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無位置籃球”思想大行其道的時代里,球員們已經不再拘泥于傳統的位置劃分,不再單純依靠身高來決定自己的位置。當下,大個子(Big),持球手(Ball Handler),側翼(Wing)和鋒線(Foward)逐步代替大前鋒,小前鋒,中鋒,控球后衛和得分后衛的位置劃分,而持球創造力,投籃和換防彈性的重要性,也變得高于單純的蹲坑護筐,低位背打等技術。不過聯盟整體的投射進化,也導致了小球時代中后衛用擋拆輕松軍訓大個子的日子一去不復返。現在的庫里,利拉德等后衛,利用小陣容在外線單打約基奇等中鋒的收益開始無法覆蓋攻防兩端籃板被爆,缺乏體格導致油漆區護不住的問題。在常規賽,一些角色球員空位三分的把握能力愈發穩定,使得原本被小球時代壓得喘不過氣的高大內線重新得到了機會。根據The Athletic的文章統計,2024年,NBA各個位置首發球員的平均身高如下:
傳統的位置劃分主要由三個因素決定:進攻技巧、防守分配和出場陣容里的身高,而那些身高與其攻防兩端的風格不匹配的球員,往往被視為搖擺人。在當下無位置籃球的思潮下,球員所打的位置和承擔的責任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是愈發細化的,同時,模糊化也使得比賽對球員的體格要求也愈發看重。在今年,內線和大體格鋒線對比賽的影響力肉眼可見的強,特別是在吹罰尺度上去后愈發明顯。獨行俠在補充了萊夫利和加福德兩個內線后,常規賽的護筐表現和內線終結效率肉眼可見的提升;而德里克·瓊斯和華盛頓兩個鋒線靠著投籃和換防能力,以極其詭吊的方式邁過了森林狼;而得到了切特的雷霆則在常規賽有了真正的護筐手,而切特的投射也在5·out體系里成功拉開了空間,成為真正的常規賽強隊;更別提凱爾特人五個位置的球員都是oversize——其中,波爾津基斯可能是全隊最為主要的球員,攻防兩端都能夠提高球隊的強度。作為護筐手,他的干擾和身高優勢配合凱爾特人兩個大體格鋒線,可以輕松兼顧籃板和籃下干擾;而進攻端他又可以靠著外線投籃,在總決賽直接投懵基德。而記者凱特琳在復盤季后賽時表示,大部分全明星鋒線都會打出較常規賽更好的籃板表現,比如塔圖姆的籃板率從12%提高到15%。作為反例,原先靠著傳切的勇士,在球員體格矮小且主力年齡見老的情況下,用極其尷尬的姿勢結束了本賽季。原本先鋒的戰術,在體格不占優的情況下變成了反噬的陷阱。
以上這些都證明,體格在投射技術見長而吹罰尺度放松的當下,變得愈發重要起來。對于今年手握狀元簽的老鷹而言,他們無疑也極其看重這一點。在本賽季,卡佩拉的老化使得老鷹的內線護筐變得糟糕,替補奧涅卡·奧孔古意識出色但體格很難護住籃下;鋒線方面,亨特的出勤率使得他很難持續穩定輸出,甚至經常表現糟糕;薩迪克·貝的重傷注定需要休整一年。更別提特雷·揚糟糕的尺寸和防守,都導致這支隊伍成為聯盟防守墊底的存在。結合縈繞在球隊上方關于特雷·楊交易的陰霾,亞特拉大亟需這個狀元簽來作為球隊的強心劑,在內線和鋒線位置堆砌體格。
當下最為熱門的兩個狀元人選,均來自于法國——似乎是他們堆砌體格的青訓收獲到了回報。其一是來自NBL的亞歷克斯·薩爾,他是個賈倫·杰克遜式的高大靈活內線;其二則是扎卡里·里薩謝,一位6尺8的高大前鋒,有著絲滑的投籃技術,有望成為又一個oversize得分手,同時也是ESPN首席選秀專家喬納森·吉沃尼眼中本屆最出色的團隊防守人。此外The Ringer的凱文·奧康納等寫手報道,衛冕冠軍康涅狄格大學的中鋒多諾萬·克林根也靠著其出色穩定的表現,讓部分老鷹管理層相信他值得引入。某種程度上,老鷹在這次狀元簽的選擇上,對于尺寸和防守的重視優于其他。
1.亞歷克斯·薩爾是球隊眼中夢想的獨角獸內線嗎?
