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 閆羽
“比利時根本不行”,在成為小組賽首輪唯一被爆冷的種子隊后,縈繞在歐洲紅魔周圍的基本都是嘲笑與質疑:盧卡庫是諧星,德布勞內獨木難支,后防線一群蝦兵蟹將……總而言之就是實力平平愧對國際足聯高排名,甚至小組賽能不能出線都值得懷疑。但老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比利時就算不再是駱駝,也還是比FIFA排名僅47位的羅馬尼亞大那么一點。前者只要“回歸常態”,勝利也就隨之而來。而在2比0取勝過后,比利時也算是暫時跳出了泥潭。
必須承認,幸福來得有點突然。開場不過73秒,盧卡庫禁區背身拿球為后插上的隊友架炮,蒂耶勒曼一腳斜線爆射便敲開了羅馬尼亞的大門。此球乃比利時隊史大賽最快破門,猶如一記響雷,為首輪憋屈輸球的紅魔瞬間炸開了通途。不過平心而論,就算沒有這次“意外”,泰代斯科的球隊應該也不會重蹈覆轍——開場浪費一兩次良機后就陷入迷茫?對斯洛伐克時的尷尬,主要還是因為整支球隊都處在一個不合理的狀態,而此役他們已經進行了撥亂反正。
其實只看首發陣容,你就能感覺到真正的比利時即將回來——有費爾通亨、特阿特兩員后防主力回歸,紅魔首先就少了不少后顧之憂。上一場用卡拉斯科踢左后衛這種“別出心裁”,在沒有長期演練的情況下還是得盡量少來一些。而中前場用蒂耶勒曼替芒加拉、呂克巴基奧換特羅薩爾首發,這也都是輸給斯洛伐克后的反思。前者成為球隊中場后置的出球點,能為德布勞內提供連線支持,而呂克巴基奧雖然可能是國家隊名氣最小的邊鋒,但配置在右翼正好與左路的多庫遙相呼應。如此前后場脫節的毛病有救了,曼城邊鋒也不用再在自己不習慣的右路“帶球撞墻”,一切都變得合情合理。
當然,人員的變動只是一方面,球員的心氣、球隊的戰術,統統都有讓人看到活力。首先,“休息時間團建”的效果顯然不錯,在一同外出聚餐大快朵頤之后,全隊完全沒有流露出沮喪壓抑的氣氛,對羅馬尼亞一上來就精神十足。同時他們的整體壓迫做得很好,事實上第一粒進球的源頭,正是連續的高位逼搶后,由蒂耶勒曼斷球成功發起的攻勢。
此役比利時隊的初始布陣是不對稱的4321,右閘卡斯塔涅主攻,而左邊特阿特只為多庫殿后。不過實際跑位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像是3中衛,富勒姆邊衛的前插力度很大,甚至會與呂克巴基奧平行或者超過,讓整體站位像是一個334。而如此激進的選擇,自然是需要強悍的中場圍剿來支撐,然后比利時人做得也不錯。前45分鐘,奧納納和德布勞內就分別貢獻了與中衛費斯一樣多的2次成功鏟斷,可見他們的壓迫力度。同時多庫、呂克巴基奧、盧卡庫、德布勞內和蒂耶勒曼5個點在上半時也總計貢獻了8次關鍵傳球,足夠說明全隊的輪轉效果不錯。
如果運氣好一點,比利時完全可能在更早時刻解決戰斗。下半場開始不久,德布勞內便連續在相當舒服的位置遠射了兩腳,只可惜不是稍稍偏出就是正對門將。而盧卡庫在第63分鐘的進球被吹,則讓人發覺原來半自動越位鑒定系統也有“體毛越位”。這一回你不能再怪比利時中鋒是搞笑角色,他的單刀低射果斷而精準,就是可惜向前抬起的肩膀比羅馬尼亞后衛寬了那么一滴滴。此役除了助攻蒂耶勒曼,盧卡庫也還有多腳還算靠譜的射門,3次命中門框范圍2次被后衛封堵。“表現突出”可能有點算不上,但正在“恢復正常發揮作用”那是肯定的。
最后由德布勞內鎖定2比0的比分,這則讓一切顯得更加美妙。球隊的領軍人物為比賽“蓋棺定論”,這在信心和士氣上會對比利時有更多的幫助。另外多進一球也讓紅魔有了1粒凈勝球,能夠在4隊3分的E組暫列第二。當然目前的座次并不太重要,關鍵還是要踢好最后一輪對烏克蘭的比賽。根據歐洲杯的規則,同分球隊先比較相互戰績,所以紅魔還能不能小組第一出線不完全看自己,他們只能拋除雜念繼續向前。
值得一提的是,德布勞內的進球是在球隊被迫換人之后發生的,這可能會給球隊一些很積極的心理暗示。由于感覺到腿部不適,左后衛特阿特在第77分鐘主動要求被換下,然后球隊進行了變陣,卡斯塔涅換到左路,中衛出身的德巴替補登場出任右后衛。這說明比利時依然可以排出相對攻守平衡一些的陣型,而這至關重要。
以目前紅魔的實力和狀態,他們其實并不能做到完全壓制對手,包括本場的羅馬尼亞。“三色軍”的反擊同樣有不少威脅不小的,尤其是在他們下半時加強反搶力度后,雙方一度用高位壓迫和快速反擊“對轟”。如果不是門將卡斯特爾斯發揮神勇,以及費爾通亨、卡斯塔涅等人經驗老到,比利時恐怕很難保持零封。但所幸有驚無險,提前下場的特阿特也在賽后表示自己狀況還好:“沒有警報,我會為下一場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