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興:提升中國聯賽競爭力 可否加大升降級力度?

馬德興06-19 16:52 體壇+原創

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馬德興報道

今年中超新賽季之初,中國足協在維系大多數原有政策的基礎之上,僅僅只是增加了一名外援的名額。從已經結束的半個賽季的情況來看,“五外援”政策普遍受到了各隊的歡迎。而且,為了要與亞足聯接軌,中國足協目前也正在研究是否應該在下賽季繼續增加外援名額的問題。不過,為了提升中國職業聯賽的競爭力,增加外援是一個方面,記者以為現階段增加升降級名額、加大升降級力度,是加快中國足球“優勝劣汰”的一種有效手段和方式。

666c5bfbf3e8279bd1d56583.jpg

①增加外援逼本土球員

今年中超聯賽相比往年最大的一個變化就是外援人數的增加。雖然僅僅只是增加了1人,但至少從整體的執行情況來看,效果還是不錯的。從中國足協增加外援人數的本意來看,恐怕并不僅僅只是為了“接軌”。這種“接軌”當然是指中超球會征戰亞冠聯賽時,至少在外援人數上不會“吃大虧”。但更深層次的用意和目的,恐怕還是希望通過增加外援來“倒逼”中國本土球員。

“金元足球”的一個重要“后遺癥”就是“高薪低能”,很多本土球員根本就不值現有的身價,即便是如今的“后金元時代”里中國本土球員已經無法拿到像以往的高薪,但多數人看來,現在的本土球員從技能角度而言,仍然處于偏高之勢。而且,因為“高薪”,讓中國球員養成了一種“懶惰”的心理和狀態。一個很能說明問題的現象是:在各職業俱樂部球隊中,經常加練的常常是外援。相反,中國本土球員日常自我加練的有,但屈指可數。外援為什么要“加練”?因為隨時面臨著被更換、被“炒”的命運。但中國本土球員多數之所以不加練,是有這樣一種心態:“反正你教練還要用我、因為球隊就那么幾個人可用,練不練也就無所謂了。”面對這樣的一種局面,俱樂部管理層似乎也沒有太多的辦法,更多地是“哄著”、“求著”。

也正因為此,面對即將展開的2024-25賽季的全新的亞洲精英聯賽、冠軍聯賽,亞足聯在取消外援限制的情況下,中超是不是應該進一步增加外援名額?這又會引起各方的熱議,而且,進一步放開外援名額,也是希望能夠進一步來“倒逼”中國球員。因為現在國家隊的主教練伊萬科維奇已經公開表示過,即進入到國家隊的首要條件和標準就是必須要在俱樂部球隊中正常地、系統地參加聯賽。否則,國家隊大門不會向打不上比賽的球員敞開。于是,類似于像戴偉浚這樣在俱樂部球隊中打不上比賽的國腳就有些著急了,想著是否可以外租?這也就正常了。

所以,從中超的整體角度而言,琢磨外援政策是否應該進一步有所變化?也能夠理解。但除了增加外援人數之外,其實還有一個刺激競爭的辦法,就是進一步擴大升降級的席位。

③增加升降級刺激球隊

競技體育或者競技足球本質就是“優勝劣汰”,實施“升降級”無疑是最為有效、最為直接的體現之一。中國職業聯賽目前保持在16隊規模,在短期之內擴軍、重新變成2022賽季的18隊規模,恐怕還不是很現實,因為我們的基礎相對還是較為薄弱,尤其是職業足球的“塔基”相當不穩定。所以,這么多年來,我們的頂級職業聯賽一直都是采用“兩升兩降”的辦法,只有在2021賽季末因為要擴軍,采用了一個升降級附加賽制度。

就當下的中超聯賽而言,職業足球俱樂部的生存依然是首要問題。所以,想盡辦法“活著”,哪怕只是“茍活”,也就成為了多數俱樂部的的底線。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職業足球也就談不上去更好地進行發展,因為缺乏一個起碼的“動力”。這其實在今年中超聯賽上半程就表現得比較突出。下半區8支球隊即排名第9位的青島海牛隊和排名墊底的南通支云隊之間的積分差距就只有5分!而且,按照目前的趨勢發展下去,往年正常情況下中超聯賽保級隊伍需要拿到通常的30個積分,如今看起來似乎今年保級也不用這么多的分數。

面對這樣一種局面,作為最高管理者的中國足協、中足聯,是否可以考慮增加降級隊伍名額的辦法來強刺激中超各隊?當然,這個賽季宣布中超聯賽變更升降級名額肯定不合適。那么,現在做出調整,從2025賽季開始,中超在現有16隊規模基礎上,變成“四升四降”,或者是“3.5升3.5降”,也就是獲得中超第13名的球隊,去與中甲第4名球隊進行升降級附加賽,這是否會進一步激活或調動中超各隊的積極性?

增加外援名額,或許是想直接刺激的中國球員本身;但增加升降級名額,則是直接刺激俱樂部本身!通過這種“優勝劣汰”的方式,來將目前中國足壇上的“劣幣”驅逐出去,而讓更多的“良幣”有更多的機會和空間成長、發展起來,從而徹底改良中國職業足球的土壤和環境。

之所以提及“增加升降級名額”,是因為在2022年世界杯賽之前,記者遠赴歐洲采訪期間、滯留葡萄牙期間,當時的東方龍俱樂部在征戰葡萄牙全國錦標賽,一個組只有14支球隊,但升級的只有1隊,降級的隊伍卻高達6支!這意味著什么?一支球隊全年26輪比賽,想要升級并不容易;但稍一不留神,就直接面臨降級的風險!這種性質的聯賽對球員的鍛煉價值和意義也就可想而知了。那么,中國國內的三級職業聯賽緣何就不能增加升降級的名額呢?

當前,中國足壇經歷過新一輪反腐之后,各個方面都亟待全面重啟,需要有新鮮血液、新生力量來改變中國足壇舊有格局。假設中超聯賽與中甲聯賽實施“3.5升3.5降”,恐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進一步中超聯賽,重新勾勒中國頂級職業聯賽的版圖。而中甲在16隊規模上,采用“四升四降”的辦法,將更進一步刺激中甲聯賽隊伍的更新換代。至于中乙聯賽,則可以再進一步擴大升降級名額,采用“五升五降”甚至是“六升六降”的辦法。對于眾多新組建、新生的俱樂部而言,這無疑是一次全新的機會。

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年來,中超聯賽中有關“假球”、“默契球”的傳聞大幅度減少,但中甲聯賽、中乙聯賽中有關這方面的的傳聞依然不少。而且,很多俱樂部甚至都以此為生存之道。進一步全面加大降級風險,無疑會在很大的客觀程度上有助于減少這些負面傳聞。更為重要的是,通過競技手段來展開“優勝劣汰”,遠比簡單的行政命令或手段更能為社會各界所接受。

所以,面對目前中國職業聯賽的現狀,中國足協應該考慮增加“升降級”名額的問題了。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相關閱讀

馬德興

體壇周報副總編

權威源自專業

“體壇+”是體壇傳媒集團旗下《體壇周報》及諸多體育類雜志的唯一新媒體平臺。 平臺匯集權威的一手體育資訊以及國內外頂尖資深體育媒體人的深度觀點, 是一款移動互聯網時代體育垂直領域的精品閱讀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