作為前塞內加爾職業籃球運動員馬薩·薩爾的兒子,俄克拉荷馬雷霆隊中鋒奧利維爾·薩爾的弟弟,亞歷克斯·薩爾在過去兩個賽季里曾效力于皇家馬德里青年隊和Overtime精英聯盟。而在今年,他沒有選擇歐洲或者美國的大學,而是加入澳大利亞NBL的明日之星計劃,靠著從季前賽至今的表現和天賦,成為今年狀元的最大熱門。在珀斯野貓隊,出于對薩爾身體健康和技術的考量,他們沒有貿然將其放在首發,而是從替補打起。本賽季,他場均可以得到9.7分4.4籃板0.9助攻1.1失誤和1.3蓋帽,命中率52%,三分命中率30%,罰球命中率71%。
作為一個身高7尺1的高瘦內線,他的靈活性和移動能力在該身高下堪稱優秀。珀斯野貓整個賽季都讓薩爾防守快速的持球人,同時還給了他較高的防守自由度,讓他利用自身的運動能力和尺寸掃蕩干擾。他的防守風格還在摸索之中,但這幾年類似的長人已經在NBA中紛紛證明了自己的價值:莫布里在季后賽中的護筐影響巨大,場均2.2蓋帽和0.8搶斷;類似的瘦長大個子切特·霍姆格倫則在季后賽場均送出2.5蓋帽和0.7搶斷。更別提文班亞馬在新秀賽季就進入了dpoy的討論。這些兼具速度和高度的內線在現代籃球體系下的影響力巨大,能夠護筐還可以外擴掃蕩,且射手環境的提升也允許他們在投射不佳的情況下持續站場:現在早不是小球時代后期內線必須投籃的時代了,大部分內線的投射都是錦上添花,但掩護,籃板,換防彈性的重要性遠高于過去。能夠為射手提供更多的出手機會和更好的出手環境,要比大個子拉出去投三分丟板的收益更高。獨行俠和雷霆在得到萊夫利/切特后提升的戰績已然證明,一個可靠的現代內線依舊有著極高的影響力。
而和前輩們相比,亞歷克斯·薩爾的防守天賦也不落于下乘。薩爾在防守端的威懾力肉眼可見,其護筐能力會是他未來最容易轉換到NBA的能力。雖然薩爾當下還很瘦弱,在面對貝恩斯的時候一度被對方推入籃下強吃;但他有潛力成為一個大尺寸的護筐內線。他在沉退內線(drop)后可以靠著自己的size罩住對手,同時,敏捷的腳步能夠跟上對手,出色的靈活性也允許他能夠在小范圍內轉身干擾對手。他在NBL展現過從1防到5的潛力,可以靠著速度跟住持球人,依靠尺寸罩住鋒線,優秀的協防則可以勝任護筐封蓋。而靠著優秀的靈活性,薩爾在防守端還能夠進行大范圍的掃蕩,不斷地出現在對手的傳球路線上進行破壞。他的一雙快手隨時準備騷擾突破手,不讓其輕松得分。出色的覆蓋面積能夠讓他在一個回合內干擾多人,甚至能夠蓋掉小后衛的撤步投籃。這些優秀的防守潛力和換防彈性,是內線空虛的老鷹需要的優點。他的防守潛力有望幫助到這支防守墊底的球隊。
盡管天賦超群,防守積極,可對于一個年輕的內線而言,薩爾目前的習慣和技術都不算突出。相比于在集錦中能投能防的獨角獸形象,薩爾在NBL中的風格更接近一個移動能力優秀的藍領內線。他的籃板能力平庸,保護后場籃板的時候卡位意識缺失,無法和那些真正的壯漢肉搏要位。有時候,他甚至會被直接推走。而在進攻籃板方面,薩爾的身高彈跳則帶給了他不小的優勢。也因此,如何最大化其彈跳和size優勢,規避掉卡位和力量劣勢是老鷹要解決的部分。薩爾可能很難一上來就提升老鷹全隊的籃板,同時,他在防守端還有不少其他短板:作為高機動性的代價,他的體重過輕,從U19頂不住楊瀚森到NBL扛不動貝恩斯,都預示著他目前不算是優秀的低位頂防人,甚至無法和切特一樣在低位抗住瓦蘭。而薩爾在防擋拆和換防方面明顯沒有莫布利和切特那樣自小練就的防守意識。根據The Ringer的采訪,薩爾坦言在OTE時期,他直到第二年才真正的意識到如何利用自己的臂展身高去打球,而不是靠著彈跳蓋帽。一些老辣的持球人是真的會假動作去欺負他的冒進。而他在防擋拆的時候表現也不夠老練,繞掩護后不知道走位,輪換后站位靠內等問題依舊存在。
