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國足只是成績差?連續錯失最佳換血時機

馬德興01-30 09:39 體壇+原創

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馬德興多哈報道  

亞洲杯淘汰賽激戰正酣,當中國隊以歷史最差成績結束征程回到國內、大家在為換帥事宜研討之時,事情其實絕不止是一句“成績差”那么簡單。本屆亞洲杯,中國足球的整體發展戰略格局再一次錯失良機,這或許將更深程度上影響到未來四五年一個周期的發展。

XxjpseC007307_20240117_PEPFN0A001.jpg

①蹇濤入選的意義與作用

當中國足協在去年12月中旬公布國足備戰2023亞洲杯的26人名單時,唯一一張新面孔就是來自成都蓉城隊的門將蹇濤。亞足聯臨時起意將各隊報名球員人數從23人增加至26人,于是作為2001年齡段國奧隊適齡球員的蹇濤便得以跟隨國足出戰亞洲杯。當時不少人都認為,蹇濤不太可能進入最終的比賽23人名單。而實際上,三場小組賽每次提交的23人參賽名單時,蹇濤都是上看臺的三人之一。所以外界也有這樣的戲言:“蹇濤的意義在于成功地降低了國足的平均年齡,避免再度成為亞洲杯平均年齡最大的球隊!”

此番出戰亞洲杯的24支參賽隊中,平均年齡最大的是黎巴嫩隊的29.76歲;伊朗隊居次,為29.52歲;而中國隊則以29.17歲成為第三。試想如果揚科維奇將1989年出生的歸化球員艾克森召入而沒有帶蹇濤出征,中國隊將肯定成為本屆亞洲杯平均年齡最大的球隊,也肯定將超過30歲。 

2019年阿聯酋亞洲杯上,里皮率平均年齡為28.74歲的中國隊參賽,就是24支參賽隊中年齡最大的。五年之后,一直在呼吁換血的國足也確實是大換血了,參加本屆賽事的26人中只有7名球員曾參加過上屆阿聯酋亞洲杯,人員變化不可謂不大,但隊伍的平均年齡反而較五年前更大!

這的確是中國足球青黃不接、后繼無人、不重視青訓最直接、最客觀的表現。但從整個國字號隊伍的體系建設角度而言,折射出的恐怕是更為嚴重的問題。

②里皮首度辭職留隱患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循序漸進、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國足從2016年10月開啟里皮時代到如今揚科維奇率隊折戟2023亞洲杯,國足青黃不接、新人難有表現的機會,恐怕恰恰就是從里皮時代后期開始的。中國足球片面追求成績與政績,豪賭世界杯更是進一步加劇了國足的老化,完全忽略了國字號隊伍的長遠建設與發展。

中國男足在時隔15年之后再次進入世界杯預選賽亞洲區12強賽,因為前四輪戰績不理想,中國足協在2016年10月請來了里皮中途接手,雖然隨后成績有反彈但最終還是未能拿到亞洲區附加賽資格。與此同時,有關國足平均年齡偏大該換血的聲音也已經出現。所以里皮在2017年底的東亞杯上,帶上了劉奕鳴、高準翼、鄧涵文、何超和韋世豪這5名95年齡段的球員出戰,也開始考慮換血問題。

實際上里皮在2017年5月份以“國家二隊”的名義在天津組織了一期集訓,除了部分聯賽中表現不錯的老隊員之外,眾多95-97年齡段的球員也參加了集訓。應該說這個時期的里皮是在做長遠打算的,而且也已經有了實際行動。不止于此,里皮讓助手馬達洛尼接手95年齡段U23國足,也是做長遠打算的重要一環。只不過馬達洛尼在2018年的U23亞洲杯和印尼亞運會上,均未能率隊進入八強成績不盡如人意。再加上中國足協領導層更迭且沒有與里皮續約的計劃,這也讓銀狐以及他的團隊放棄了換血。

當初中國足協聘請里皮時,與其合同簽至2019年1月份的亞洲杯。正常情況下如果中國足協鑒于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12強賽的實際情況以及成績,早一些與里皮協商續約事宜,可能里皮在2018年備戰阿聯酋亞洲杯時就是另外一個策略,一如2017年底東亞杯帶上5名年輕球員一樣。因為里皮會從其自身將繼續執教國家隊的角度考慮,勢必也會啟用更多的年輕球員。但由于中國足協領導層更迭后,在俄羅斯世界杯期間就傳出了已經在物色國家隊新一任主教練、面見各種候選人的消息,這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刺激了里皮。

以此為轉折點,中國隊在2018年隨后的幾期備戰阿聯酋亞洲杯的集訓名單中,基本都以老隊員為主,最終出戰2019年亞洲杯的中國隊23名球員中只有劉洋和劉奕鳴兩位95年齡段球員,其他基本都是89年齡段(2012年倫敦奧運會時的適齡球員)球員為主,中國隊也成為了2019年阿聯酋亞洲杯上平均年齡最大的隊伍。站在里皮的角度,反正2019年亞洲杯是自己執教中國隊的最后一站,那么只需要在自己的任期之內完成合同任務和目標。至于后面的中國隊怎么辦,根本不是他所需要考慮的,而這對于里皮來說也無可厚非。

