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參加個馬拉松,不僅中簽難,酒店也難定。很多跑友今年的比賽結束后,已經把明年的酒店提前訂好了,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賽事期間,起點附近酒店價格上漲幾倍甚至十幾倍已成為家常便飯。
遇到這種事,誰心里都會不舒服,自然產生出一種本能的呼喚:該管管了。
有問題,自然就要有人解決。作為價格的監管部門,賽事舉辦地政府自然負有主要責任。但不同地區的政府對于此事的反應完全不同,這又是為什么呢?
漲價就等于哄抬物價嗎?
首先,我國價格法中已明確規定:大多數商品和服務價格實行市場調節價,極少數商品和服務價格實行政府指導價或者政府定價。市場調節價,是指由經營者自主制定,通過市場競爭形成的價格。酒店價格本身受供求關系與經營成本的影響,波動比較大,因此并不屬于市場政府指導定價的范圍。這也就是說,漲價本身,難以界定為價格違法行為。
但是還有一頂“帽子”叫“哄抬物價”。或者換種說法:這種漲價行為違背了《民法典》中的公平原則和市場倫理了嗎?
答案可能會讓跑友們失望:當下酒店在賽事期間的漲價行為距離被認定為“哄抬物價”還有些許距離。
認定“哄抬物價”的關鍵是“哄抬”的動作。根據2022年《市場監管總局關于查處哄抬價格違法行為的指導意見》,哄抬物價行為具體包括:捏造生產、進貨成本信息、貨源緊張或者市場需求激增信息、其他經營者已經或者準備提價信息并散布的、誘導其他經營者提高價格等等。
但在諸如演唱會、馬拉松賽這樣的大型賽事期間,酒店需求明顯是需求大于供給。經營者其實無需散布任何不實信息,也不需要誘導消費,價格自然會水漲船高,除非酒店經營者有聯合抬價行為。
也就是說,大幅漲價與哄抬物價并不能簡單粗暴地劃等號。
何為“價格違法行為”?
針對酒店價格上漲問題,很多賽事舉辦地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在比賽前,有些舉辦地的市場監管部門會發出相關的告誡函或者價格轉向檢查活動。
但細看其發布的內容,就會發現:這類舉措絕大多數都是提醒規范經營,要明碼標價,或者不得以低價誘騙消費者下單,之后再毀約、高價結算等。
例如,在今年無錫馬拉松賽前,無錫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就曾發出提醒,酒店商家要明碼標價、誠信經營、履行承諾。但在實踐中,很少有城市,會具體規定價格上漲的上限。
難道是因為限定漲價無法可依嗎?其實也不是。
早在2011年,國家發改委就頒布了《關于規范酒店客房市場價格的意見》。《意見》明確提出:特別是旅游熱點區域和大型活動場所周邊地區,可根據《價格法》的規定,對酒店客房價格實施最高限價等臨時價格干預措施,保證酒店客房價格的基本穩定。馬拉松賽,自然屬于大型活動中的一種。且和旅游景區相比,短時間人流集聚性更強,其價格波動規律與大型演唱會類似。
起點附近的酒店本身供給有限,出現暴漲是比較正常的,不管多貴都有人愿意為距離支付溢價,但漲得太多,確實又有損城市形象。2023榮成濱海馬拉松前夕,當地政府就曾明確市城區范圍內賓館酒店各自客房的平均結算價格上浮幅度最高不得超過50%。
很多跑友拍手叫好,希望更多的城市能夠出手干預。但從實際出發,限價措施其實也無法從根本解決供需問題,酒店依然難搶,只不過價格沒那么高,能讓跑友們心里舒服點罷了。
解決問題要發揮市場調節機制
國內的馬拉松賽通常都在早晨發槍,如果氣溫高,時間還會提前。早上涼爽,有利于選手發揮,也盡量避免選手中暑,同時,賽事在早上封路對城市的交通負擔也最小。這樣一來,對選手來說,最佳的住宿選擇就是住在起點附近。因此,起點附近酒店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這種“漲價”情況是市場供需決定的,但如果賽事的服務做得好,是可以給外地來的選手帶來更好的住宿體驗的。
其一,是賽事的交通接駁服務。如果接駁服務做得好,很多選手并不介意住得遠一點。但是,目前很多賽事的現狀是:早上打車難、集結區交通指示不清晰、封路導致選手抵達不暢……凡此種種,以致于甚至在選手中興起了住洗浴中心的潮流。大城市軌道交通發達,通常大眾交通工具在比賽日會把首班車發車時間提前,接駁問題相對好一些。
例如,無錫市區酒店住宿8萬個床位,即使疊加櫻花旅游季的影響,實際上總量供給是相對充足的。雖然核心區域附近價格漲幅較大,但是,整個城市的酒店價格是相對平穩的。如果接駁服務做得好,住在非核心區域,也是可以考慮的。
難在中小城市或者相對偏僻的地區,選手規模不斷擴大,服務一旦出現瑕疵,跑友對價格的容忍度也會降低。舉辦一場馬拉松賽明明可以為城市提升知名度,一旦出現這種問題,結果就會適得其反:反倒揭開了城市的“傷疤”給外人看。
其二,要發揮市場調節機制,也就是要看酒店行業在維護城市形象、應對供需環境等反面的反應。今年,一些酒店品牌開始意識到“馬拉松友好”成為了一個賣點,開始有意識地優化服務,并借助賽事進行品牌營銷。相比于普通酒店,馬拉松友好酒店會在賽事期間為選手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務,包括:早餐提前開餐,并提供可以打包早餐的服務;提供延時退房服務,有的酒店甚至可以延時到晚上六點;提供酒店接駁服務等……
誠然,這些服務可能會產生額外的費用,但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如果服務做得確實到位,合理的漲價還是能夠接受的。大部分跑友在這方面的包容度還比較高,就怕又貴、服務又差。
最近,體育總局等部門印發了《關于開展“體育賽事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 活動的通知》。但對于體旅融合類的馬拉松賽事,光是把外地人吸引外來還不夠,能獲得好的口碑是關鍵。辦賽城市在決策時,要提前好好考慮一下自身的承載力,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
相信隨著時間的流逝,市場將逐漸發揮自身的調節作用,賽事和酒店服務商會出現更多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只有發揮政府+市場的合力才能夠從根本解決馬拉松酒店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