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中國足球職業聯賽30周年 中超開啟“自救”

馬德興03-01 08:00

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馬德興報道

2024年對中國足壇而言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個年份。1994年,中國足球正式步入職業化軌道。2004年,中超聯賽粉墨登場。但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灰頭土臉的中國足球只能以低調的方式掀開全新的賽季,甚至不敢有絲毫的慶祝活動。好在山東泰山在先前的2023-24賽季亞冠聯賽1/8決賽中客場拿下立志奪冠的日本川崎前鋒隊而殺入八強,多少讓中國的球迷又對新賽季的中超有了些許盼望。只是,沒有人知道這種難得的熱情究竟能夠持續多久。

64bd40fff3e82afe2ba12afa.jpg

①卑微的三十周年紀念

30年前的1994年4月17日,首屆中國職業足球聯賽(時稱“甲A聯賽”)的大幕在成都體育中心拉開大幕;20年前的2004年5月15日,在天津泰達足球場,中國職業足球聯賽進入一個全新階段——中超聯賽取代甲A聯賽正式粉墨登場。恰逢中超20周年、職業聯賽30周年之際,2024年的中超聯賽卻只能在前所未有的低谷中悄然啟航,畢竟作為中國足球“龍頭”的中國男足國家隊一個月前剛剛以歷史最差成績結束2023亞洲杯的征程。再加上全面而深入的反腐運動尚未有一個最后的說法,于是,現實只能讓中國足球“夾起尾巴”。

人生能有多少個三十年?30年的光陰如白駒過隙,一去不復返。對于一個人而言,我們感慨“三十而立”,曾經無知無畏的我們已學會了珍惜和感恩,明白了人生的起碼價值和意義,變得像珍珠一樣美麗和珍貴。對一項事業來說,應是從新生走向成熟。何謂成熟?或者說成熟的標志是什么?是明白了做事和做人的原則和底線,能自如把握進退分寸;是沉穩冷靜、做事有章法,能給外界以穩定的預期。

但是,回望中國職業聯賽的30年,中國足球恰恰是屢屢突破原則、不斷刷低社會期望的底線,特別是在足球之外的各種利益的裹挾之下,讓外界永遠不知道中國足球的底線何在,更看不清究竟何時與哪里才是中國足球的最低谷,否則也就不會有“中國足球永遠沒有最低、只有更低”一說。

30年來,中國足球一次次地“出事”、“出大事”,在中超五年后全面掀起的那次反賭掃黑風暴后,國人滿心歡喜地以為中國足球可以迎來好日子,但誰也沒有想到時隔12年后中國足球又展開了更深入的反腐行動。如今,這場反腐風暴尚未完全結束。而這次反腐之后,中國足球的“毒瘤”真的已經徹底被肅清了嗎?沒有人可以給出一個明確的說法。

而在這個節骨眼上,中國男足國家隊又在2024年的第一項“外戰”中,以2平1負的成績沒有獲得亞洲杯小組出線權,創下了中國足球征戰亞洲杯有史以來的最差成績。所以,中國足協只能選擇換帥來平息外界的輿情壓力。面對即將全新啟動的三十周年的職業聯賽,不管是中足聯籌備組抑或是中國足協,也就完全沒有可能像去年的韓國K聯賽誕生四十周年、日本的J聯賽誕生三十周年那樣來大肆搞慶祝活動或紀念活動。

作為一項事業,中國足球30年來連“路子是不是走對了”的這樣一個問題都已經開始遭到社會各界的質疑,所以現實也逼得中國足球只能“夾緊尾巴”。實際上,回顧這30年,當足協領導面對新賽季中超聯賽再次提出建“百年俱樂部”時,三十周年的中超聯賽就只有山東泰山、北京國安、上海申花以及青島海牛隊、河南隊(注:后兩者當時征戰甲B聯賽)等五家俱樂部見證了中國職業足球聯賽的整個歷史。30年間,曾有多少家俱樂部從成立之日起就高喊著“要建百年俱樂部”?這就是中國職業足球30年來的血淚史,可即便是血淚滿面,中國足球依然還是要堅強地活下去。

②“活下去”才是最強音

盡管很多人都在努力地回避著,但“后金元時代”的中國足球在三年疫情的沖擊下,加上全面深入的反腐,中國足球正處于前所未有的低谷。盡管中國足協在年前正式公布了征戰新賽季各級聯賽的參賽俱樂部名單,但整體形勢并不樂觀,這其中最重要的當然還是“錢袋子”緊張。

受整體經濟大環境的影響,雖然中國足協早就已經不再提及所謂的“四限”即“限注資”“限薪”“限轉會費”“限獎金”(注:也稱為“四帽”即注資帽、薪酬帽、獎金帽和轉會帽)。但是,以目前各俱樂部的現實情況,哪怕是全部重新放開,恐怕也沒有哪家俱樂部再愿意無限制地加大投入,畢竟誰家都早已沒有余糧。

