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馬德興報道
北京時間2月11日凌晨,2023亞洲杯在多哈盧塞爾體育場落下大幕,東道主卡塔爾隊憑借著阿費夫的三個點球,以3比1擊敗約旦隊,如愿在家門口衛冕,成為亞洲杯歷史上第五支蟬聯冠軍的隊伍。不過,來看看獲得亞軍的約旦隊,他們是如何走到亞軍之路的。
在青少年球員培養方面,迄今為止,約旦除了2006年印度亞青賽曾戰勝中國87年齡段國青隊、參加過一次U20世青賽之外,各級青少年隊伍尚未有過征戰世青賽、世少賽的紀錄。請看下表:
過去10年間,約旦也就U23年齡段隊伍在U23亞洲杯上的成績尚可,每屆都能夠參賽,并曾在2014年的首屆獲得過第三名。此外,2020年在泰國進行U23亞洲杯上進入過一次八強,在八進四的比賽中被韓國隊擊敗。至于U20國青隊,也就是在去年3月的烏茲別克斯坦U20亞洲杯上進入過一次八強,在八進四的比賽中被日本隊以2比0擊敗。而U17國少隊則更是多次無緣決賽階段比賽也就是連亞洲前16名都排不進。
如此情況下,說約旦足球的崛起靠重視青少年,恐怕沒有人會相信!
再說其國內聯賽。盡管約旦聯賽號稱“職業聯賽”,但或許國內沒有多少人知道:就在亞洲杯賽前一個月,約旦國內排名中下游的幾家俱樂部因為球員被拖欠工資而罷賽!而他們的每月工資也才不到200約旦第納爾(相當于人民幣2000元左右)。
記者曾不下20次前往約旦,既有跟隨國字號隊伍前往約旦參賽,也曾有過獨闖約旦探營、深入約旦阿里王子的王宮采訪的經歷,也算對約旦足球有所了解。約旦的所有俱樂部全部都是在約旦政府的青年部(the Ministry of Youth)旗下統一展開運營。每年,政府青年部都會有統一撥款到約旦足協,然后由約旦足協統一分配。俱樂部從足協拿到經費后,再自己想辦法尋找贊助。如果能夠找到贊助,球隊就可以簽約好外援,成績也會相對好一些。找不到贊助,也就很難再物色到好外援,成績自然也就不可能理想。
據記者了解,約旦足協從約旦政府青年部分配到的資金中,還要拿出相當大一部分用于約旦各級國字號隊伍的開支。一家頂級聯賽俱樂部,每個賽季最多也就能夠從約旦足協分配到4萬約旦第納爾(折合人民幣40萬元左右),約旦聯賽的冠軍獎金也就6萬約旦第納爾(折合人民幣60萬元)。所以,國內球迷恐怕很難想象:約旦國內頂級聯賽的職業球員除了踢球之外,業余時間還必須要去兼職找第二份工作,否則根本就無法維持家庭生活!
在2023-24新賽季開始之前,約旦足協副主席朱瑪(Marawan Jumaa)在與約旦頂級聯賽俱樂部負責人召開的會議上透露,約旦足協本身一直是負債經營,至2023年6月,約旦足協的負債已經從最高時的700萬約旦第納爾(折合人民幣7000萬元人民幣)下降至200萬約旦第納爾(折合約2000萬元人民幣)。也就是說,到參加亞洲杯賽之前,約旦足協還是處于負債狀態。因而,在約旦隊征戰亞洲杯賽之前,約旦足協根本就未曾想過準備獎金之類的事情!
資金匱乏是約旦國內足球俱樂部所遇到的最大問題,所以,在冠亞軍決賽前一天的賽前新聞發布會上,約旦隊主帥阿毛塔會如此感慨:“希望能夠借這次亞洲杯的東風,約旦能夠投資到足球的基礎設施建設中,為約旦球員提供更好的訓練基地、讓約旦球員能夠達到更高水準!”
在如此現實下,說約旦足球崛起是因為國內的職業聯賽搞得好,顯然無異于信口雌黃。更何況,迄今為止,約旦的俱樂部球隊更多地只是參加亞足聯的二級俱樂部賽事——亞足聯杯賽,直至2020賽季才開始出戰亞冠聯賽的小組賽,但也是從未小組出線過。
于是,約旦足球的發展之路,和以往印象之中的“搞好青少年”、“搞好國內聯賽”等模式和套路也就完全不沾邊。至于留洋,目前也就10號塔馬里一名在歐洲效力的海外球員,此外還有幾名在卡塔爾、馬來西亞等國聯賽中效力的球員,與韓日澳伊(朗)等大批闖蕩歐洲的球員完全不是一個量級。
×××××
也正因為此,記者才有此感慨,即作為亞洲足球最高水準的亞洲杯冠亞軍決賽,通常冠亞軍隊伍對整個亞洲足球的發展具有示范性與引領性作用。但今屆的卡塔爾亞洲杯,不管是卡塔爾隊還是約旦隊,都很難讓人總結或概括出其中的所謂“成功之道”。
當常年以來一直在國際足聯排名表上排亞洲前五位的日韓伊澳沙歷史性地第一次無緣亞洲杯冠亞軍決賽時,注定了2023年亞洲杯將是一屆打破一切“常規”的杯賽,因而,這也就決定了國人習慣思維中的“成功學”也就完全不適用于本屆亞洲杯。這其中有必然,或許更多地只是“偶然”,簡單地將其歸結為“亞洲足球整體水平的提高”恐怕未必科學。如今的亞洲足球是否真的進入了“亂世”?或許2026年世界杯預選賽結束之后會有一個結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