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謝銳上海報道 第十屆應氏杯開幕式上,首屆應氏杯冠亞軍曹薰鉉九段、聶衛平九段登臺回顧過往時,曹薰鉉的一句話引發笑場,“應氏杯冠軍獎金是真的高啊!”首屆應氏杯1988年推出,冠軍獎金4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是320萬元。而當時國內新體育杯冠軍獎金也不過1000元。
應氏杯剛剛推出時,其時國家圍棋隊還在國家體委訓練局進行訓練和比賽,中國圍棋協會主席常昊曾回憶,當時有一天大家在餐廳吃午飯,聊起應氏杯冠軍獎金40萬美元的話題時,整個餐廳頓時鴉雀無聲。在那個年代,普通人工資不過兩三百元。
從《北京市歷年職工平均工資》統計來看,1989年北京職工年人均工資2312元,當時基本是國企和事業編單位,相當于一個北京職工1384年的收入;即便推進至2020年,以北京城鎮非私營單位人員平均工資145766元計算,這一個比賽的獎金也相當于22人的年工資總和。
參照1989年2月20日《市場報》的報道,當時北京三環以內的房價每平方米為1600至1900元,這個價位還被官方媒體質疑。40萬美元可以買2000平米的房子,對照2020年北京三環內的房價,折合2億元人民幣左右。倘若現在有一項世界圍棋大賽決賽獎金高達2億元,將會引起怎樣的轟動效應?
俞斌九段回憶,1990年,名人戰循環圈贏一盤200元,輸一盤100元,1992年新體育杯冠軍1400元,直到1995年,韓國友人車敏洙四段贊助了一項名為“友情杯”的圍棋賽,冠軍獎金高達6萬元,這才將中國棋戰冠軍獎金推進至5萬+時代。
在90年代初的日本和韓國,40萬美元獎金也是一個巨大數字,1990年日本人均GDP為25896美元,40萬美元相當于一個人15.5年創造的財富;1990年韓國人均GDP為6609美元,40萬美元相當于60個人全年收入。這也能理解曹薰鉉奪得首屆應氏杯后,回到韓國享受候選總統待遇,從而引發韓國圍棋熱潮。
應氏杯創辦后的第八年,1996年世界大賽中的雙子星座三星杯和LG杯問世,按照當時的匯率,三星杯冠軍獎金亦有40萬美元之巨,而且一年一屆。以此為發端,此后的春蘭杯、豐田杯、百靈杯、Mlily夢百合杯、新奧杯、衢州爛柯杯冠軍獎金都已升至百萬元人民幣以上。
中日圍棋擂臺賽引發中國圍棋熱潮之后,是為奠定現代圍棋格局的第一推手;應氏杯不僅是世界圍棋之源,而且出道即巔峰,40萬美元的冠軍獎金時至今日仍然遙遙領先,世界圍棋能有今日之格局,應氏杯當為中日圍棋擂臺賽之后的第二大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