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24年F1中國大獎賽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這項位于汽車運動頂端的金字塔賽事,將自2019年后再度回歸上海賽車場。F1作為國際頂級體育賽事之一,其影響力無需贅言。在F1中國大獎賽開票后不久,該場賽事的門票已經全部售罄。雖然賽事門票在銷售階段異常火爆,但掩蓋不了汽車運動在國內發展緩慢的客觀事實。
不可否認的是,在國內由于各種因素和環境制約,汽車運動的發展與足籃排等傳統體育項目,以及與電競這類數字體育項目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不管是受眾群體數量,還是用戶滲透率,汽車運動仍然有不少可以值得追趕和學習的地方。
中國首位F1車手周冠宇即將在F1中國大獎賽上迎來“主場作戰”,在2024賽季開始前的媒體采訪中,周冠宇就曾表示希望借助自己參加F1中國大獎賽的機會,讓大家更多地了解賽車文化,更好地推廣賽車在中國將來的發展。
與周冠宇一樣,希望推動汽車運動在國內發展的,還有一手創辦了吉利集團的李書福。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李書福在今年兩會上的提案為《關于進一步支持汽車運動、促進汽車后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提案》。他從上層建筑的角度切入,希望國內有關部門為汽車運動發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駛入快車道的中國汽車運動“等風來”?
根據吉利控股集團在3月4日發布的李書福兩會提案可以看出,他認為目前國內在汽車產銷總量以及保有量等已穩居全球第一。在汽車全民普及的情況之下,汽車運動也迎來了飛速的發展。
李書福還列舉了一個重要的數據,根據中國汽車運動聯合會相關報告,國內取得國際認證的賽道數量躋身世界前三,每年舉辦包括F1方程式世界錦標賽等在內的大型賽事活動超過百場。眾多大型汽車賽事陸續在國內舉辦,無疑體現了國內汽車運動的發展潛力。
李書福還提到,隨著周冠宇成為F1第一位中國車手,帶動了汽車后消費市場的蓬勃發展,吸引了更多年輕受眾關注到汽車運動。但他同時也強調,盡管未來發展潛力巨大,但我國汽車運動的發展基礎仍較為薄弱,賽道設施、參與人群和產業規模與發達國家相比有較大差距,尤其是在與汽車運動密切相關的賽車場方面。
李書福在《關于進一步支持汽車運動、促進汽車后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提案》中提出了三點建議,基本都是圍繞賽車場這一重要基礎設施。
他提議,一是將符合國際國內相關標準的賽車場(包括國際汽聯認證的用于競賽的卡丁車場)項目列入自然資源部支持性供地目錄;二是賽車場及相關配套設施按照體育場館可享受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優惠政策;三是出臺相關實施細則,促進《“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關于推動汽車后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的有效落實。
10站9冠,吉利做好了“先驅”榜樣
為何是李書福在今年的兩會中作出此提案?答案或許與吉利集團多年來在汽車運動上的投入有關,以及與上文所述,周冠宇將在今年的F1中國大獎賽中迎來“本土首秀”。在這兩個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李書福在今年兩會提出這個議案也可以稱得上順理成章。
在以往的很多場合中,賽車與電競一樣被貼上了負面的標簽,尤其是不少不良少年在公路上非法賽車,也就是大家常說的飆車黨,引起了社會的批評。這也極具危險的同時,又讓許多社會民眾對汽車運動產生了誤解。
因此,李書福建議在賽車場上入手,為賽車場提供稅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鼓勵更多的社會力量投入到賽車場的運營當中。當賽車場的數量增多了以后,大家可以通過正規的賽車場進行汽車運動,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對汽車運動的規范化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而作為汽車運動的推廣者,李書福一手創立的吉利一直通過不同的方式和行動,為中國汽車運動發展提供支持。像1997年便成立的吉利威豪車隊,還有在2003年吉利就首次推出了方程式賽車,這也是中國第一輛方程式賽車,以及李書福在2004年宣布將投資1億元從事賽車運動等,這些都體現了吉利在推動中國汽車運動方面的努力。