而在進攻端,亞歷克斯·薩爾的藍領屬性愈發明顯。比起能投能跑還可以支配球的獨角獸,亞歷克斯·薩爾在投射和自主進攻方面遠遠談不上出色。即便是在NBL,他的空位三分和罰球都談不上良好,沒有產量和效率。但是在加盟野貓隊之前,薩爾并不被刻意地按照內線培養,尤其是身高更高的哥哥往往會和他同隊,導致薩爾在許多時候是和側翼一樣賴在外線。他在空間開闊的情況下,能夠展現一定的運球突破能力,可以和早年的字母哥一樣,在場上快速帶球上籃。而他面對防守也可以自信地跳投,甚至是側翼式的急停后仰干拔,只是高重心運球很難讓他在一對一的時候甩開對手。相比于強硬地近筐終結(他在陣地戰的上籃率不過46%),有時候薩爾打球會刻意地出手高難度的后仰,這導致他的整體命中率僅52%。
和大多數獨角獸型內線一樣,薩爾的低位背身能力不佳。他缺乏骨架要位也沒有優秀的腳步,不可以利用力量往里走。他并沒有扎實的要位技巧和低位腳步,背身很僵硬,在肘區轉身會出現規避對抗的情況,靠著勾手和后仰跳投來得分而不是選擇肉搏。OTE的高管威爾金斯曾要求他需要打得更有侵略性,而不是滿足于后仰投籃。同樣的,他的面筐技巧也不夠出色,缺乏足夠的投射威脅——雖然他并不是拒投三分的人,且投射逐年進步。不到3成的3分和遠離籃筐的遠距離跳投,都是對手樂于看到的部分。這些都表明當下的薩爾幾乎沒有自主得分的能力。
圖源:the ringer
莫布里,賈倫·杰克遜和克拉克斯頓是亞歷克斯·薩爾目前被提到最多的三個模板,也證明了他在某種程度上,依然非常仰賴于隊友的助攻來得分。他的高效得分方式依然是藍領的三板斧:空切,擋拆順下和進攻籃板。他的身高臂展和積極性,允許他在擋拆后有較廣的接球范圍。他可以靠著自己的積極和size完成零敲碎打的補籃來拿分,也可以依靠速度在順下或者空切是時候甩開防守人輕松終結。珀斯野貓隊會試圖讓他盡可能靠近籃筐,找到錯位或者可以傳球的機會后送出空接。只不過,他對掩護后的拆開時機把握和位置感都不佳,會在球傳到之前便搶先順下;而有時候,他在切出后被直接放空,隨后出手對手想要的長兩分。他算是個無私勤勉的掩護人,無論有球無球,都會盡可能地擋住對手,為隊友提供機會,不過糟糕的掩護習慣導致他的擋拆配合和威脅,遠遠談不上出色,經常出現掩護犯規或者拆開后走位不佳的問題。目前他還不能勝任一個合格的掩護人角色,在掩護后的處理球方式和平庸的位置感和走位都限制了他在陣地戰中的貢獻。
另外,亞歷克斯·薩爾的傳球能力也只是平庸。他會在肘區站定,靠著身高觀察跑位,為空切的隊友送傳球;也可以送上冒險的轉移球,從高位給底角的射手。但是平庸的助攻失誤比和無法兼顧得分和傳球的技術,都預示著他目前無法處理球。
對于老鷹而言,薩爾的防守表現和潛力無疑非常誘人。但目前他的舒適區更接近一個掃蕩護筐手和有著全面換防能力的靈活四號位。綜合攻防來看,技術粗糙且手感平平的薩爾尚且扛不起太多的球權,定位更接近于藍領,靠著零敲碎打的后仰投籃,錯位時的強打,拼搶進攻籃板,空切扣籃和擋拆順下取分。他在掩護,走位和終結技巧方面還有許多提升的空間。除去未來有幾率能夠兌現克拉克斯頓式的無限換防能力和賈倫·杰克遜的掃蕩外,在進攻端如何開發以及籃板能力如何提升,也是他們需要考量的。他可能會在防守方面帶來立竿見影的掃蕩和換防影響,但在籃板保護,外線投射和兼顧掩護方面都需要打磨。不過話又說回來,作為在OTE聯賽時期于亞特蘭大效力的薩爾來說,能夠回歸他熟悉的城市也有別樣的意義。
2.扎卡里·里薩謝能夠成長為攻防一體穩定輸出的大體積鋒線嗎?
