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為什么西班牙人才井噴,巴西卻不靈了?

安倚劍07-13 14:55 體壇+原創

文/安倚劍

也許,西班牙奪冠,以足球的意義而言,是更得民心的。

整個夏天,在所有傳統世家中,就只有西班牙真正在踢球,跟西班牙比,所有其他人,都是在茍且。

換句話說,只有西班牙有實力、有能力,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踢出自己希望的局面,并能夠掌控住局面,把領先轉化為勝利。

其他的名隊們,大多數束手無策,一籌莫展,只好茍到點球賭命。個別還有點想法的,礙于球隊水平與球員真實能力,只能踢到目前的這一步。比如同樣進決賽的英格蘭,高聳的身價與老牛拖車般的場面形成鮮明的反差,多少說明,英超的強勢轉播輸出,使得英超球員身價普遍帶有嚴重虛高,其真實能力與他們頭上的光環并不相稱,到了場上就顯示出反差(相似的還有比利時)。

只有西班牙,展示出他們雄厚的人才儲備,無論能力與潛質,均強于其他國家的同齡甚至超齡球員。佩德里、加維以及亞馬爾、尼科·威廉斯的出現,讓西班牙足以享受新黃金一代帶來的紅利期,以他們的年齡,如果沒有特大的傷病意外,這個紅利期少說還能維持三屆世界杯。

搜狗高速瀏覽器截圖20240710053805.png

巴薩DNA也非自古就有

西班牙足球崛起于2008歐洲杯,從此拉馬西亞青訓名滿天下,拉馬西亞注重腳下、注重傳控的風格與西班牙整體一脈相承。現在的新黃金一代,有希望繼哈維、伊涅斯塔之后,為西班牙再創一個成績井噴高峰。

這里很自然地令人提出一個問題:為什么西班牙足球自2008歐洲杯后,才真正崛起?為什么之前幾十年,長期蝸居于世界足壇二流強隊檔次?

實際上,西班牙足球選擇風格類型,隨之崛起,也是個漫長的過程,也充滿了選擇困難以及挫折。

西班牙隊得益于巴塞羅那之拉馬西亞,但就是巴塞羅那自己,在風格選擇上也曾長期面臨搖擺。

巴塞羅那是克魯伊夫登壇為帥后,才下決心一攬子工程,從一線隊到青年隊全面技術化。在克魯伊夫之前,巴薩自身并沒有方向感,尤其對主帥的選擇,基本上就是誰有成績就追求誰。他們既請過世界足球史上最功利主義的代表人物埃雷拉(即60年代以原教旨極端防守打法在國際米蘭締造輝煌的那位埃雷拉),也將米歇爾斯-克魯伊夫師徒聯袂請到門下。在1988年克魯伊夫正式拜帥之前,巴薩連請過4名不同的主帥——埃雷拉、拉特克、梅諾蒂、維納布爾斯,這幾位,理念不同,對球員類型偏好不同,訓練手法不同,埃雷拉是極端消極防守派,拉特克則強調德國式身體力量,為此與馬拉多納不和,被馬拉多納一句“我不想成為萬米跑選手”而踢走,隨后又遂馬拉多納之意請來其恩師梅諾蒂,在馬拉多納攪得雞飛狗跳沸反盈天后,又把師徒一齊打包請走,換成之前只帶過水晶宮、女王公園之流的維納布爾斯,踢英式442……

但是即便敲定克魯伊夫路線,選擇了技術與傳控后,也絕非意味著就找到了足球終極真理。任何風格的足球,都需要與之匹配的優秀球員去完成,而天才球員可遇不可求,同時涌現幾十年一遇的極品天才,更是任何俱樂部百年修行的運氣。拉馬西亞也是因為梅西、哈維、伊涅斯塔的同時涌現,得到了廣泛的至高推崇。

