增長,但到了三季度,卻變成了低單位數的下降。國盛證券的研報指出,電商銷售數據下降,是由于去年同期的高基數、竄貨問題的影響以及清理庫存的折扣幅度較之前預期更高導致的。

在今年公布半年報時,李寧集團副總裁及CFO趙東升表示,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發生了遷移,線上購物熱度下降。

但李寧的線下業務也沒有取得預期的成績。從最新的三季報運營細節來看,李寧在國內的銷售網點數量(不包括李寧YOUNG)為6294個,與年初相比,凈增加了-1個。這與李寧年初設定的門店擴張目標250家相去甚遠。



李寧的門店數量增長停滯,或許可以用“優化渠道結構和提升渠道效率”來解釋,但是李寧的同店銷售卻難以讓人信服。李寧公告顯示,以去年同期已投入運營的李寧銷售點計算,截至9月30日,整個平臺同店銷售按年“錄得中單位數下降”。這意味著,經過一輪“優化”的線下門店,銷售額還不如去年的水平,其中批發渠道下降更為明顯,達到了10%-20%。

消費者對價格更加敏感、消費情緒不如預期,使得均價高于同行的李寧面臨更大的庫存壓力。




加大力度清庫存,繼續穿越“周期劫”



不過換個角度來看,至少目前李寧也在更加積極地清理庫存及管理竄貨問題。

經過上半年的打折促銷,李寧的存貨周轉期天數繼續領先行業。根據浦發國際研究的數據,截至6月底,李寧的庫存水平和庫齡結構都同比保持在健康的水平。庫存中的新品(6個月及以下面市的產品)占比提升了5個百分點,達到了88%。



在零售市場低迷的背景下,運動品牌都把清庫存作為重中之重。但是,目前看來,國內外的頭部運動品牌都面臨著不小的壓力。上半年,除了李寧的存貨周轉天數在2個月以內之外,其他品牌的存貨周轉天數基本都在3個月以上。其中安踏的平均存貨周轉日數高達145天,特步的平均存貨周轉日數更是創下了2008年上市以來的新高,達到了106天。

李寧在第三季度業績公布后表示,公司從今年第三季度末開始控制對經銷商的發貨節奏,同時將在第四季度集中火力,加大折扣力度來清理渠道庫存。有了輕裝上陣的基礎,李寧就可以開始新一輪的變革。

不過,對于李寧集團來說,這一輪變革也不僅僅是去庫存、整頓竄貨,更是重新思考如何搭建更好的品牌策略和渠道建設,以便在甩掉包袱之后,以更健康的姿態迎接未來消費復蘇和升級的新周期。這是李寧所要思考的,也是擺在錢煒面前的一道難題。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相關閱讀

權威源自專業

“體壇+”是體壇傳媒集團旗下《體壇周報》及諸多體育類雜志的唯一新媒體平臺。 平臺匯集權威的一手體育資訊以及國內外頂尖資深體育媒體人的深度觀點, 是一款移動互聯網時代體育垂直領域的精品閱讀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