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謝銳上海報道 農心杯三國擂臺賽自2000年舉辦以來,一直遵循定式進行。第三階段即決賽在上海舉行,從這么多年來的比賽經歷來看,這手棋無疑是一大高招,農心公司也得到了應有的贊助回報。
品牌需要時間積累,圍棋比賽亦如此。農心杯這些年來在北京開幕,在釜山續弈,最后在上海決戰。三個階段,上海站比賽最具分量,但客觀而言,上海的圍棋比賽氛圍也最為熱烈,贊助回報最大。
每屆農心杯最后階段在上海大酒店舉辦時,當地媒體和棋迷蜂擁而至。上海聚集了大量關注圍棋的媒體,滬上圍棋報道有著多年傳統,比如新民晚報、文匯報、上海電視臺等多家媒體。這些年來,即便是圍棋媒體大勢走低,但上海媒體對圍棋的熱情卻并未減弱半點。
這大概與圍棋在上海這座城市里的流傳程度密不可分,也與這個城市整體的文化層次息息相關。在各大城市中,上海圍棋的普及程度一直遙遙領先,擁有的職業棋手段位在國內一直是獨孤求敗般的存在。一座城市里擁有一位九段就已值得驕傲,但上海卻擁有陳祖德、吳淞笙、曹大元、芮乃偉、錢宇平、常昊、邵煒剛等10位九段棋手,九段以下的職業棋手更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為有源頭,方有活水。上海擁有獨一無二的雄厚圍棋基礎,醞釀出了圍棋繁榮產業。每屆農心杯決賽階段在上海舉辦時,各大媒體記者承前啟后,多年來不少老面孔漸漸退出,但不少新面孔接棒,繼續烘托著熱鬧的報道氛圍。
農心杯比賽對局室里,各種攝像機、攝像頭布滿了不小的空間,當地媒體對電視、網絡、手機直播傾注熱情,這是圍棋大賽中難得一見的場面。通常情況下,各大賽為了保證報道量,“自帶”媒體前往賽地,但上海卻是特例。當地媒體數量之多,遠超主辦方主動邀請的滬外媒體。
在上海舉辦農心杯這樣的大賽,現場棋迷必定涌入研究室,這也是多年定式。然而,本屆農心杯,主辦方不得不在現場限流,棋迷人數實在太多,倘若不加以限制,研究室一定爆滿。像柯潔九段這樣的高流量棋手根本沒機會擺棋,找他簽名合影的棋迷早將他圍得水泄不通。限流后,柯潔、申真谞走出對局室時,棋迷們早已將他們里三層外三層包裹,動彈不得。
與過去常見的一些擁擠、加塞找棋手簽名、合影的亂象相比,上海棋迷就像是有組織、有訓練一樣,禮貌排隊簽名,即便在門口靜等數小時也無怨無悔。
高手們也給予棋迷們以相應的回報。最初研究室里允許棋迷進入時,柯潔一一為他們簽名;其后限流后,武宮正樹、申真谞在結束對局后,專門安排為棋迷簽名。申真谞本有機會從對局室的側門走電梯下樓,但他看到門口有那么多棋迷排隊等候后,主動轉身回頭,為棋迷逐一簽名。
這樣熱鬧的場面就是在韓國,都不曾見過。農心公司見證了這一幕,圍棋比賽辦到如此程度,才是真正的雙贏多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