實際上,即使是從巴薩系受益良多的西班牙隊,本身并不拘泥于純巴薩系,而是兼收并蓄,針對西班牙球員中場對抗較弱的固有缺陷,2008歐洲杯他們甚至歸化了巴西人塞納,以至于《442》雜志說,西班牙其實是四個“國家”的球員組成的聯軍——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巴斯克、巴西。

espanha-goleia-georgia-eurocopa-e1719781185601.jpg

時勢造就足球

隨著梅西、哈維、伊涅斯塔一代超天才的退隱,巴塞羅那-西班牙也出現了肉眼可見的停滯。不過,這屆歐洲杯表明,西班牙隊很可能要迎來新一波的人才紅利,原因并不是純足球的,而是因為國際政治。

打開天窗說亮話,過去,西班牙青訓只能找西班牙人,只能在本土打轉,由于近十多年來國際政局的動蕩,大量非洲移民、難民的涌入,使得西班牙足球青訓在選材方面,比過去大大拓寬了,“基因庫”大大擴充了。

本屆歐洲杯最閃耀的兩位年輕人亞馬爾、尼科·威廉斯,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亞馬爾父親是摩洛哥人,母親是赤道幾內亞人,3歲時父母就分居,目前由母親監護,由于他仍未成年,每次出國踢球比賽,還得由母親前往當地警察局簽字授權,才能獲得出境許可,父母早年的分離,以及亞馬爾突然爆紅后必然的撫養權爭奪,或許會成為亞馬爾未來成長道路上一個不確定的因素。

尼科·威廉斯的例子更極端,他父母是加納人,從加納到摩洛哥北部的梅利利亞,經歷了一個典型的偷渡過程,途中與多人擠一輛車,被打劫,被司機半路拋棄,被人販子賣了之后,竟然徒步穿越撒哈拉沙漠,可見其超強的毅力與基因。

法國早就先于西班牙享受到了移二代的好處,有別于齊達內、亨利等上一批移二代,目前法國隊中的楚阿梅尼、卡馬溫加,與亞馬爾、尼科·威廉斯的背景更相似,楚阿梅尼是喀麥隆人移居法國,卡馬溫加干脆就出生在安哥拉的難民營里,全家為了躲避剛果內戰,最終跑路法國。這些人往往一家弟兄幾個,都在踢球,一人露頭,全家成功。

姆巴佩則是一個特殊例子,與眾多移民因為逃避貧困、戰亂不同,他家卻是個小中產,父親是喀麥隆人,原就是鎮上球隊教練,母親是阿爾及利亞手球運動員,強大的基因先天造就姆巴佩超人的天賦,而他身上種族、移民、中產、年輕人這些多重身份重疊,使他在政治上成為一個政黨熱衷爭奪的人物,所以你才看到,眾多球星對敏感的政治話題保持緘默,唯獨姆巴佩頻頻以發言人自居,滿口“價值觀、責任、使命”。

Copa_America_Soccer_Uruguay_Brazil_09175.jpg

巴西的出路在哪?

這些移二代、難二代,注入了歐洲足壇,豐富了歐洲主流足球強國的人才選擇,給歐陸足球帶來純新的血液。而西班牙因為歷史文化地理等因素,近水樓臺,優先吸收非洲基因強大的足球人才。近年國際足壇興衰,西班牙的青訓成果甚至超過了素以足球人口龐大著稱的第一王國巴西。

曾幾何時,貝利、加林查、羅納爾多、小羅難以企及的超天才,是巴西足球長盛不衰的代表,他們是建筑在巴西上億貧民窟人口基礎上的,是巴西足球超級龐大金字塔的絕對塔尖,而貧民窟則是巴西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足球人才寶庫。但是過早的商業化,過早的出售折現,散漫自大加管理混亂,巴西已經很長時間再未出現足以引領世界的超天才了。這才是巴西隊戰績日趨平庸,長期難有突破的根源,這不是巴西隊請幾個歐洲教練就解決得了的,與其打安切洛蒂、克洛普這些名流的主意,不如放下身段,請西班牙人來指導他們青訓,以巴西的足球人口基數,出球星、進而重振國家隊,不會太難。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相關閱讀

權威源自專業

“體壇+”是體壇傳媒集團旗下《體壇周報》及諸多體育類雜志的唯一新媒體平臺。 平臺匯集權威的一手體育資訊以及國內外頂尖資深體育媒體人的深度觀點, 是一款移動互聯網時代體育垂直領域的精品閱讀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