但是,這導致了中國隊錯失了讓新生力量通過亞洲杯包括之前的一系列集訓與熱身來鍛煉與提升、為2022年世界杯預選賽積累經驗的絕好機會。這之后,突如其來的疫情更是讓中國隊完全沒有了熱身與練兵的機會,面對卡塔爾世預賽40強賽與12強賽的成績壓力和要求,國家隊更不可能也不敢去試新人。

③國足又錯過今屆亞洲杯

揚科維奇去年3月接手國足后,外界換血的呼聲一直沒有停止過。受99年齡段U24亞運隊備戰杭州亞運會的影響,國足前期依然還是老隊員為主,直至去年10月份第四期集訓時才出現了眾多新面孔,也算是讓國足有了些活力。

實際上,揚科維奇本來想征召更多的年輕球員進入到國家隊,加快換血的頻率和速度,包括這次卡塔爾亞洲杯,但面臨的現實就是成績有可能會受到不小的影響,且讓中國足球再度陷入輿論漩渦之中。一方面,國家隊面臨著2026年世預賽以及亞洲杯兩項大賽,且世預賽至少要出線晉級到18強賽中,亞洲杯則因前兩屆都是八強所以此番也需至少進入到八強。兩項賽事都爭取達標,才有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去平息社會各界的各種不滿。

另一方面,中國足球過去三年受到疫情的影響,各級國字號隊伍根本就沒有任何國際比賽的機會,年輕球員更是失去了鍛煉的舞臺和機會,也就談不上國際比賽經驗。一旦選用大批年輕球員出戰,則有可能出現令人意料不到的結果甚至是慘敗。權衡再三,揚科維奇無奈之下只能選用現在的這批球員去出戰去年11月份的兩場世預賽以及亞洲杯,因為除了像吳曦、張琳芃等個別89年齡段奧運適齡球員之外,也就93年齡段這批球員至少以往參加過大賽或者是有代表國家隊參加國際A級賽的經驗,或者是曾經征戰過亞冠聯賽。

從2019年亞洲杯平均年齡28.74歲,到五年之后2023年亞洲杯平均年齡29.17歲,盡管漲幅不大,而且新面孔也不算少,但球員和球隊過去五年來在國際大賽方面的經驗增長幾乎為“零”!這就是這次中國隊、整個中國足球所必須要面對的現實。

某種程度上,這也解釋了此番亞洲杯期間顏駿凌、張琳芃、武磊、劉洋、吳曦、劉彬彬等幾名球員為什么都是當仁不讓的主力,因為他們再加上王大雷是這次26名球員中僅有的征戰過上屆亞洲杯的7名球員,也算是2022年卡塔爾世預賽期間國足的主力,此外還有蔣光太、朱辰杰、韋世豪、徐新等少數幾位參加過上屆世預賽40強賽或12強賽的球員,其他球員基本都沒有參加大賽的經歷。中國隊在過去一個周期里,根本就不可能像其他球隊那樣通過不斷地參加各種國際A級賽來提升和鍛煉自己、并去積累國際比賽的經驗。

如今回頭來看,在當前中國足球全面反腐的大背景下,國足此番出戰亞洲杯的定位以及目標似乎并不明確,或者說是擬定的目標和任務并不科學,忽略了疫情三年所造成的巨大影響,從而再一次錯失了通過亞洲杯來提升和鍛煉球員、為后面的世預賽進行人才儲備的大好時機。一個很現實的情況是,此番征戰亞洲杯的26名球員中,眾多年過三旬的老隊員恐怕很難支撐到2026年世預賽全部結束,而后面更年輕的球員又沒有了鍛煉機會,也就無法真正體驗大賽的壓力,更缺乏應對關鍵之戰的經驗,進而影響到接下來的世預賽。

其實如果索性將99年齡段亞運隊中更多的球員,包括2001年齡段U23國奧隊隊員直接提拔進入國家隊并征戰這次亞洲杯,再吸納個別老隊員,或許結果也可能是小組不出線,但通過這種洲際最高水準的賽事,對這些球員而言卻是提供了難得的鍛煉機會,對出戰后面的世預賽未必就一定是壞事。

中國足球連續錯失了兩屆亞洲杯賽的良機,始終未能很好地解決國足更新換代的問題,國足的平均年齡依然偏大,年輕球員更無機會通過這的大賽來展現和提升自己。這就使得接下來的國足依然要面臨著青黃不接、無人可用的情況。更要命的是,國足從3月份開始就將面對不容再失的世預賽,6月份結束36強賽后,18強賽在9月份就將展開。除非中國隊無緣18強賽,否則就不可能有熱身賽來考察年輕球員、補充新鮮血液。中國足球似乎已經走入了一個死循環。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相關閱讀

馬德興

體壇周報副總編

權威源自專業

“體壇+”是體壇傳媒集團旗下《體壇周報》及諸多體育類雜志的唯一新媒體平臺。 平臺匯集權威的一手體育資訊以及國內外頂尖資深體育媒體人的深度觀點, 是一款移動互聯網時代體育垂直領域的精品閱讀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