相比于薩爾相對穩定的風評,來自法國JL Bourg的前鋒扎卡里·里薩謝則是個兩極分化嚴重的法國側翼。吹捧他的球迷極其看好他的身高(2.06米),投籃(本賽季伊始,里薩謝的三分命中率一度超過50%)和防守(ESPN選秀專家吉沃尼口中本屆最出色的無球防守人);但貶低他的球迷則對其糟糕的高端局表現(從U19到今年對戰歐州杯強隊,里薩謝幾乎沒有亮眼的表現;且2月至今,3分27中6,命中率僅22%),“亮眼”的體測(原地/加速彈跳分別為25和31英寸,跟以身體素質糟糕聞名的白人老生卡姆·斯潘塞和貝勒·謝爾曼同一檔次),幾乎沒有的持球擺脫能力和將將7成的罰球命中率加以抨擊。
純粹天賦而論,扎卡里·里薩謝和傳統印象中飛天遁地的高位野獸沒有一點相似。窄肩膀,短臂展,身材瘦弱但運動能力已經和二輪行情的白人老后衛看齊。唯一拿的出手的可能是他優秀的站立摸高——達到了大前鋒級別。但他所展現的防守和流暢的投籃,至少可以證明他有望成為一個3·D起手的前鋒。他在高強度比賽下已經暴露了不少缺點,尤其是結合其不優秀的持球,幾乎不能靠著運動能力擺脫對手,也不能靠著傳控豐富自己的進攻威脅。這對于老鷹來說,可能并不是個好消息——某種程度上,里薩謝就代表著他可能會是對薩迪克·貝的升級,將一個天賦平平且在爛隊變得渴望出手權的前鋒,變成一個同樣天賦平庸,技術平平但投射流暢度和戰術素養更高的3·D或更多。他無法在防守端帶來中鋒那樣立竿見影的效果,在進攻端也需要證明自己有能力承擔更多的球權。
扎卡里·里薩謝的得分手段數據:來源Synergy
某種程度上,天賦和技術都限制了當下的里薩謝在更高舞臺上的表現。他有著很棒的投籃機制,雖然罰球手感平平,但至少投籃流暢且快。他確實是今年在歐洲表現最出色的前鋒,場均得分上雙且頻繁拉去防守箭頭。他的大部分出手來自于定點投籃:本賽季他有278個回合的出手源于此,占整體出手的40%,平均每回合得到0.96分,優于56%的球員;而空切和借掩護接球投籃的占比皆高于持球面筐單打和擋拆。里薩謝的跳投動作很流暢,出手點很高,上肢軀干的平衡性和節奏感都很出色;美中不足的可能是他的下盤可能有點不穩定,在腳步調節方面不夠好,導致有時候他在出手之時下肢發力不一樣,但這是可以通過比賽訓練來糾正。他的接球投籃很扎實,本賽季的命中率高達40.3%,足以成為巴圖姆式的合格接球投手。但里薩謝的投籃優點也就戛然而止了,因為他的跳投手段其實并不豐富。本賽季,他主要為JL Bourg擔任定點投籃威脅,借掩護接球投籃表現的不多,偶爾也會出手一些后撤步三分或者在接球后運球點起對手再出手。
里薩謝擁有側翼位置上出色的身高和臂展,能夠利用尺寸優勢頂著防守人在外線干凈利落的投籃和終結;但他不是一名有創造力的得分手,而且很難在陣地戰中擺脫防守。結合球能力的貧弱和身體素質的平庸,導致當下他無法靠著運球自主創造投籃機會。他幾乎沒有運球和中投能力,非籃下兩分球命中率僅有38.9%。他唯一擅長的可能就是利用closeout突破到籃下。但他的運球重心太高,所以當對手在外線對他施壓時,他可能會被搶斷或者破壞。同時,他也無暇顧及隊友的跑位和傳球,往往是自己出手為主。
另外,里薩謝的籃下終結差強人意。考慮到他身材瘦削,窄肩膀加爆發力疲軟,因此他本賽季58%的終結效率對于一個新人側翼來講算優秀,但對于一個2.06的大個子來說只能說過得去。他的大部分自主進攻都源于低命中率的跳投,并不能頻繁地造成殺傷,且7成的罰球命中率對于一個射手標簽的球員來說甚至是不合格的。他的空切意識不差,能夠在籃下以扣籃終結;同時,他還有不俗的行進間騎馬射箭的技術,在借力后倚著防守人拋投。這些優點雖然小,但至少說明他有希望磨練出較好的無球得分手段。 對于擁有特雷·楊和德章泰·默里的老鷹來說,如果他們休賽季沒有選擇交易雙槍,那么里薩謝的無球投籃和空切是他們在進攻端最大的補充。
