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王曉瑞多哈報道
首戰塔吉克斯坦隊,中國隊被公認表現最好的時間段,是在最后20分鐘,即林良銘和謝鵬飛同時出場以后。但在第58分鐘,揚科維奇已換上徐新和張玉寧。事實證明,這幾名球員對于進攻的貢獻度,還是很有保障和力度的。
比如林良銘,他不斷利用速度突擊對手的右路。幾個來回以后,他的1對1成功率都是接近100%,而且,還給謝鵬飛傳出一個絕佳機會。林良銘說,“我感覺踢得還可以,也創造出來了一些機會。我也希望一直能有機會出戰,只要登場,就要想著為國家隊創造一些活力。”
還包括張玉寧,他在上場以后,也起到一定的支點作用。“我感覺,我的職責還是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給予前場一些更多的選擇、豐富一些進攻戰術。”數據顯示:張玉寧出場后,曾與對方后衛嘗試5次對抗,雖然實戰效果一般,但也分散到塔吉克斯坦后衛的注意力。
至于謝鵬飛和徐新,他倆的登場更多是基于向前推進。賽后,就連蔣光太也直言,“我們還是需要更多的壓迫感,在控球時需要保持冷靜。”實際上,揚科維奇也意識到中國隊在這方面的不足,特別是在韋世豪受傷的情況下,球隊進攻手段不夠鮮明。賽后,哪怕是下半場的換人有所見效,他也聲稱,“我們有許多問題需要糾正和改進,而相比較那粒被吹越位的頭球,我更遺憾另外有一個好機會。替補球員上場后有一次通過配合打空門的機會,那個球沒進更遺憾。”其所指的,正是林良銘和謝鵬飛的那次傳跑結合。
但對于這幾名替補的使用,外界還是頗有微詞。不過在國家隊內部來看,這正是教練組下半場出奇制勝的押寶,“他們幾個人可都是奇兵。”據了解,這也是源于中國隊在分析塔吉克斯坦的戰術打法后,認定對手更可能選擇在20至30分鐘采取前場高壓,而在30分鐘以后,對手強度會有一定下降,換句話說,持續性根本得不到保障。也正因此,揚科維奇是把這幾位進攻好手留在下半場使用。而從實際效果來看,中國隊的確也打出了聲色,包括朱辰杰的那次頭球,也是源于謝鵬飛的主罰角球助攻。
“其實我感覺自己的身體狀況挺好的,之前的傷病也恢復到八九成。”對于外界關心的傷病恢復等問題,林良銘如此釋疑道,“就這一場來講,感覺狀態還行,希望上場能幫助到球隊。當然,我也希望自己能有更多表現機會。”同樣,張玉寧對此也可以做到心如止水,“教練給我多長時間,我就會努力地奔跑,竭盡個人最大努力。”
那么針對次戰,揚科維奇又打算如何部署呢?他說,“下一場肯定會選擇更合適的球員,會有輪換和補充,同時要讓部分隊員得到休息。”顯然,這句話似乎在預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