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類似“韓國人擠滿張家界”,“人在張家界,卻被韓國人包圍”,“張家界成為韓國人盡孝之地”等詞條頻繁出現在各大平臺。來到2024年,這種勢頭非但沒有減緩,反而呈現愈演愈烈之勢,二月底元宵節剛過,“赴華韓國游客數量暴增900%”的詞條更是登上熱搜,再次讓國人驚嘆不已。
據《央視財經》援引據韓國方面的數據顯示,今年一月份來中國旅游的韓國人就達到了14萬人次,同比增長了900%!而張家界則是他們的首選之地,2023年在韓國首爾舉辦張家界旅游推介會上就曾發布了這樣一組數據:來到中國的韓國游客,每四人中就至少有一人會來張家界。如果按照這個比例,光是今年一月,就有至少3.5萬韓國人來到張家界,而根據張家界方面的統計,2023年前8個月,全市共接待入境游客28.97萬人次,韓國游客貢獻其中的三分之一,也就是9.7萬人左右。
這是什么概念?今年一月來到張家界的韓國人,就是是去年前8個月每月平均的三倍還多!另據韓國媒體報道,今年來到張家界的韓國人中,大部分是40到50歲的中年群體,而且很多是由他們的子女買單,在韓國甚至流行著這樣一句話:“孝順父母就送他們去張家界旅游”,很顯然,送父母去張家界旅游在韓國已經成為一種流行風潮。據公開報道,2023年,張家界市憑借接待的4200萬人次,旅游收入高達700億元,堪稱中國“最能賺錢的一座山”。
韓國人為何鐘情張家界
其實張家界在韓國并非突然爆火,而是經過很長時間的全方位鋪墊,才有了今天的開花結果。早在2001年,時任韓國觀光社社長趙洪奎,受邀來到張家界參加“國際森林保護節”,就被張家界的奇觀美景所震撼,回國后便開始大力推介,“人生不到張家界,百歲豈能稱老翁”這首詩也逐漸被很多韓國人所知曉,張家界游在韓國就悄然興起。
最近十幾年來,韓國的旅游綜藝火遍全球,也帶動了韓國的出境游熱潮。2016年,韓綜《跟團旅行環游世界——團結才能火》就來到張家界,而且連拍三期,最后一期更是以驚人的4.512%成為當年收視率最高單集。同樣是在2016年,韓國知名真人秀《我們結婚了》也來到張家界取景。這些綜藝節目的播出,無疑大幅增加了張家界在韓國普通人中的知名度。
除了各種宣傳力道之外,韓國人本身對于登山徒步的熱愛也到了瘋狂的程度。據韓國《朝鮮日報》報道,2023年對1800名19-79歲的韓國人進行的調查顯示,78%的受訪者每月會進行至少兩次登山徒步,13%的人熱衷于在知名的山峰景區里徒步旅行。而在2014年的一份調查中,當時30%以上的韓國人至少一個月登一次山。也就是說,十年間韓國的登山徒步人口增長了一倍還多!
韓國人對登山徒步的熱愛還反映在了綜藝和影視作品中,2022年的旅行綜藝《人生至少有一次乞力馬扎羅》,收視率曾逼近3%。登山還成為韓國網紅們爭相拍攝的題材,甚至還誕生了很多靠登山吸引流量的網紅。最近在韓國和中國都爆火的兩部韓劇《好久沒做》和《死期將至》中,也都有中老年人徒步登山的場景。
關于韓國人對登山徒步的熱衷,美國《華盛頓郵報》曾指出,韓國人對自然非常尊重,同時又崇尚競爭,而登山徒步成為了這種民族熱情和時尚文化的完美結合。另外,韓國人對登山的濃厚情感,也與韓國多山的地理特征有一定關系,每年游覽北漢山國立公園的韓國人,甚至比游覽科羅拉多大峽谷的美國人還要多,而韓國5100多萬的總人口還不到美國的六分之一!
從上面這些數據和實例中不難看出,在韓國,從年輕人到中老年,從精英階層到普通民眾,登山徒步早已成為一項參與熱情都極高的全民運動,這在客觀上也為張家界在韓國的爆火創造了基礎——畢竟在韓國國內數量有限的山都登完之后,目光自然而然會投向登山資源更為豐富的鄰國。
張家界做對了什么?