在2019年,吉利多年來在中國汽車運動的投入終于得到回報。在該年,吉利旗下的領克車隊出征WTCR房車世界杯(世界頂級房車賽事),在十站比賽中領克車隊共獲得9個車隊冠軍、8個車手冠軍,最終成功加冕年度車隊冠軍。這不僅是中國汽車品牌在國際汽聯認證的世界級賽事中首個年度總冠軍獎杯,也是中國汽車品牌在世界頂級賽事中的歷史性突破。
除了在頂級賽事上的投入,領克也在民間汽車運動領域廣泛投入。自2001年起,領克發起了“巔峰車手計劃”,打造了一項面向所有汽車運動愛好者的入門級汽車運動賽事。此外,領克也新增了青少年車手培養計劃,旨在為中國培養汽車運動新生力量,輸送汽車運動領域的后備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同為吉利集團旗下的極氪品牌在2月21日官宣周冠宇新款極氪001首席操控官,而極氪又是在吉利集團中定位為潮流科技的子品牌,目標消費人群為年輕群體。這正是與當下喜愛汽車運動的消費人群高度重合。
無論是從車隊運營、還是民間賽事、青少年車手培養以及宣傳推廣方面,吉利都持續走在國內汽車品牌的前列。多年來在汽車運動領域的探索,也為李書福的提案提供了大量的實踐經驗。
兩會提案能否啟動強勁“引擎”
眾所周知汽車產業擁有縱深的產業鏈,而汽車運動作為其中的一環,借助頂級賽事所帶來的虹吸效應,不僅能夠成為推介舉辦城市的有力名片,更能夠在賽事期間產出巨量的經濟效益,吸引海內外游客前往觀賽,尤其是在旅游城市的基礎上舉辦頂級賽事,能夠進一步豐富“體育+文旅”的形式,讓消費者或者游客有更多停留駐足的理由。
以2023年F1邁阿密站為例,當這個全球著名的旅游勝地遇上頂級汽車運動賽事,給當地帶來了4.49億美元的收益。據邁阿密大獎賽主辦方透露,有超過27萬名車迷來現場觀看比賽,三天的游客總消費額也超過了1.95億美元。
除了邁阿密站外,F1 上海站也是每年吸引眾多游客前往申城觀賽。隨著2024年F1上海站時隔四年正式回歸,相信也將為這座城市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
在筆者看來,除了頂級汽車運動賽事所產出的經濟效益外,汽車運動從屬的高科技產業鏈、尖端人才培養以及在異業合作方面,也是發展汽車運動所帶來的重要收益。F1上海站舉辦地上海賽車場所在的嘉定區因為這項頂級汽車運動賽事,發展出了圍繞汽車業的一個龐大產業經濟圈,包括酒店、旅游、餐飲、公關咨詢、物流等異業行業也從這項賽事中獲利。
李書福在提案中舉了英國和法國作為例子,這也是目前全球汽車運動發展較為發達的兩個國家。以英國汽車運動協會年報顯示,英國汽車運動產業年產值已超過60億英鎊,F1世界錦標賽有7支車隊總部位于英國。而法國國家體育部設立賽車運動學院,支持青少年參與卡丁車和方程式等賽車運動,除車手外,還培養包括技師、工程師和運營管理人才等提供資金支持。
F1賽車作為汽車先進工業的集大成者,每部賽車背后都匯聚了成百上千名工作人員的心血。同樣,每支F1車隊在自己的基地擁有眾多的研發人員,而他們正是從事動力單元研發、底盤設計以及空氣動力學等具備高科技含量的工作。
可惜的是,目前這些與汽車運動密切相關的職位和崗位幾乎都被外國人所壟斷。若按照李書福的提議,對國內的汽車運動發展提供有力支持,那么在這些賽車的高科技領域崗位也許有望迎來大批的中國人,這也自然會帶動國內汽車生涯技術的更新以及創造海量優質的工作崗位。
由此可以延伸出一條包含車手培訓、技師、工程師以及車隊管理和運營等閉環的人才培養鏈條,這無疑可以豐富和解決了目前國內汽車運動在人才方面的缺口。
希望李書福在今年兩會帶來的提案,能夠讓社會各界正視和推動國內汽車運動的發展。在中國汽車出口成為世界第一以及新能源汽車迅猛發展的大背景之下,中國汽車運動正站在一個巨大的發展契機面前,這片廣闊的藍海——如果以英國汽車運動產業每年超60億英鎊的產值為參照——對中國來說,意味著至少有500億人民幣的市場潛力尚待挖掘。
2014年《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的出臺,讓國內體育產業打開了增長的引擎。而作為汽車運動產業,也需要等待一個強勁的“引擎”。正如“46號文”之于體育產業的發展意義,也希望接下來會有汽車運動的“46號文”出現,幫助汽車運動能夠進入更規范化和系統化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