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季孟年
盡管中國U18女籃未能擊敗澳大利亞在主場奪冠,張子宇依舊毫無爭議的捧起了賽會MVP獎杯。
不論是回顧U18女籃亞洲杯歷史,還是放眼世界范圍,此前都很少有球員能夠在一屆比賽當中打出如此有統治力的發揮。5場比賽下來,張子宇場均能夠貢獻35分12.8籃板,命中率高達71.4%。面對實力欠佳的印尼,張子宇能夠打出統治力表現。交鋒韓國和日本,張子宇的發揮依舊不打折扣。決戰澳大利亞,張子宇的命中率相較于前面雖然有所下滑,但她還是用42分14籃板的表現統治了籃下。另有數據顯示,當張子宇在場中國U18女籃合計凈勝對手5分。反之在張子宇下場休息的13分鐘里面,中國U18女籃合計凈負對手多達22分。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袋鼠軍團對于張子宇的防守已經算得上成功。她們盡可能不讓張子宇在籃下比較深的位置要位,干擾隊友給她的傳球,加快比賽的節奏。饒是如此,張子宇依舊還是砍下了42分。當然,這樣的情況對于中國U18女籃的姑娘們來說已經見怪不怪。自從張子宇在國內U級別比賽亮相以來,單場砍下40、50乃至60分對于她來講就是家常便飯。
張子宇如此有統治力的發揮,很容易令人想起中國女籃的初代大魔王鄭海霞。當年,鄭海霞就曾經在青年比賽當中打遍天下無敵手,后來在成年國家隊依舊無解。然而,鄭海霞與張子宇又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張子宇的父母都是籃球運動員,他的父親身高超過2.1米,母親的身高也接近2米。在一年級的時候,張子宇的身高便已經突破1.6米,到小學畢業的時候她的身高已經和父親相差無幾。現如今,張子宇的身高已經超過2.20米,海霞大姐站在張子宇身邊可能也會找到“小鳥依人”的感覺。
除了身材超班之外,張子宇其實還擁有著不錯的籃球基本功與身體柔韌性。她出生于籃球世家,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觸專業籃球訓練,還曾經有過跳高、跳遠的訓練經歷。后來一路向上,都是各級球隊的重點關注對象,因此她的籃板球意識,近框手感都非常不錯。
當然,由于張子宇的條件過于特殊,用陳楠的話來說就是“從沒有見過這樣的球員”,所以不論是山東隊還是國家隊在培養張子宇的時候,也都是“摸著石頭過河”。陳楠表示,她會站在凳子上體會張子宇的視角。在張子宇的訓練和比賽當中,保障團隊也會著重關注她的健康狀況,避免傷病的出現。
這次U18女籃亞洲杯算得上是張子宇在國際舞臺上的第一次亮相,FIBA官網圍繞著她的故事撰文多篇,短視頻平臺有關張子宇的內容,更是在全球范圍之內形成了爆炸式傳播。可以預見的是,張子宇一定會在明年的世青賽舞臺上成為焦點。屆時,中國國青女籃將會面對更強大的對手,怎樣最大化張子宇的作用將成為未來一年這支球隊需要解決的問題。
就本屆女籃U18亞青賽來看,張子宇的個人發揮固然無解,但球隊的整體表現,還存在著提升的空間。決賽便是最顯著的例子,張子宇是否在場這支球隊完全是不同的競爭力。其他球員該如何幫助張子宇分擔壓力,讓她更輕松的接球,每一次進攻付出的成本更低,將決定這支球隊未來的上限究竟有多高。
另一方面,怎樣在防守端發揮張子宇的作用,同樣也是需要思考的問題。相較于進攻,張子宇在防守端存在著軟肋,2.20米+的身高就注定了張子宇很難擁有韓旭那樣的移動能力。為了彌補張子宇防守端的問題,中國U18女籃在這次亞青賽當中頻繁使用聯防。聯防的效果一開始還算不錯,但是由于缺少后續變化,容易被對手打穿。到世青賽的舞臺上,對手的整體進攻能力會更強,中國國青女籃需要在防守端拿出更多的變化,也需要在防守布置和陣容搭配上更有針對性。張子宇雖然移動能力欠佳,但她的身高、臂展畢竟擺在那里,留在籃下對手進攻球員來說便是巨大的威脅。如果可以在陣容中增加一位協防能力更出色的鋒線球員,并且嘗試挑戰對手的非空間點,讓張子宇更舒服的留在籃下。不僅僅可以做到于防守端揚長避短,更能讓張子宇的體能得到充分調整。
當然,除了戰術層面,心態層面同樣需要關注。“大樹底下好乘涼”的道理誰都懂,但籃球畢竟是5個人的運動,如果所有球員都對張子宇有著嚴重的依賴心理,球隊的整體上限可能也不會太高。相較于戰術層面的調整,心態層面的轉變其實更重要。張子宇的確天賦蓋世,至少在這個年齡段難覓對手。但是未來進入成年組別,張子宇的優勢或許很難再像如今這樣明顯。其他年輕姑娘們需要正視自己與同年齡球員的差距,遠離“張子宇依賴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