那么問題來了:中國自然資源如此豐富,為何偏偏是張家界?其實不止是在韓國人那里,對于很多國外游客而言,張家界也是他們來中國旅行的首選目的地之一。如果你在國外旅行,碰到其他國家的游客,大家一聊起來,那些凡是去過中國的人,大部分都去過張家界,即便還沒有去過的,如果你問他最想去哪里,除了北京、上海,聽到最多的答案很可能也是張家界。而這當然很大程度要歸功于《阿凡達》取景地的宣傳效果。
除了擁有全球范圍內的知名度之外,為了應對大幅增長的韓國游客,張家界做了很多配套的努力,讓韓國游客有一種賓至如歸之感。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張家界竟然是國內通往韓國最多機場的城市,首爾、釜山、仁川、大邱、濟州、清州等都有和張家界的直飛航線,一日內的轉機航線更是不計其數,就有網友戲稱,張家界在韓國已經實現了“村村通”。
去張家界旅行的中國游客也會發現,這里不但韓國人多,而且“韓國元素”也隨處可見。過去我們早已習慣于這樣的新聞:為了方便日益增長的中國游客,全球知名機場、景區開始有中文標識,酒店開始有中文服務,餐廳開始有中文菜單……
而現在你來到張家界,隨處可見韓文標識,從引導牌到公交車再到餐廳都有韓文,韓餐館數量也在逐漸增多,就連路邊小販們也會說上一句:“阿尼哈塞喲(韓文你好)”。更夸張的是,在張家界還能直接使用韓元結算!當然不止是針對韓國人,因為早在2005年,張家界就成為了國內第一個因為旅游業而允許外匯流通的城市。
看到張家界的成功,其他中國景區也按捺不住了。據大皖新聞報道,為深入推動中韓文化旅游互動交流,打響天柱山風景區在韓國的文旅品牌,3月8日,2024中韓友誼徒步登山大會就在天柱山舉行。報道還指出,天柱山處于神奇的北緯三十度線上,是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旅游景區,而戶外登山活動作為韓國民間廣受歡迎的休閑運動,其市場潛力非常巨大。那么,天柱山會成為下一個張家界嗎?
而在2023年底,云南大理就舉辦了一場規模盛大的徒步登山活動,分為16公里的普通道和34公里的專業道,大家在登山的過程中,還可以欣賞到蒼山洱海的美景。看起來,越來越多擁有登山資源的景區,已經把目光投向了熱愛徒步登山的群體,而不僅僅是限制在旅游觀光的普通游客身上,隨著這個群體的日趨龐大,又會帶來哪些產業的繁榮呢?
韓國帶給我們的啟示
韓國這部登山徒步風起時已經刮了十多年,它所帶動的不僅僅是旅游相關產業的發展。據韓國國民體育振興公團2017年發布的《休閑體育調查報告》顯示,韓國大眾參與休閑運動的人數占國民總數的73.4%,其中徒步占據的比例最高。2017每戶韓國人參與或觀賞休閑運動的支出為每年164.5萬韓元,現在六七年過去了,無論是人數比例還是總支出只會更高。
為此,韓國各種登山裝備品牌應運而生,各大線上、線下品牌和商家,每到登山旺季來臨之前,都會進行大規模的促銷活動。韓國某商家統計了去年8-9月一個月之間的數據,顯示登山周邊用品銷量顯著增長,專業登山鞋增加了22%,徒步鞋增加了117%,男性登山服裝增長47%,女性登山服裝增加了19%,此外,登山背包(19%)、登山桿(95%)、登山水瓶(27%)等登山裝備的銷量也在上升。
該商家的相關人員表示:“隨著放棄回家探親,獨自或與少數家人一起度過長假的人越來越多,能夠保持社會距離、安全享受戶外活動的周邊產品需求正在增加。登山靴、登山服等登山用品和露營用品迎來了很大的商機。”
這一分析何嘗不適用于中國?雖然徒步登山熱比韓國來得晚,遠遠沒有達到全民參與的地步,但也說明這個產業在中國仍具有巨大的潛力。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體育總局、自然資源部、水利部、國家林草局等部門印發的《促進戶外運動設施建設與服務提升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推動戶外運動產業總規模達到3萬億元,作為戶外運動中參與門檻最低的登山徒步,其發展前景不容小覷。
而據新華網報道,2023年徒步相關搜索量同比增幅近100%,相關筆記攻略增幅超1900%,徒步一日游、爬山徒步等關鍵詞增幅均超400%。年輕人、城市白領和中產們正在從“City Walk”轉向“Mountain Walk”,這些熱衷于消費的人群,必將帶動對徒步登山裝備產品等戶外裝備器材的需求增長。
以登山杖為例,近年來我國登山杖銷售大幅度增長,徒步鞋、沖鋒衣、背包、帽子、手套等相關產品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不少城市搭上這股戶外運動的浪潮,開始打造新的城市旅游方式。據統計,截至2022年底,我國健身步道共計12.78萬個,達31.42萬公里。其中,截至2023年6月底,由中國登山協會認定的國家登山健身步道示范工程,已有32條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共長度超過3000公里。
據《文匯報》報道,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中央常委、江蘇省委會副主委,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所長張甘霖帶來一份《關于推動國家公園探險旅游發展》的提案,希望助力釋放旅游消費潛力。張甘霖在接受采訪中就表示,徒步旅行等屬于輕度探險,登山等屬于重度探險,而我國國家公園體系建設為探險旅游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據統計,我國探險旅游產業規模已達到12360億元,預計2026年將超過2.7萬億元,這其中有多少與徒步登山有關?想一想就相當驚人。
看起來,從官方到民間都已經摩拳擦掌,徒步登山在中國能否帶動新一波的產業增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