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張奔斗
你真的很難想象大部分其他項目,比如乒羽、游泳、跳水等等這些,在奧運會舉辦的同時,還舉辦單項賽事,對不對?但網球就可以。
今年的DC Open華盛頓特區站和奧運網球賽事同周舉辦。當然,網球巡回賽通常是7天,奧運網球賽事則是9天,但決賽日都是星期天8月4日。這項賽事為男女合賽,ATP和WTA都是500賽,開個玩笑說,其實基本可以看作是“不打奧運會的球員們都來我們這兒為北美硬地提前熱身吧公開賽”。
大家瞧瞧圖片上這陣容,還真是不錯呢——好幾個世界前10,甚至好幾個前世界第1;女子陣容尤其強,大滿貫冠軍級球員就有薩巴倫卡、阿扎倫卡和拉杜卡努好幾位,賈巴爾和凱斯也都是大滿貫亞軍級別。男子賽事則有迪米特洛夫、卡恰諾夫以及一眾美國本土球員謝爾頓、蒂亞福和科達等領銜,同樣陣容不俗。
所以說網球項目確實挺特殊的,和奧運會的關系若即若離,是奧運會的異類。雖說1896年首屆現代奧運會時網球就是比賽項目,但后來因為對于業余球員的認定出現分歧,網球曾經遠離奧運會長達60年,直到1988年漢城奧運會才重新成為正式比賽項目。從這個歷史沿革中,也能看出網球和奧運的關系并不親密。
而且,對于很多項目來說,奧運金牌就是運動生涯的最高峰。但說到網球項目,四大滿貫冠軍仍然是成就巔峰,奧運金牌則是錦上添花的機會。網球迷經常看到網球明星談論職業生涯的目標,絕大多數說的都是大滿貫冠軍和世界第1排名,還真的極少見到有職業網球運動員將奧運奪金看作是職業生涯的終極夢想。
而且據我觀察下來,這些不打奧運的職業網球運動員,在本國也不會承受多大的輿論壓力。尤其是比如來自白俄羅斯的薩巴倫卡和阿扎倫卡、來自突尼斯的賈巴爾、來自保加利亞的迪米特洛夫等等,他們所在國家并非擁有很多的奧運奪金點,如果他們能參賽,其實可以為國家增添一份奪牌希望。但你看他們不僅不打奧運,還跑去正常參加巡回賽,但也不至于會被罵成“不去奧運為國爭光卻跑到巡回賽掙錢掙積分”。
當然,國情不同,球員的想法也不一樣。為那些為國爭光的奧運球員點贊,也尊重不參加奧運的球員們的選擇——而且,男女巡回賽也為這部分球員同樣提供了參賽機會。
總之從DC Open這事兒能看出來,網球項目確實比較Open。當年中國網球也是率先嘗試職業化之路,這也才走出了過去20年的光彩——因為開放、國際化和職業化,正就是網球項目的內在發展規律。