防守端的表現可能是說服老鷹帶走里薩謝的另一個原因。他在今年展現出不差的防守能力和意愿,無球防守時可以兼顧協防和自己的防守人,意識到何時應該籃下協防,何時應該兼顧傳球而不是冒險搶斷,頻繁與隊友進行換防溝通。里薩謝的繞掩護能力也不差,能夠靠著尺寸臂展及時補位干擾,靠著協調性靈活地擠過掩護。球隊經常讓他領防對面的得分箭頭,甚至會去換防小快靈的控衛,8尺11寸的站立摸高(與大多數NBA大前鋒相當)和快速返位干擾的能力,都帶給了他防守端高水平的防守意識和影響力。雖然身材瘦弱的他難以在內線站穩,不過未來增加肌肉后,他有望成為優秀的鋒線防守人。就像芬妮·史密斯,杰倫·布朗,杰登·麥克丹尼爾斯,德里克·瓊斯這些球員在季后賽中做到的那樣,里薩謝的防守可能會給這支防守墊底的老鷹帶來一些變化。
3.多諾萬·克林根是全美最佳大學里的最佳球員
來自康涅狄格大學的中鋒多諾萬·克林根靠著亮眼的實訓表現,成功俘獲了包括老鷹、奇才、灰熊在內的多支球隊。有傳言說,他在單獨試訓中展現出一定的投射能力,不過考慮到其5成的罰球和沒有的三分投籃,這方面的可信度需要打個折扣。悄然之間,他成為了今年競爭狀元的黑馬人選。
雖然比起薩爾的換防彈性和移動能力所帶來的遐想,克林根的體測數據沒有預期的那么出色,但是毫無疑問,克林根的未來定位可能是今年的狀元熱門中最清晰的一個。7尺2的身高使得他一進入聯盟,可能就會成為全聯盟第六高的球員(次于扎克·艾迪,文班亞馬,波爾津基斯,博班·馬揚諾維奇和波爾·波爾);而280磅的體重則直接將其置于努爾基奇和約基奇一檔次的肉裝內線。相比于同樣體重的努爾基奇等人,他的移動能力和跑跳算得上出色,但是貧弱的下肢力量導致他的要位能力不如,且在中鋒位置上的移動能力不算出挑。他很難靠著自己的下肢輕松要位背身或者頂住大噸位內線的強攻,但靠著其出色的身高臂展,優秀的防守選位和意識,克林根的防守威脅依然巨大。他有著極高的油漆區護筐威脅,可以帶來足夠的防守影響力,是康涅狄格大學能夠衛冕的重要功臣。他的護筐即戰力會是老鷹最看重的部分,卡佩拉的下滑和奧孔古的小尺寸已經撐不起亞特拉大的油漆區,導致斯奈德無法用現有的輪換填充一個優秀的內線防守陣容。而克林根的到來,讓帶過戈貝爾的斯奈德有機會復現當年爵士的防守:雖然上限可能未必出色,但防守所帶來的常規賽穩定性和影響力是肉眼可見的。
克林根的進攻端是個復雜的角色,似乎是雜糅了古典內線的低位背身和現代內線5·out后高位掩護,手遞手和傳球功能的混合體。根據Synergy數據,克林根的低位單打占比倍數于擋拆順下,射手其最擅長的進攻手段。體格優勢帶給他出色的終結效率,平均每回合得到1.17分,優于95%的大學球員;而空切和進攻籃板則是其第二和第三多的出手占比。在擋拆順下方面,他平均每場比賽有1.7次出手源于此,回合數處于大學中上游,而平均每回合擋拆順下可以得到1.3分,優于86%的球員。但并不代表著他的進攻端不那么適應現代籃球,因為正好相反,康涅狄格大學打出了全美最先鋒的大學體系。其中降低擋拆占比來減小球權聚集于持球人身上是他們最明顯的特色。
