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閆羽
2018年第一次接手荷蘭隊時,羅納德·科曼完成了一項偉大的任務,他把橙衣軍團從連續兩屆大賽無緣正賽的泥潭中拖了出來,讓人一度看到“豪門復興”的希望。而多年過后,他再度回到國家隊,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這支隊伍不再需要被拯救,殺入歐洲杯又成了順理成章,但人們還在期盼著“新的突破”:從上屆的止步16強到卡塔爾世界杯的8強,荷蘭人還能做得更好么?
首先必須承認,橙衣軍團并不是真正的熱門,這一點就算是荷蘭媒體也不敢胡亂自吹自擂。證據擺在那里,雖然在一年半之前,由范加爾率領的那支球隊曾與世界冠軍阿根廷拼得火星四濺,直到點球大戰才敗下陣來,但“荷蘭隊贏不了強隊”這種事,過去幾年真的一直存在。細數科曼二進宮后贏過的對手,頂多也就蘇格蘭、希臘、愛爾蘭之流。
不過荷蘭主帥還是有信心的,公布名單時他曾對外表示:“我認為我們擁有一支很難被擊敗的球隊。”這是場面話,但未必是吹牛。要點之一,是橙衣軍團擁有極為強大的后防線。盡管他們少了效力英超阿森納的廷伯,后者也是卡塔爾世界杯的主力之一,但有范戴克、阿克以及德利赫特壓陣。再加上范德芬、德弗賴等新老備選,中衛位置根本就不會缺人。另外相比2022年,門將位置看起來也沒那么奇特(或者說寒磣),至少有英超球隊的正選門將可用。
依照科曼的說法,如今荷蘭的強大之處還在于“能夠采用多種系統”,這實際指的就是可以在4后衛與3中衛之間切換。首度執教國家隊時,科曼曾經為橙衣軍團帶來過一些“浪漫主義”,宣稱要堅持荷蘭人最愛的433,但現在的他非常務實,在過去一年已經演練過多次三中衛配置。就像范加爾在卡塔爾用352殺進8強一樣,這種相對更注重防守的陣型或許也是科曼眼中的“大賽秘訣”。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大賽來臨前的一些突然變化,荷蘭隊的整體規劃或許會隨之調整。原本科曼計劃中“怎么都得帶上”的中場明星弗倫基·德容因傷無法堅持,他的退出也讓球隊損失了隊內至少排前三的大腕。然而反過來考慮,德容的傷退倒也讓橙衣軍團的排兵布陣少了一些潛在的麻煩——論名氣和個人能力,巴薩后腰在荷蘭中場里確實能算“獨一檔”,但他此前也因傷錯過了太多比賽,再加上德容以前的搭檔也傷的傷老的老,把他重新安排回來肯定會有一些磨合問題,并可能導致選擇困難。
現在情況則反而變簡單了,科曼唯一的選擇就是力推埃因霍溫的“荷甲冠軍雙后腰組合”。費爾曼和斯豪滕這樣的“中生代新人”還沒有登陸歐洲四大聯賽,上限存疑,但他們至少配合沒有問題,在預選賽階段也積累了不少國際比賽經驗。另外由于德容以及科普邁納斯的傷退,科曼在補招替換人選時把此前呼聲頗高的邊衛馬岑以及中鋒齊爾克澤都加了進來,這又讓整個橙衣軍團感覺“新鮮”了不少。
從最初的選人思路來看,科曼的心態主要還是“大賽求穩”。他更信任德佩這些久經沙場的老臣,未必會給新面孔多少機會,尤其是未曾在國家隊證明自己的新人,有點論資排輩的意思。然而計劃之外的狀況發生了,包括弗林蓬等國家隊小字輩也在最后的熱身賽中優異發揮,這便給人感覺“守舊不如迎新”。就目前的橙衣軍團而言,他們的下限肯定是有保障的,但要突破上限重回“真·頂級強隊”的行列,還真得來點“以前沒有”的東西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