一個比較能夠說明問題的情況就是新賽季之前的轉會市場。16家中超球會在引進外援方面,身價最高的“標王”是山東泰山從韓國K聯賽引進的巴西前鋒澤卡,據稱身價為185萬歐元。雖然這個價碼超過了2023賽季武漢三鎮從葡萄牙引進的“標王”前鋒阿齊茲的90萬歐元,但也僅僅只是翻了2倍,與“金元時代”奧斯卡所創下了6000萬歐元(也是迄今為止中超最高轉會費)根本不是一個級別和檔次。即便是與2022年的斯坦丘(400萬歐元加盟武漢三鎮)、2021年的金特羅(590萬歐元加盟深圳隊)、2020年的洛佩斯(550萬歐元加盟上海海港)等“后金元時代”中超轉會“標王”,也是不可同日而語。

而且,更令人難以相信的是,除了澤卡之外,其他新加盟中超各隊的外援身價都無人超過百萬歐元。甚至在轉會排行榜上,除了前三位之外,其他的身價都未達到50萬歐元。盡管身價不能說明全部,但畢竟長期以來一直都在說“一分價錢一分貨”,至少從一個側面反應出今年中超外援的大致情況。實際上,在數天前剛剛結束的超級杯上,上海海港以及上海申花所引進的新外援表現已經讓各方有所領略,似乎并不像期望的那樣令人樂觀。

引援轉會市場上投入不大,足以說明各家俱樂部的錢袋子情況,而且所謂的“股改”也沒有幾家俱樂部取得實質性的進展。所以,“活下去”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中國職業聯賽三十周年之際最強的呼聲!而為了活下去,“勒緊褲腰帶”已經成為了各家中超俱樂部的一個普遍現象。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雖然中國足協為了讓各家俱樂部能夠更好地活著,新賽季之前特意放開了商務開發的諸多限制,包括球隊冠名權等。但整體情況并不樂觀,除了河南隊已經落實之外,大多數球隊只能是“邊打邊看”。

而整個中超聯賽雖然更換了新的冠名商,數天前也落實了新的轉播商,但整體招商情況并不像所期待的那樣樂觀。或許,2024賽季的商務收入較2023賽季會有所改善,但也只是有限的程度,至少新的贊助商家并未有實質性增加。當然,從球市的角度來說,或許2024賽季的情況有可能會超過2023賽季,畢竟過去的一個賽季屬于后疫情時代聯賽全面恢復正常的第一個賽季,至少在上座率方面場均接近2萬人,已經創下了近四個賽季的新高。這也是唯一可以令人感到欣慰之處。而新賽季開始前,不少俱樂部展開新賽季門票銷售情況,據稱形勢還是不錯。

所以,在整個大環境依然不景氣的情況下,“活下去”成為了中超聯賽、中超各隊最現實與理智的選擇!

③中超需外戰聚集人氣

坦率地說,在目前中國足球、中超聯賽整體形勢不樂觀的情況下,唯一可以進一步刺激和聚攏人氣的,恐怕只能是借助于外戰,也就是國家隊以及亞冠,一如山東泰山在亞冠聯賽1/8決賽中淘汰日本川崎前鋒那樣。在國足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失敗之后,泰山在不為外界所看好的情況下殺出重圍、重新挺進八強,不僅為泰山正名、令泰山球迷為之一振,更為中國球迷帶來了難得的好消息。這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對于提升整個中超聯賽的品牌形象、提振中國足球的士氣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當下的中國足球之所以淪落到“破鼓萬人捶”的地步,根本還是因為沒有成績,所以人人可以蔑之甚至是誅之。但是,現實是:人人又不是很甘心。一如中國男足,雖然外界一直稱之為扶不起的阿斗,但每每參加外戰卻總是有那種難以割舍的情結。哪怕是一場小小的勝利,都可以興奮半天,并以此進一步帶火國內的球市。所以,國足接下來的世預賽小組賽至關重要,如果能夠進入18強賽中,則不止是國足本身,整個中國足球或許也因此可以贏得生機。

當然,更不用說中超球會所征戰的亞冠聯賽。以泰山隊目前的勢頭,再闖一關、殺進東亞區的決賽并非沒有可能。一旦如此,這無疑將刺激中超球會去努力打好下一賽季的精英聯賽、亞冠聯賽,從而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即中國球會在現階段征戰亞冠并非完全像外界所設想的那樣沒法打,而是完全有得一拼!

于是,“外戰”也就在客觀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對于眾多企業而言,面對中超聯賽這樣一個國內最大的體育賽事,并非沒有想法,只是礙于中超聯賽的形象實在過于糟糕,加上又沒有成績,所以都處于一種觀望的狀態。一旦稍微有些許成績,形勢或許完全可以扭轉。

從這個角度來說,2024賽季的中超聯賽想要自救,恐怕首先還是中國足球人需要更清醒地認識到當下的嚴峻形勢,并堅定地朝著目標奮進,此所謂“自助者天助”。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相關閱讀

馬德興

體壇周報副總編

權威源自專業

“體壇+”是體壇傳媒集團旗下《體壇周報》及諸多體育類雜志的唯一新媒體平臺。 平臺匯集權威的一手體育資訊以及國內外頂尖資深體育媒體人的深度觀點, 是一款移動互聯網時代體育垂直領域的精品閱讀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