賽季伊始,克林根有不少低位要球強打的回合,會在掩護后及時要位籃下,得到終結的機會;但隨著賽季的深入,他更多參與到高位掩護之中。貧弱的下肢使得克林根在低位單打的時候要隊友幫忙清空一側,面對協防的到來容易錯失上籃;而在一對一的時候,克林根則能夠利用自己的體格優勢吃下小個子,還有一手柔和的轉身拋投。他的低位技術不多但是扎實,喜歡背轉身拋投來得分。同時,他還可以靠著臂展積極拼搶進攻籃板。不過5成的罰球也使得一些球隊寧愿利用犯規也不會讓他輕松放籃得手。
雖然克林根的投射威脅幾乎為0,但康涅狄格大學依然沒有主打克林根的低位進攻。在motion體現中,克林根往往負責高位掩護,利用stagger和Chicago起手,為無球的隊友創造空間。克林根的擋拆順下占比低的原因,和康大更重視高位手遞手和無球掩護有關,同時也是因為他在順下時腳步偏慢,不容易和機動性內線一樣擺脫防守人,導致他的一些下順最終變成了錯位的背身單挑。他需要加強一些靈活性來更好適應當下的NBA節奏,否則會和努爾基奇一樣因為腳步緩慢而沒辦法第一時間得到順下終結的機會。但他寬厚的身材使得他的高位掩護極其扎實。他有著細膩的掩護意識,會利用不同角度來為隊友做掩護,甚至是用游走在犯規邊緣的小范圍移動來創造空間。克林根也不是個拘泥于擋拆嚴實與否的內線,有時候他也可以用擋一下就拆,短擋拆,Flip(輕拋近傳),幽靈掩護來代替擋拆順下,靠著高混淆度的戰術給防守人制造混亂。他的高位策應和傳球能力在比賽中也有所體現,甚至在5·out的體系下,他能夠為射手做高位掩護后拿球尋找空切手和外線的射手,送上大范圍轉移。助攻數據體現不出他的轉移球能力,但在掩護做間接助攻,再傳一次的助攻和手遞手或者擋拆掩護后靠著走位帶走防守人方面,他能夠為球隊的進攻帶來數據不能直接體現的影響。
克林根7尺2的身高和280磅的體重在平均體重248磅,平均身高6尺11的NBA首發中都極其出色,不過他勢必需要進一步減重來增加自己的靈活性。他在大學往往不會冒進地外擴,且卡斯爾和卡拉班都會盡可能讓對手不起速度來攻擊他的慢腳步。他最具影響力的防守就在于護筐和籃板保護方面。他不算靈活的大個子,一直以來都仰賴oversize的體格進行干擾。他的選位和起跳時機把握很好,不會輕易犯規;力量和體格也足以罩住絕大部分對位的中鋒。可以說,克林根在油漆區的影響力巨大,在外擴和協防時也可以靠著選位盡可能掩蓋自身移動不足的問題。但是對于那些小快靈的后衛或者擋拆后下順和投射都有威脅的內線他就容易被揪住腳步移動的問題。對于亞特拉大,克林根可以直接提供護筐威脅和豐富的掩護。雖然他很可能會和戈貝爾一樣只能在沉退防守中,靠選位和尺寸在油漆區干擾;不過他很可能會在這方面直接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和萊夫利一樣,在一個優秀的持球人身邊解放進攻,且直接提升整支隊伍的籃板和護筐。
總的來說,相比于薩爾,克林根在跑跳和投射天賦方面皆落于下乘,且移動能力限制了他只能做沉退護筐的任務,沒有現代內線要有的換防彈性。但是他定位明確,且戰術素養更高,能夠直接帶來護筐影響。
在一個頂級天賦貧乏的選秀年份中,沒有一個斷層領先的天賦球員,造成亞特蘭大老鷹在斟酌自己的選項時需要更多的考量。然而今年多支隊伍的成功證明,一個高順位,有著極佳換防彈性或者護筐能力的內線,依然能夠帶來可怖的影響力;同時,一個防守和投射都可以提供幫助的大尺寸鋒線也可以帶來穩定的影響。亞歷克斯·薩爾,扎卡里·里薩謝和多諾萬·克林根各有各自的優缺點,且皆是藍領風格強烈的選項。但對于老鷹來說,他們糟糕的防守和球隊氛圍,都急需新鮮血液來更新迭代。
文/黃衣哈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